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口才藝術(4)演講要充分準備

從1912年開始,我每年都要聽大約五十場演說,並且會對每一場演說作出評論,這不僅成了我的職業責任,而且還為我帶來了快樂。這些演說者並不是什麼大學生,而是一些成年的商人。如果說這種經歷留給了我不同尋常的印記,那麼這種印記就是:演講前的精心準備,對演講內容的確切把握,演講所具備的震撼力及其清楚透徹的語言,對於演講者來說是極為必要的。演講過程中,你會感覺到演說家正在與你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而這也正是演講的主要奧妙。

當演講者將自己的身心徹底沉浸在一種境界中時,具有特殊意義的成果也就近在咫尺,這也就是演講的成功。這樣一來,演講將不再是一種束縛,它會變得十分容易;也不再是一種負擔,而變得非常輕鬆。一場精心準備的演講等同於踏進了成功的大門,只差一步,便可以跨進勝利的殿堂。

大多人都需要進行一番演講準備的訓練,這也是演講最首要一點。在作演講時,許多人都會犯一個致命的錯誤——忽視演講前的準備工作。就像上戰場的士兵,如果帶著被打濕的火藥、空的炮彈殼,甚至一點彈藥都沒帶,卻又妄想將全部敵人捕獲,這豈不是一種奢求嗎?毫無準備的演講,即使是私下裡存在的一點點疑問,當被置於公眾面前時,都會變得迥然不同。林肯在白宮說過:「我相信,一旦我感到無話可說時,即使經驗再老到,我都會感到十分尷尬。」

如此說來,我們為何不認真地準備自己的演講呢?或許有人會說,自己並不清楚準備工作是怎麼一回事,也不知道應該怎樣正確地準備,還有人說沒有時間去作準備。

1/演講前的「預熱」

那麼準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是大量閱讀書籍嗎?這僅僅是一種方法,但它不是最佳途徑。當然,閱讀對於演講是有益的,可是,假如演講者試圖將書中的「成品」思想作為自己所有並迅速地表達出來,那麼這裡面似乎缺少了什麼。也許,聽眾不能準確地指出這種演講所缺乏的東西,但演講者必然不會獲得聽眾的熱烈響應。

下面讓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證明這點:

前不久,我為紐約市銀行的高級官員講授一堂公共演講課。當然,他們的時間都安排得特別緊,所以他們發現,要想在演講前作精心的準備,或者按自己構想的那樣去準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常生活中,他們都會從自己的思想出發去思考問題,從而形成了一種自己的判斷,能夠從根據自己獨特的視角和生活閱歷去看待事物。因此,在這種習慣下,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積累著演講的材料和經驗,但他們自己卻很難認識到這一點,常常是一葉障目。

這群學員的訓練時間通常都是在週五晚上的五點至七點。有一次,我們指定一位在城鎮銀行工作的男士傑克遜先生發言。當晚他四點三十分就到訓練場地。不知道他會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演講呢?走出辦公室時,他先在報亭買了一本《福布斯雜誌》;接著,在去聯邦儲備銀行培訓的地鐵上閱讀了一篇文章,名為《你僅僅有十年的時間取得成功》。事實上,他的興趣並不在這篇文章上,但為了找到一個話題應付此次演講,他不得不這樣做。

一個小時之後,傑克遜上台發言了。不言而喻,他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夠將這篇文章令人信服而饒有趣味地講述給大家。

那麼,演說的結果或者該說這種注定的結果又會怎樣呢?

顯然,傑克遜並沒有充分消化和吸收這次演講的內容,他所做的僅僅是複述原文,所以,在演講過程中,也沒有體現出自己所具備的真正的東西。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言談舉止清楚地看到。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怎能幻想著讓聽眾為之震撼呢?由於他在演說中不斷地提到自己閱讀的這篇文章,而且還提到這篇文章作者的觀點如何如何,使這次的演講者變成了《福布斯雜誌》,而不是他——傑克遜先生。

