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二
說起一生的命運,母親萬分感慨,她說她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因為她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誰;同時她又是世上最幸運的人,她找到了相伴一生的知心愛人,還有六個孝順的兒女。
的確,母親的童年充滿了苦澀和坎坷,外祖母因為不能生養,從一對江浙來的錢姓夫婦手裏抱養了母親。據說這對夫婦因為要繼續逃難,前途未卜又子女多拖累太重,只好忍痛割愛。外祖父是鐵路上的中層幹部,還是個財路頗廣的實職,因而家道殷實。他是個傳統觀念很深的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因此瞞著外祖母又娶了一個青樓女子作側室,另居一所且已有身孕。但剛烈好強的外祖母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難以接受,一氣之下回了鄉下娘家,而且再也沒有回去。外祖父在愧疚之余,給外祖母買了幾畝薄田聊補家用。外祖母回鄉下和唯一的弟弟住在一起,日子過得很清苦。
外祖母是一個有主見有魄力的人,她從自己辛酸的經歷中悟出,一定要讓女兒讀書識字,才能自立自強。然而經濟上的拮據, 讓母親早早的就體會到上學的不易。那時媽媽也在學校寄宿,隔一段時間家裏都要給學校竈上送米來,否則有斷炊之虞。每到那些日子,媽媽就在課間到校門口去看,望穿秋水,坐立不安。而每學期一到放假,媽媽的心就懸了起來,生怕下學期的學費湊不齊而被迫輟學。這樣的日子年覆一年,繼而一年緊似一年,從來都沒緩解過,少女時代的媽媽與快樂無緣。
這一年,家裏又發生了重大變故。外祖母的弟弟——媽媽的舅舅在趕集時被軍隊抓作挑夫,連嚇帶怕,病死他鄉。家裏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兩家都成了孤兒寡母,日子就更是雪上加霜了。那時媽媽已知道自己的身世,生怕自己言行不慎傷了外祖母的心,顯得格外乖巧懂事,真是應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古話了。媽媽在學費難以為繼時,不願再給外祖母添愁,還停學教了一年書,才攢夠上完初中的費用。
雖然不願讓外祖母再為自己操心受累,可眼看進一步深造的願望就要成為泡影,心比天高的媽媽格外著急。也是吉人天相,她趁外祖母走親戚的空隙,和同學一起到長沙投考師範,結果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了。那可是頗負盛名的長沙第一師範啊!上師範免收學費,管食宿,學校甚至還把節余的雜費也發給學生作零用錢,這樣的結果讓外祖母也欣慰不已。媽媽也終於可以一心撲到學習上了。
長沙第一師範是一所進步向上、民主空氣濃厚、頗具革命傳統的學校。媽媽在學習之余,也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社會活動中去。當時日寇大舉進攻,步步緊逼,中華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學生紛紛走上街頭宣傳抗日,抵制日貨,動員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全民抗戰。而媽媽的班主任更激進,他給學生講俄國十月革命,講普羅大眾解放運動,媽媽回憶說,這個老師可能是個地下黨員。母親一直和命運抗爭追求平等和自由,班主任在她眼前拓展出一個廣闊的世界。母親更加積極自覺地投身到民族救亡和民主進步活動中去了,處處顯示著自己的才幹和在同學中的號召力。
媽媽至今還保存著她們班的畢業照,照片下方題寫著一行字:新生的、覺醒的、進步的三十六個。媽媽在照片的右上角。只見她側身、昂首,年輕俊秀的臉上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顯示著向舊世界挑戰的足夠的決心和勇氣。我想,這是媽媽年輕時的真實寫照。媽媽靠自己的努力,已大大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她在上學期間還結識了幾位閨中密友,她們把這種友誼保持了七十年,衍生出很多動人的故事,甚至在孫輩中搭起千裏鵲橋,把友情變成了親情,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三
