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工業4.0到來 五方向揭秘選股路線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中國制造 2025”,該報告中指出,要實施“中國制造 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據媒體報道,全國政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 3 月 4 日在政協分組討論中表示,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規劃即將上報國務院。該規劃被稱為中國版工業 4.0 規劃,重點實施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與生物制造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

工業4.0的理念最早是由德國在《德國高技術戰略2020》中提出來的國家發展戰略,據了解,該戰略為德國當時定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由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資助,在德國工程院、費勞恩霍夫協會、西門子公司等建議和推動下形成,並已上升至國家級戰略。

那麽,中國版工業4.0的基本思路是什麽?與德國工業4.0相比,有哪些差別?中國版工業4.0在資本市場上又將帶來哪些投資機會?本期視點我們就此問題進行探討。

什麽是中國版工業4.0

關於中國版工業4.0,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花了一年半時間進行戰略論證的基礎上,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這個規劃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我們也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戰略,‘中國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有路線圖也有時間表。”

苗圩說,待國務院審批通過發布後,工信部還要組織工業行業認真宣貫這個綱要。這個綱要的主要內容大致是幾個方面:第一是強調創新驅動,第二是質量為先,第三是綠色發展,第四是結構優化,第五是人才為本。通過實施規劃綱要,為後兩步走奠定好的基礎。通過這十年的努力,使中國能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工業 4.0”戰略的核心是CPS(Cyber-Physical-System)網絡物理系統,CPS通過人機交換接口實現和物理進行的交互,使用網絡化空間以遠程的、可靠的、實時的、安全的、協作的方式操控一個物理實體。

通過CPS系統實現人、設備與產品的實時連通、相互識別和有效交流。從而構建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工業4.0是個社會系統工程,不是某個孤立的點,而是一個封閉的環。如下圖所示:

圖

在工業4.0的時代,生產由集中向分散轉變,規模效應不再是工業生產的關鍵因素;產品由趨同向個性的轉變,未來產品都將完全按照個人意願進行生產,極端情況下將成為自動化、個性化的單件制造;用戶由部分參與向全程參與轉變,用戶不僅出現在生產流程的兩端,而且廣泛、實時參與生產和價值創造的全過程。

比如你想要擁有一輛獨一無二,可自己定制的的愛車,在工業4.0時代,您可能只需要安裝一款汽車定制APP,精心DIY一番,並提交訂單即可。汽車制造廠商將立即收到您的訂單,並自動分配生產線。車間內身材小巧、動作靈活的機器人來回穿梭,按照您的要求,在倉庫中定位和掃描,搬運出合適的零件。幾個焊接機器人精密配合,快速的完成焊接動作……幾個星期之後,您定制的愛車被送達家門口,價格並不比量產車貴多少。

哪些行業將受益於工業4.0?

據工信部估算,未來 20 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三萬億美元左右GDP 增量。中國版工業 4.0 規劃《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初稿已完成,重點實施領域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與生物制造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

據證券時報網,“中國制造 2025”體現為四大轉變、一條主線。四大轉變:一是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二是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三是由資源消耗大、汙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綠色發展;四是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優化結構。一條主線:將體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作為今後發展的主線。

“中國制造 2025”體現為四大轉變、一條主線

圖

實質上,工業 4.0建立了全新的遊戲規則:大規模采用機器人生產,采用信息技術優化生產流程,生產個性化的高精度高品質多品種小批量產品。既解決人力成本的問題,又解決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因此,拋開技術上的問題,工業 4.0 本質上仍然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延伸,以人機關系的變化為核心,重新構建的一種制造業生產方式。廣義來說,所有新的智能化的工業產品都可以歸結為工業 4.0 概念,例如之前資本市場熟知的智能汽車、智能電網、智能家居、3D 打印、物聯網等等。

國金證券認為,工業 4.0 的兩個主題中,“智慧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3D 打印以及增材制造等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鑒於此,我們整合多家券商研報觀點認為,工業4.0可能涉及的方向分別為工業自動化、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3D打印、傳感器和智能機床。相關概念股如下:

圖

工業自動化:

作為工業 4.0基礎的工業自動化,在工業4.0戰略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整體來說,國內工業自動化行業較市場化、需求分散,主要份額被以西門子為代表的國外品牌占據。

不過,上市公司中如海得控制等企業都在計劃覆蓋若幹國內剛開始自動化升級、技術壁壘較高的細分市場,比如制藥設備、半導體晶體、輪胎橡膠、食品制造等,提供工業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