所以,針對這種情形,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親愛的傑克遜先生,我們對文章的作者並不感興趣,因為他不在我們身邊,而我們也無緣與之探討。我們所感興趣的是你本人以及你自己的觀點,請說出你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在演講中,你所要展示的是你自己的東西。所以我建議你下周重新以這個題目為話題,發表演說。你可以反覆閱讀這篇文章,然後弄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同意這篇文章的觀點。若同意,你就要用自己的經歷加以證明;如果不同意,也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說出你反對的理由。但願這篇文章能夠成為你自主演講的開端。」

傑克遜先生認真聽取了我的這個建議,重新閱讀了這篇文章。後來,他發現自己真的與這個作者的觀點不同。

我想下次演講,他絕對不會重蹈覆轍,不會像上次那樣坐在地鐵裡敷衍了事。相反,他會努力地豐富自己。最初,他的頭腦或許會像孩童一般單純,但現在,他就像孩子們的身體一樣,不斷地發育成長。不知不覺中,他對自己的成長大為吃驚。當他看報時,頭腦裡或許會瞬間閃現某種想法;當他與朋友一起探討這個演講主題時,某個事例也會不期而至。在這充滿神奇色彩的一周時間裡,在他不斷地思索下,這個主題得到了深化和提升,其廣度也不斷地擴展,內容更加豐富、翔實。

沒過多久,當傑克遜再一次以這個主題發表演說時,他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就像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礦藏和財富一樣,闡發了與作者大相逕庭的觀點。因而,他的演講自始至終都不是複述。有時,意見相左可以說是對演講者的最大激勵。

同一個人,兩周之內,就同一個主題作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演講,這是多麼不可思議啊,但這卻是正確的準備使然!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從中能夠理解到,演講前的準備與否將會產生哪些不同的效果。

弗蘭先生是華盛頓特區公共演講班的一名學員。一天下午,他要進行一場讚美首都的演講。演講前,他只是在未加思考的情況下匆忙地搜集了一點事實材料,而這些材料是從哪來的呢?它們都來源於一家報社發行的壓縮本小冊子。而這上面的事實聽起來都十分乾澀、生硬,而且沒有一點邏輯性。再加上他對這個演講主題準備不充分,因此,他很難調動自己的激情。他自己都認為這場演講沒有多少意義可言,整個過程都平淡、乏味。

又過了兩個星期,有一件事使弗蘭頗為觸動:在公共停車場上,他的車被偷了。於是他立刻飛奔到警察局報案,並且許諾破案後必有重謝,但這些都是徒勞無功的。警員們坦誠地說,處理這種案件,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一個星期前,這些人還在街上閒逛,手裡拿著粉筆,因為弗蘭先生停車超時15分鐘而給了他一張罰單。想到這裡,弗蘭先生被這些整日繁忙而又無暇抓捕罪犯的「粉筆警察」激怒了。他開始憤憤不平起來,他有話要說,而這些話並不是報社印刷小冊子上的語言,而是從他那活生生的生活經歷中流出來的。這是人們真實生活的一部分,它真正將弗蘭先生的感情和信念喚醒了。在對華盛頓溢滿讚譽之詞的演講中,雖然弗蘭的言語並不怎麼順暢,可現在,他只需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有感而發、直抒胸臆,對警察的怨言可以噴湧而出,就像處於活躍期的維蘇威火山那樣。這樣的演講基本上不會失敗,因為它是經歷與感悟的完美結合。

那麼,演講前的準備工作,是不是寫下一些漂亮的詞句,然後把這些詞句堆積在一塊兒呢?是不是把那些偶然出現在腦海裡,但是對你個人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思想拼湊在一起呢?答案是:絕對不是!所謂的「準備」,就是把「你的」思想、「你的」念頭、「你的」想法和「你的」思維原動力歸納整理在一起,而且你必須真正擁有這種思想和原動力。你的生命中充滿了新的東西,你一直在收集這些新的經驗。白天,你不會缺少它們;夜晚,它們甚至會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你的夢中。這些東西都深深地留在你的大腦深處,如同海灘上的圓石子永遠不會被丟失。準備,就是思考、回憶並選擇最吸引你注意力的事物,然後對它們進行修飾,將它們整理成為你思想的精品。這聽起來不像你想像中的那樣困難吧?實際上它確實不難。只要你針對目標,全身心地投入你的專心、注意和思考就可以了。