父、母是小同鄉,兩家相隔四、五裏路,不過一個在山腳,一個在平川。又都在長沙上學,往返間就有了結識的機會。三十年代的學校風氣很開明,男女生之間的交往已不再為社會和輿論所詬病。而聰慧、俊秀、好強、活潑的母親是引人註目的,父親就以書信頻頻表示自己的愛慕之情。對於父親的追求,母親頗有疑慮,兩家地位懸殊,且有姥姥的前車之鑒,因而采取了敬而遠之的態度。作為學校比較醒目的女生,母親擁有很大的選擇余地。我文革前見過父親年輕時的照片;國字臉,濃濃的劍眉下,眼眸清亮,鼻若懸膽,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襯得嘴唇豐滿而生動,除了一米六的個頭略顯遺憾外,也算是無可挑剔的風華少年。直到有一次母親外出被惡犬咬傷,傷口潰瘍久久不能愈合,父親頻頻去看望,表示出即使母親的腿有不測,他也願意伺候一輩子的拳拳愛意,終於感動了母親。
對於懸殊的家庭地位,從相愛的那一刻起,他們就相約:一定要自強自立,自食其力;絕不攀龍附鳳,坐享其成。相信只要這樣,他們就有足夠的力量跨越家庭之間的鴻溝。
青春和愛情是美好的,當這兩樣都擁有時,更是幸福無比。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未來,讓他們無所忌諱。
一天,他們和幾個學友結伴還鄉,細雨霏霏,遠山含黛,桃紅李白,嬌艷欲滴,正是春耕大忙季節。農夫們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冒雨插秧。只見一片片明鏡般的水田在他們手下變成了綠毯,圍著青堂瓦舍的村莊漸次鋪開直到山腳下面,和蒼郁的山巒連成一片,美麗的田園風光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時媽媽的一位女友突發奇想,說此時如果父親也如此這般的打扮起來,站在水田裏插秧,不知會是個什麼模樣?荒唐的想法頓時引起陣陣笑聲。又有誰能想到,一語成讖。二十年後一場人類發展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荒誕劇在這片土地上悄然上演。父親真的就這樣,在農村一幹就是十三年呢!這個場景讓他們記了一輩子,一想起來就唏噓不已。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寇大舉進攻,長沙也成為中日兩軍會戰的主戰場。一九三八年長沙大火後,危險已經降臨到每個人的頭上。應祖父之召,父親到重慶去讀書。而遠在醴陵的母親的安全,深深地牽動著父親的心,他們鴻雁傳書,表達思念之情,短短兩年,往來的書信以厚積盈尺。但是祖父對父親的要求是經濟上自立後,方可談婚論嫁,這也是父母自己的初衷,父親想讓母親到重慶的想法也難以啟齒。
然而形勢越來越嚴峻,長沙失守後醴陵城裏也來了日本兵,他們燒殺奸淫,無惡不作,正在醴陵西鄉小學教書的母親也被安排向深山轉移。為了更加安全,也為了和父親相聚,母親決定到大西南——抗戰的大後方去,這個想法立刻得到同事和朋友的響應。他們五男三女,在學校領了些大米,帶上簡單的行李就上路了。在這只小小的隊伍裏,年齡大的二十出頭,最小的才十四、五歲。他們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充滿危險和艱難的裏程。
媽媽常常心懷感激地向我談及自己的母親,說她母親兩次重大決策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一次是決定讓她讀書上學,一次就是支持她去逃難。那時媽媽二十出頭,風華正茂,在兵荒馬亂中要去千裏之外的大西南,一路潛在的危險難以預料。一般的家長是難以割舍的,一旦發生不測,姥姥將失去唯一的依靠,面對的必然是青燈孤影的淒涼晚年。留在家裏固然放心一些,然而危險總是和希望並存,只有勇敢地去做才有希望。在戰亂的年月裏,和父親相隔千裏,生死兩茫茫,什麼樣的事情都可能發生,一紙婚約能經得起時間的沖刷和變化莫測的時局的磨難麼?有主見、有魄力的姥姥終於做出了同樣是勇敢的決定。
其實從媽媽陸陸續續的談話中得知,姥姥的許多想法做法,比如給小時候的媽媽纏足,給成年後的媽媽幾次選擇親事等等,在媽媽的反對聲中姥姥都沒有堅持。這都是當時的大事,事後看來這些放棄都是英明的,同樣影響著媽媽的命運。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