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韜·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上)

此文嘗試探討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的內涵,第一部分先簡說明、界定什麼是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明確一下概念。第二部分具體闡釋解構是怎麼運作的。


一: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雖然大家一直在說,但估計也並不是十分清楚。下面做一下對比分析:

結構主義者以語言學為模式,試圖發展“語法”,即作品諸要素的系統排列及其被拼合的可能性,以此說明文學作品的形式和意義;後結構主義者則審查統一模式為文本本身的運動顛覆的過程。結構主義者相信系統的知識是可能的;後結構主義則聲稱,所指的唯一是這一知識的不可能性。

 

結構主義者樂觀地構築著純理論的元語言,以求說明文本現象;後結構主義者則疑心重重地考究著,同一格局追索過程中出現的種種悖論,強調自己的著作並非科學,只是文本而已。

結構主義仿佛是一個恰到好處的術語,涵蓋了種種吸收諸理論方法而忽略追索被研究作品“真正”含義的批評活動。


因此,結構主義與其說是一種方法,不如說是一種思想。是堅信這些看似繁複雜多的文本後面有一個潛藏的邏輯結構,一個在各種文本之內都能得到均衡闡釋的東西。對結構主義最為普遍的怨言,第一似是它借用其他學科的概念來統治文學,如語言學、哲學、人類學、精神分析學和馬克思主義。第二,則是他放棄發掘作品的真正含義,主張一切闡釋均等有效,威脅到文學研究生死攸關的存在理由。


也就是說,像羅蘭巴特這類的人無視作品的主題內容,而熱衷於文字形式、代碼和習俗慣例之間的遊移不定,似是而非,或分崩離析的關係。另一方面,從精神分析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等理論中借用範疇的批評家古人,幸免了形式主義之疚,卻被斥為帶著先入之見解作品:忽視作品的主題差異,以求從中發現其學科中某一結構或系統的顯現。

這樣,結構主義批評家將目光從作品的意義及內涵或價值上一開,轉向意義之所產生的結構。即使語言學明白無誤用來為闡釋服務,鑒於它並不提供對句子的新的解釋,相反試圖描述決定語言學程序的形式與意義的規範系統。

這門學科的基本方向,依然是執著於結構,不以意義和關聯物為作品的淵源或者真理,而僅僅把它們視作語言遊戲的效果。他們的文字以不同的方式,偏離了一個既定意義的闡發和鑒賞,轉而來深究文本與特定結構和程序之間的關係。語言和結構,而非作者的自我與意識,成了闡釋的主要淵源。


事實上,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之爭,引來了這樣一個困擾我們很久的問題,即對於文本本身究竟有沒有某種確定的東西存在?如果沒有,那麼我們一直以來受到的教育,特別是小學到高中的教育就很成問題。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本里究竟是什麼,是一個極其豐富的寶庫,以至於讀者永遠不能全部佔有它;是不是一個既定結構,留出些空白讓讀者填補;亦或是一系列無定的記號,借此讀者來一定結構和意義?


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不斷去思考。當把意義看做閱讀的一個問題,看做運用代碼和慣例的一種結果之時,這些故事漸而把文本當做洞見之源,暗示讀者必須認可文本的某種權威意味,以求從中學到點什麼,哪怕他於文本和閱讀中所得,反讓他質疑文本中的邏輯結構。

所以結構主義本身有著深層次的問題,因為如果說結構對於一切文本的闡釋是均等有效的話,那麼文本本身的意義便消解了。所以後結構主義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結構主義的“撥亂反正”。

Views: 1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