現在教你如何充分地準備演講的材料。只要你能遵循這些步驟認真地去準備演講,保證可以讓你在演講中吸引所有聽眾的注意。

2/挖掘心靈深處的材料

在平時的練習中,你又應該找哪些主題進行演講呢?事實上,只要是你感興趣的、熟悉的話題,都可以作為你演講的主題。因為,如果你對這個題目有很多的經驗和實際接觸,並對它充滿了熱誠;或者你已經對這個題目進行過深入的思考,有鮮明的個人觀點,那麼你就會滿腔熱情,不愁在演講時沒有激情了。而如果連你都對這個題目沒有特別的偏愛,那麼聽眾就更不會相信和喜歡了。例如,我是一個喜歡做家務的丈夫,我確實有資格談論對於洗盤子的某些看法。可是,事實上,我根本就不喜歡,也不願意想它,你想,這樣我還能夠把這個題目講好嗎?但是,我卻聽到過有的家庭主婦把這個題目說得精彩絕倫。在她們的內心或許對永遠洗不完的盤子充滿了憤怒,或許她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來幫助她們處理這項惱人的工作,但是不管怎樣,她們相對於我來說會更喜歡這項工作,所以在演講的時候才會講得津津有味。

回答下面這個簡單的問題,它可以幫助你確認你選擇的題目是否適合你來演講:如果有人站起來反對你的觀點,你是否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來為自己進行辯護?如果你能夠做到,那就證明這個題目很適合你來演講。

1926年,我參加了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七次國際聯盟大會,並對當時的情形做了詳細的記錄。最近,我在無意中又翻看了這些筆記。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

加拿大的喬治·佛斯特爵士在三四個死氣沉沉的演講者念完發言稿後上台發言了。他沒有帶任何紙張或字條,這讓我大為欣賞。他對他要講的話題非常專注,他非常希望能夠把那些珍貴的理念傳達給聽眾,看得出他很想讓自己的思想被聽眾所接納,因為他常常通過手勢來強調自己的觀點。這種情形就像窗外清澈的日內瓦湖一樣。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倡導的方法,在他的演講裡得以完美展現。

我常常想起喬治·佛斯特爵士真誠而富有激情的演講。只有那些對演講題目有切身感受的人,才會在演講中顯露出如此真摯的感情。美國最具震撼力的演講家福森·辛主教在他早年的生活中也學到了這一課。

在他的《不虛此生》一書中寫道:

我被選出來參加學院的辯論隊。在辯論賽開始的前一晚,我們的辯論教授把我喊到辦公室裡,狠狠地責罵了我一頓。

「你真是個飯桶!本院有史以來還沒有一個演講者比你更差勁兒!」

我想為自己辯解,「既然我是一個大飯桶,為什麼還要挑選我參加辯論隊?」

「因為你會思考,而不會講。」他回答道,「到那邊去,從演講詞中抽出一段,把它講出來。」我把這段話反反覆覆地講了一個鐘頭,然後他說:「你看出其中的錯誤了吧?」我搖搖頭,於是接著又是一個半鐘頭。

最後,我筋疲力盡。他說:「還看不出錯在哪裡嗎?」

我依舊搖頭,又過了兩個半鐘頭,我終於找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我說:「我看出來了,我沒有誠意。我講它的時候根本就是心不在焉,沒有投入任何的真實情感。」

這就是福森·辛主教學到的讓他永生難忘的一課——把自己沉浸在演講中。因此,無論面對什麼演講,他都首先要對題材產生熱情。直到這時,博學的教授才說:「現在你可以參加演講了!」

如果我班上的學員說:「我過著平凡單調的生活,我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那我們的指導老師便會問他:「你閒暇的時候會做些什麼呢?」有人回答說看電影,有人說打保齡球,有的則說種玫瑰花。其中一位學員告訴指導老師,他會收集有關火柴的書籍。於是,老師就會繼續問他這個不同尋常的嗜好,他漸漸地來了精神,他告訴老師,他幾乎收集了世界各國關於火柴的書籍。不一會兒,就饒有興致地開始描述自己收集火柴書籍的小房間。