因此,隨著工業4.0戰略的展開,日發精機、京山輕機、海得控制等涉及工業自動化企業也將獲得一杯羹。

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就是工業革命帶來的機器、設施和系統網絡與互聯網革命帶來的智能設備、智能網絡和智能決策間的融合,其要素是智能設備、智能網絡和智能決策,更強調傳感器系統、大數據分析能力。

現在互聯網應用多半是在營銷環節和售後服務環節、采購環節,以後將實現在制造環節,將會給現有的生產方式帶來顛覆性或者革命性的變化。據工信部部長苗圩接受媒體采訪內容,國際權威機構測算,應用工業互聯網後,企業的效率會提高大約 20%,成本可以下降 20%,節能減排可以下降 10%左右。

雖然目前工業互聯網全面實現有困難,但是點和某些環節的突破是可以實現的,並且工業互聯網將進一步帶動智能裝備、3D 打印設備等發展。

國內上市公司涉及工業互聯網的主要有東土科技、東華測試等。

工業機器人:

隨著工業4.0戰略的提出,智能化生產中工業機器人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3月13日從工信部網站獲悉,《2015年工業強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於3月6日印發,決定2015年繼續實施“工業強基專項行動”。

方案提到圍繞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四基”發展急需,主要通過公開招投標等方式,聯合財政部組織實施一批示範工程。核心基礎零部件創新發展重點支持機器人軸承等方向,完善產業鏈,提升競爭力。

從政策落實看,在十二五規劃中,國家已經把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裝備的重要部分,各地也將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與國家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型相契合。A股中機器人概念股機器人、新時達等。

3D打印:

“工業 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法。該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工業 4.0 的一大主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 3D 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

3D 打印增材制造技術本身對設計-制造-應用環節發生變革性影響。傳統制造業中,過去數十年的技術重心側重於加工精度(精密/超精密)與效率(大批量制造)。目前加工技術在精度上已接近極限(逼近幾十納米),繼續提高的必要性和性價比開始進入瓶頸,下一步升級重點必然是設計、成型環節,以最終達到工業 4.0 的智能化生產狀態。

具體到公司而言,國內上市公司整體仍在布局階段,制造環節以與海外公司合作為主,商業模式上以模仿為主。走在工業 3D 打印應用領域前沿上市公司主要有、金運激光、亞太科技、銀邦股份、光韻達等。

傳感器:

傳感器是工業4.0時代的核心組件,傳感器通過將物理信息轉換為標準信號,反饋到CPS(Cyber-Physical-System)網絡物理系統,是未來工業4.0時代的核心基礎技術。

工業用傳感器能夠測量或感知特定物體的狀態和變化,並轉化為可傳輸、可處理、可存儲的電子信號或其他形式信息。工業用傳感器是實現工業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在現代工業生產尤其是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並使產品達到最好的質量。甚至我們可以說,沒有眾多質優價廉的工業傳感器,就沒有現代化工業的生產體系,更別談工業4.0體系的構建。

在工業自動控制系統中,傳感器處系統之首,其作用相當於系統感受器官,能快速、精確地獲取信息並能經受嚴酷環境考驗,是自動控制系統達到高水平的保證。如缺少這些傳感器對系統狀態和對信息精確而可靠的自動檢測,系統的信息處理、控制決策等功能就無法談及和實現。比如工業機器人之所以能夠準確操作,是因為它能夠通過各種傳感器來準確感知自身、操作對象及作業環境的狀態,包括:其自身狀態信息的獲取通過內部傳感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來完成,操作對象與外部環境的感知通過外部傳感器來實現,這個過程非常重要,足以為機器人控制提供反饋信息。所以,傳感器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工業自動控制系統功能的實現。

國內上市公司涉及傳感器系統的主要有蘇州固鍀、漢威電子和華工科技等。

智能機床:

機床被稱做“工業母機”,其發展程度決定著一個國家裝備制造行業的整體水平,尤其在“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的當下,國內機床行業能否率先實現重大突破意義更加重大。

2012年,世界首套具有網絡智能功能的i5O數控系統誕生。2014年2月,i5系列智能機床亮相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上,全球首款智能功能機床實現批量生產。該系統使工業機床“能說話、能思考”,滿足了用戶個性化需求,工業效率提升20%,實現了“指尖上的工廠”。

指尖輕點,通過移動電話或電腦,即可實現對千裏之外的i5智能機床下達各項指令,這是沈陽機床集團為智能機床管理和發展打造的i5雲制造平臺,以創新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轉身向制造業的“阿裏巴巴”發展。

跟沈陽機床類似,隨著工業4.0的到來,一大批智能機床企業也將迎來機遇,如:秦川機床、華中數控等。(收藏自 《東方財富網》)http://topic.eastmoney.com/shidiansba/

Views: 28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