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對於鄉土社會,人情的重要性,還基於一種特殊狀況:鄉土社會的封閉性與不流動性,注定了社會關係的長期性。
由於聚族而居,終身甚至世代相守在一個村落里,人們的關係不一定都是親密的,但一定是緊密的。人與人被千萬根線聯結著,許多時候是彼此需求的,絕不可能老死不相往來。
而且,妳今天在村莊得勢,妳或妳的子孫今後在村里,未必會永遠保持強勢。因此,人們必須考慮日後如何相處的問題,行事不能就事論事,為人不必睚眥必報。
所謂“當面留人情,日後好相逢”:“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有諺語說“人一狀,十年不忘”。實際上,在一個熟人社會里,公開的決裂對人際關係,所造成的影響何只十年,很可能會演化為世仇,“一代官司三代仇”。
圖一時痛快,任氣而為,往往是殃及子孫的行為。因此,即使是對對方的行為不得不做出反應時,也須反應適度,留有餘地,妥協互讓。“得放手時且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如果家人鄰里之間發生了糾紛,盡量不要去告官,而是要尋求民間調解,因為“官斷不能息,人願自能息”。究其根本,“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樹要樹皮,人要面皮”——臉面事關一個人的道德人格與社會地位及聲譽,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人們行事不能傷及面子,撕破臉皮。
這樣做,一方面是防止對方因被傷及根本而產生過激的反應;另一方面,基於中國人“報”的社會運作邏輯(翟學偉,2007),現在給對方留面子,也是為日後對方給自己留面子。
3.以忍禦氣是避訟之道
關於中國的無訟文化,其說法,最早來自孔子:“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論語。顏淵》)。在如何能夠做到無訟上,儒家采取的主要是規勸教化的方式。
但事實上,民眾不敢輕啟詞訟,並不全然是從道德的角度來考慮,更多是出於利害上的計算,是對訴訟所帶來的不測、不利甚至是災難性後果的考慮。所以,與其說民眾是“厭訟”,不如說是“懼訴”。
徐忠明(2007:33-40)對諺語中透出的民眾避訴心態做了很好的總結,我下面直接引用其分析結論,只是增補《中國諺語大全》中的諺語來加以印證。
在民眾看來,訴訟所造成的後果是:
其一,後果不明,因為“官斷十條路,九條人不知”,“打官司憑門多,打架憑人多”,“大官司靠天地,小官司靠運氣”;
其二,曠時費業,“官司悠悠,三冬九秋”;
其三,危及未來利益,“仇宜解不宜結”;
其四,身心痛苦,“窮人上堂腿肚子轉”,“打官司越打越害怕,過黃河越過越膽大”;
其五,經濟成本高,“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鬥大的官司,要天大的銀子”,“一場官司一場火,任妳好漢無處躲”,“久打官司光景縮”。
這樣,就產生了關於民眾訴訟心理的一個著名諺語:“餓死不做賊,氣(餓)死不告狀”。
4.以忍禦氣是施壓之道
不過,在徐忠明對諺語中民眾訴訟心態的總結中,忽略了一條特殊的法諺:“會打官司打半截,不會打的打到頭”。說它特殊,是因為多數法諺圍繞著打還是不打官司的問題,而它說的卻是打半截官司的問題。為什麽說“會打官司打半截”呢?
黃宗智(1998:182-185)在對清代民事訴訟的研究中發現:大多數訴訟當事人既非不屑於細事訴爭的正人君子,也非如同訟棍一般的刁民。他們是本分的平民百姓,為解決爭端或保護自身利益,而不得已去打官司,僅僅呈狀投訴並不一定意味著把官司打完,許多人是把告狀當作在糾紛中向對方施壓的一種手段,以便在村莊的調解過程中占據上風。
因此,以忍禦氣,並不意味著完全不能去打官司,而是說在選擇了打官司後,須適可而止,通過施加壓力而回到調解妥協之路上來,並非要在訴訟這一條道上走到黑。
5.以忍禦氣是聽命之道
在民眾以忍禦氣的考慮中,還有一個儒家文化付之厥如的因素:命。孔子“罕言利與命與仁”(《論語。子罕》),“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但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命的觀念是他們在底層苦熬日子的重要支撐,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命的觀念使不平、苦難和不公在民眾心中合法化,從而安然去承受①——“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二)以氣立人
仔細分析材料可以發現,強調對氣的克制,僅僅是鄉土傳統的一面。在某些情況下,氣的迸發又具有毫無疑義的正當性。我稱之為“以氣立人”。其表現形態有下面幾種。
1.逼仄的挣扎
儒家和官府勸導民眾無爭的基本邏輯是不要因小失大,即因鼠牙雀角之爭,而失去禮義之本。然而,所謂“鼠牙雀角”的斷語,出自無衣食之憂、居廟堂之上的官紳,對底層民眾來說卻未必然。
斯科特(2001:1)在其名著《農民的道義經濟學》,一開篇就引述了另一位學者托尼,關於農民生活境況的一個比喻:他們“長久地站在齊脖深的河水中,只要湧來一陣細浪,就會陷入滅頂之災”。
水深齊頸的確是許多地區農民的基本生活處境。由於物質生存空間的極端擁擠,農民對實際利益的關心遠超禮義。許多時候,看似鼠牙雀角,實際卻關聯著人的物質生存底線。因此,諺語里又有“餓死不如拼死”的說法。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