   當他開始對自己所喜愛的話題產生興趣之後,指導老師就會打斷他:「為什麼你不在課堂上談論這個話題呢?我覺得它非常有意思啊!」他感到非常驚訝,他說他從來沒有想到會有人對這些愛好感興趣!這個人對他的嗜好充滿了感情,耗盡一生的心血來充實自己的愛好,幾乎到了狂熱的地步。可是他卻否定它的價值,認為這些根本不值一提。指導老師真誠地告訴他,要想鑒別一個話題是否可以引起人們的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問問自己對它是否感興趣。後來,他以一個收藏家的姿態和我興高采烈地暢談了一個晚上。我聽說,他後來參加了各種午餐俱樂部,向人們演講有關收集火柴書籍的話題,而且還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

    如果能很好地選擇演講題目,要想不成功都很難。比如,談自己的信念,這種題目就很容易引起聽眾的興趣。對自己的生活你必然有強烈的信仰,因此你不必發愁找不到它,它們通常都在你的意識當中,你時常都會想到它們。如果在演講中需要用到它們,你隨時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調用。

    以下是關於話題選擇方面的一些建議。

    闡釋生命對自己的啟示

    演講時闡釋生命的啟示,絕對不會沒有人聽。但是經驗也告訴我,這個觀點並不很容易讓人們接受——因為大多數人都會極力避開個人的經歷,認為說這些事情太瑣碎、太局限。他們寧願說一些一般的概念或者哲理。但是這些枯燥的東西只會讓平凡的我們無法接受。這就好比我們渴望新聞,他們卻給我們社論一樣。我們並不反對聽社論,但是這些應該由權威人士來說,例如,報紙編輯或者發行者。因此,談談生命對你的啟示,更能夠讓我們成為你的忠實聽眾。

    據說,愛默生就非常喜歡聽人們談論身邊的事情。不論對方的身份多麼卑微,只要他覺得可以從中學到有用的東西他都非常樂意聽。我聽過的談話,可能要比任何一個人都多。說實話,一個演講者,只要講述的是他生命中給他帶來啟示的事情,不論他說得多麼瑣碎,多麼微不足道,我也從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幾年前,我們培訓班的一位教師為紐約市的一些資深銀行官員講授「口才訓練」的課程。這些人都有很多的工作或應酬,所以常常沒有時間為自己的演講作充分的準備。其實,他們的思想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他們有個人的信念,他們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且他們所走過的路為他們累積了那麼多的原始經驗——他們至少已經擁有40年的經歷作為談話的資料。但是他們卻沒有一個人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根據自己的經歷搜尋題材

    根據統計,在我的訓練班上,初學演講者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根據適合的題目進行演講。

    什麼才是適合的題目呢?就是你在生活中經歷過它,或者經過思考讓它屬於自己,就可以肯定這個題目是適合你的。又如何尋找題目呢?首先打開自己久遠的記憶,從自己的生活背景中搜尋對生命有意義的,並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幾年前,我們就對能夠吸引聽眾注意的題目做了一次調查,調查表明最受聽眾歡迎的題目,都是與某些特定的人和背景相關的。

    成長的歷程

    個人成長中如何應付艱難險阻的經歷,是最能引起我們興趣的。例如家庭、學校生活或者童年回憶,都可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戲劇、電影和故事,講的都是人們早年遭遇的一些經歷或者挑戰,這就足以證明關於成長歷程的題材是很有價值的,當然也非常適用於演講。所以,只要符合演講的內容,都應該把自己早年的故事融入演講之中。

    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你驗證別人是否對自己小時候發生的事情感興趣:多年以後,當你想起某件事情的時候,它依然清晰地印在你的腦海中,並且隨時可能呼之欲出,那麼就足以保證它可以讓聽眾們感興趣了。

    個人事業的奮鬥

    這種經歷是充滿人情味的。例如,回憶自己早期為追求成功而付出的一切艱辛和努力,這些事例足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講述你是如何從事某種特別的工作或行業,是什麼機遇成就了你的事業;告訴聽眾,在這競爭激烈的世界裡你是如何應付創業時所遭受的挫折,以及你的成功和你今後的希望……真實地描述一個人的生活,是最能夠吸引聽眾的題材。

