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卓軍·野根莖:弱機構.群組織.戰爭機器(4)

就此而言,台灣在1980年代末期解嚴後的政治力解放,轉向社會的解放時,「國家」型的強機構思考與「游牧機器」的去機構或弱機構式的藝術群組織,就產生了複雜的辯證關係。

簡單的說,解嚴是由威權式的「暴君-侍從」/資本主義式的「冷戰-侍從」雙重關係中,脫除第一重的「國家」枷鎖,卻很快讓台灣滑入資本主義式國家的運轉模式中。

所以,在「強機構」與「群組織」之間,並沒有為數眾多的「弱機構」,來聯結與調節「國家-資本-文化創作族群」之間的關係。

文建會有之,藝術學校有之,地方政府文化局有之,畫會有之,畫廊有之,藝術群有之,替代空間有之。但是,像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這樣介於「強機構」與「群組織」之間的機構,必須搜尋藝術社群的需求與未來方向的制訂。

必須在空間、節段、科學與編碼四個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的提出新的「文化創作」誘導方案的任務;必須在國家機構與民間群體之間扮演創造性調節組織的角色,類似這樣的半官方、半民間或全屬民間的「弱機構」、變形力強的機構,卻並不多見。

 

這便是在1990年中期,官方文化藝術補助辦法、官辦藝術節漸漸成形收效之後,「收編論」亦同時產生的背景。換句話說,「強機構」與「群組織」之間,具有與時俱進的、善於變形調節其機構具體目標的「弱機構」,或所謂的「中介組織」,用以凝結解嚴後社會力的解放能量的、超越個別小團體利益的「弱機構」或「民間組織」,並不能被教育系統、商業系統所提供的研究與營利組織所扮演,因而形成了嚴重的社會空缺。我們欠缺藝術的、文化創作的社會企業。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