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梅爾《品味》貼心的老式旅館(1)

我想大概是是康拉德·希爾頓(Conrad Hilton)這個人頭一個想到,我們旅行在外的時候,若是能夠多待在熟悉的環境里,旅行的品質必能大加改善。那地方好遠,還有個發音怪里怪氣的名字,全都無妨,只要那里早餐有炒蛋,有空調設備,有高效率的衛生設備,還有會講英語的人,就算講得怪腔怪調,都好。我們就放心大膽,盡量去巴黎的傳統市集里挖寶吧,去威尼托大道(Via Veneto)往上層地段滲透吧。可是,疲勞的旅人,在終日混跡外國人士當中實在不勝其苦之後,所求者,無非加了很多冰塊的美酒一杯,簡單明了、不需勞駕譯員的晚餐菜單一份,乾淨像樣的浴室一間,特大號床鋪一張。就跟在家里一樣。

 

而這希爾頓理論,人盡皆知,於全世界是無往而不利。個中原因就只有非常簡單的一點:就算你不是時時刻刻都很清楚你人身在何處,你也時時刻刻都很清楚能有何索求。不會有出人意表的事情發生,是會有些地方色彩隔三差五時偷偷出現——橘子汁變成了芒果汁,女侍穿紗龍而非裙子——但是,你是睡在東京還是在墨西哥市,通常沒什麽差別。住宿和膳食都有固定的標準,即使是在最奇異的國度,也還是能讓你覺得舒適、安心和熟悉。

這想法若到此為止——只把它當作是旅遊的眾多選擇條件之一——那有多好!只可惜,到頭來這點子大為風靡,旅館連鎖集團一個接一個採用,只是會以程度不一的地方色彩,當作個性的迷彩裝,掩蓋掉那一套多國通用的公式罷了。他們先是信誓旦旦,聲明他們一定會善加保存他們吞掉的每一座旅館各自的特色;然後,這些新老板就開始把可以統一的東西全部統一起來,從衛生設備到全館色系無不統一,弄到你一覺醒來,要確定你所在城市的唯一方法,就是下床後馬上去翻電話簿。

 

這些在旅客變得比較精明,變得比較敢冒險的時候,原該都會無疾而終的;怪只怪約在20年前,在旅館世界里冒出了一類有錢、有勢的主顧——一類新興的遊牧民族,在城市世界的地表上,如雨後春筍般到處竄出頭來。這人是住客的最高典型,一擲千金面不改色;要客房服務或打電話到里約熱內盧時,想都不想會花掉多少錢;這人是旅館夢寐以求的最重要、最能賺錢的唯·一種主顧。這人便是事業忙碌、功成名就、腰纏萬貫、繞著全球跑的高級主管;現今的旅館,大部分即是為他們設計的。

Views: 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