    愛好及娛樂

    這方面的題材是因人而異的,因此,這也是一個能夠引起聽眾注意的好題材。講一件由於自己感興趣才去做的事情,一般不會出現失誤。如果你對某一項特別的愛好有著發自內心的熱忱,那麼你就完全可以把這個題目講得生動有趣。

    特殊領域的知識

    如果你很多年都在同一個領域內工作,那麼你已經在這個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甚至稱得上是一個專家。如果你能用多年的工作經驗或研究過程來講述這方面的知識,也同樣能夠吸引聽眾的注意。

    非同尋常的經歷

    你是否經歷過戰爭?是否遇見過名人?是否有過陷入極度頹廢的精神危機……這些不同尋常的經歷都是演講的最佳題材。

    信仰與信念

    或許你曾經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自己應該對當今世界所面臨的重大局勢持何種態度。那麼,你就有資格在演講中談論它們。不過,這種類型的演講,一定要舉例來說明,因為聽眾不喜歡聽空泛而陳舊的演講。談論這種題目,千萬不要以為隨意從報紙雜誌上做一些摘錄就可以了,如果你自己所知的比聽眾多不了多少的話,還是避而不談為妙。但是,如果是你多年以來一直在潛心研究的題材,那麼你一定要利用它們,因為這顯然就是你應該說的題材。

    前面我已經詳細指出,演講之前的準備工作並不只是寫下演講內容,或者背誦一連串的字句,更不是從匆忙讀過的報紙雜誌中抽取若干的觀點,而是在你的腦海及心靈深處挖掘,並將貯藏在那裡的信息、思想隨時提取出來。不必懷疑那裡是否真的有材料,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訴你,絕對有!而且貯藏豐富,你儘管去發掘和運用就可以了。同時也不要以為這樣的題材太個人化、太微不足道,聽眾或許不喜歡聽。其實,正是這樣生活化的演講讓我感到愉悅,讓我真正被感動,甚至比我聽到的那些職業演講家的演講更讓我快樂、感動。

    3/「吃透」演講題目

    當你預先確定好一個演講主題後,你就會在閒暇時間去思考它。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無論上班還是早晨刮臉;無論洗澡,還是騎車,無論是等電梯,還是等午飯;無論是候邀時,還是準備晚餐,都要把它請進你的大腦。哪怕是在你和朋友聊天時,都要記得將它當成你們的一個話題。

    同時,我們也要捫心自問一些與演講主題有關的問題,例如,如果你想談論離婚這個話題,那麼你應該先問問你自己:導致離婚的原因是什麼?它們對於經濟、社會又有什麼影響?怎樣根治這個問題?我們是否需要制定統一的離婚法規?理由是什麼?或者我們有必要制定非統一的離婚法規嗎?或者嚴禁離婚嗎?關於離婚的規定是需要嚴格一些,還是要更寬鬆些?

    例如你想就為何學習演講談談自己的看法,那麼,你就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第一,我演講有什麼困難?我想通過這種演講獲得什麼?在此之前我有做過公共演講嗎?如果做過,什麼時間?在哪裡?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為什麼認為商人有必要進行演講培訓?我是否認識一些自信心十足,又具備令人信服的演講能力,並且在商業或政途上必然大有作為的人?我認識那些在這方面較差,因而或許永遠都不能獲得成功的人嗎?值得一提的是,當你談到這些人時,最好不要使用人家的真實姓名。

    現在再讓我們來看看偉大的林肯是怎樣準備他的演講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很慶幸我知道答案。當我們閱讀林肯的方法時,我們可以在布朗主任的發言中發現,其中提到了四分之三個世紀前,林肯使用過的幾個程序和步驟。在林肯的一次著名演講中,他憑借自己的遠見卓識稱道:「如果分割房子,那麼它必然會坍塌;如果我們繼續實施半奴隸半民主制度,政府的統治將不會維持多長時間。」對於這個演講,林肯是怎樣得出這個透徹的結論的呢?當他處理日常工作時,他在思考;當他吃飯時,他在思考;當他行走在街道上時,他在思考;當他坐在穀倉裡擠牛奶時,他也在思考,甚至在他每天去肉鋪和雜貨店的路上,他都在思考。他常常披著一件陳舊的灰色披肩,挽著一隻菜籃子,身旁的小兒子總是在那喋喋不休地發問、埋怨,時不時地扯動父親那細長而瘦骨嶙峋的手指頭,示意他和自己說說話,可林肯絲毫沒有察覺,仍然大步流星地向前走,思索著自己的事——他的演講,似乎忘了身邊的孩子。

