宗白華·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5)

(五)《易經》的美學之一 《賁卦》

《易經》是儒家經典,包含了寶貴的美學思想。如《易經》有六個字:“剛健、篤實、輝光”,就代表了我們民族一種很健全的美學思想。《易經》的許多卦,也富有美學的啟發,對於後來藝術思想的發展很有影響。六朝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篇》說:“是以衣錦襞衣,惡文太章,賁象窮白,貴乎反本。”又《征聖篇》說:“文章昭晰以象“離”。“賁”和“離”都是易經里的卦名。這位偉大的文學理論家從易卦里也得到美學思想的啟發。所以我也不放棄在這里面探索一下中國古代美學思想。


我們先介紹“賁”卦的美學。總起來說,賁卦講的是一個文與質的關係問題。


賁者飾也,用線條勾勒出突出的形象。這同中國古代繪畫思想有聯系。《論語》記孔子的話:“繪事後素。”(鄭康成註:“繪畫,文也。凡繪畫先佈眾色,然後以素分佈其間,以成其文。”)《韓非子》記“客有為周君畫莢者”的故事,都說明中國古代繪畫十分重視線條,這對我們理解賁卦有幫助。現在我們分三點來談一談賁卦的美學思想。

第一,象曰:“山下有火”。夜間山上的草木在火光照耀下,線條輪廓突出,是一種美的形象。“君子以明庶政”,是說從事政治的人有了美感,可以使政治清明。但是判斷和處理案件卻不能根據美感,所以說“無敢折獄”。這表明了美和藝術(文飾)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局限性。

第二,王廙(王羲之的叔父)曰:“山下有火,文相照也。夫山之為體,層峰峻嶺,峭崄參差,直置其形,已如雕飾,復加火照,彌見文章,賁之象也。”(李鼎祚《周易集解》)美首先見於雕飾,即雕飾的美,但經火光一照,就不是雕飾的美,而是裝飾藝術進到獨立的藝術文章。文章是獨立純粹的藝術。在火光照耀下,山嶺形象有一部分突出,一部分看不見,這好像是藝術的選擇。由雕飾的美發展到了以線條為主的繪畫的美,更提高了藝術家的創造性,更能表現藝術家自己的情感。王廩的時代正是山水畫萌芽的時代,他上述的話,表明中國畫家已在山水里頭見到文章了。這是藝術思想的重要發展。

唐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唐以前山水大抵“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石則務於雕透,如冰澌斧刃;繪樹則刷脈鏤葉,多棲梧宛柳,功倍愈拙,不勝其色。”這是批評當時的山水畫停留在雕琢的美,而沒有用人的詩的境界加以概括,使山水成為一首詩,一篇文章。這同樣表示了藝術思想的發展,要求像火光的照耀作用一樣,用人的精神對自然山水加以概括,組織成自己的文章,從雕飾的美,進到繪畫的美。

第三,我們在前面講到過兩種美感、兩種美的理想:華麗繁富的美和平淡素凈的美。賁卦中也包含了這兩種美的對立。“上九,白賁,無咎。”賁本來是斑紋華采,絢爛的美。白賁,則是絢爛又復歸於平淡。所以荀爽說:“極飾反素也。”有色達到無色,例如山水花卉畫最後都發展到水墨畫,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所以《易經》雜卦說:“賁,五色也。”這里包含了一個重要的美學思想,就是認為要質地本身放光,才是真正的美。所謂“剛健、篤實、輝光”就是這個意思。

這種思想在中國美學史上影響很大,像六朝人的四六駢文、詩中的對句、園林中的對聯,講究華麗詞藻的雕飾,固是一種美,但向來被認為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要自然、樸素的白賁的美才是最高的境界。漢劉向《說苑》:孔子卦得賁,意不平,子張問孔子曰,“賁,非正色也,是以嘆之”,“吾聞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有餘者,不受飾也。”最高的美,應該是本色的美,就是白賁。劉熙載《藝概》說:“白賁佔於賁之上爻,乃知品居極上之文只是本色。”所以中國人的建築,在正屋之旁,要有自然可愛的園林中國人的畫,要從金碧山水,發展到水墨山水;中國人作詩作文,要講究“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追求一種較高的藝術境界,即白賁的境界。白賁,從欣賞美到超脫美,所以是一種揚棄的境界,劉勰《文心雕龍》里說:“衣錦襞衣,惡文太章,賁象窮白,貴乎反本。”(按《中庸》:“衣錦尚綱,惡其文太著也。”)這也是賁卦在後代確實起了美學的指導作用的證明。

Views: 8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