    就在這種長時間的思索和孕育中,林肯經常會匆忙地寫下一些片段、句子,而這些片段、句子又大多被他隨意寫在零散的信封上、紙片上或從別的地方撕下的一個小紙條上。總而言之,凡是他身邊能夠寫東西的都會被他利用上。有時他會將這些記錄塞進帽子的頂端,方便攜帶。最後,林肯會將所有記錄分門別類,按邏輯順序加以整理;有些還要付諸筆端成文並進行修改,直到定稿交付演講和出版。

    1858年,在公共討論會上,作為參議員的道格拉斯每到一處都會向會員發表同樣的演講,但林肯卻不是這樣。他不斷研究、思考、反省,力爭使自己的演講能夠讓聽眾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他曾經說過,寧願每天作一場新的演講,也不願意天天重複那些不變的話。也正是由於這個目標,他的思想才能日益擴展。

    在林肯進入白宮之前,曾複印了一份憲法和三份演說詞。帶著這幾樣東西,他把自己鎖進了一間佈滿灰塵的房子——那是一間廢棄多年的房子,位於春田田徑場的一家商店的樓上。在那裡,在遠離外人的入侵和干擾的情況下,林肯的就職演說誕生了。

    那麼,林肯又是如何準備他的葛底斯堡演說的呢?雖然對此虛假的報道早已鋪天蓋地,但事實卻充滿了吸引力。現在就讓我們來分享這個故事吧:

    就在葛底斯堡公墓管理委員會決定組織一次莊重的獻詞時,委員會邀請了埃迪沃德·埃伍瑞特擔此大任。他不僅是波士頓的一位知名牧師,而且還是哈佛大學的校長、馬薩諸塞州的州長、美利堅的參議員和駐英國的大使,另外,還是國務卿。人們一致認為他是全美國最出色的演說家。最初,委員會將這次演講定在1863年10月23日舉行。但埃伍瑞特卻十分明智地提出,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他不能做到充分準備。所以,為了給他更多的時間準備,演講就推遲了近一個月,決定在11月19日舉行。埃伍瑞特在葛底斯堡度過了演講前的最後三天。他利用這個機會重溫了那片戰場,回憶著那兒曾發生的一切。對他來說,這幾天的思考是最完美的準備,因為他能夠身臨其境。

    每位國會會員都收到了出席現場的邀請函,當然林肯及其內閣也都收到了這份請帖。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婉言謝絕了,只有林肯十分願意參加,此舉卻是那些委員們出乎意料的。那麼,應不應該邀請他發表演講呢?但這並不是他們的本意啊。於是,就出現了反對意見:一方面林肯根本沒有準備這次演講的時間;另外,即便他有時間,那麼他具備這個能力嗎?的確,林肯可以揮灑自如地就評論農奴制或在箍桶匠協會裡發表演講,但誰聽過林肯發表的致辭演講呢?這場演講是非常嚴肅的,不能有半點閃失。那麼,邀請林肯隨便講幾句話?委員們瞻前顧後,左思右想……然而,假如他們知道了後來發生的事情,他們一定會更加百思不得其解:這個被人質疑是否有能力的人,在那種場合,怎麼會發表一篇現在仍然在被廣泛傳誦、歷久不衰的演講呢?

    最終,在距離獻詞演講還有兩個星期時,林肯接到了委員們的邀請,他們請他「為這次的演講作些適當的評論」,當然,時間上真的有些遲了,而且委員們還用這種措辭:「作些適當的評論。」這可是寫給美國總統的邀請函啊!

Views: 8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