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是日本的“農三代”,在伊豆半島的農村出生,從三歲開始跟著爺爺和爸爸種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雖然沒有電子遊戲的陪伴,但那是段美好的童年時光。離開農村十多年,回過頭看,日本農民的幸福指數是很高的,他們過著安寧平和的日子。
和城市相比,農村的公共交通和基礎設施欠發達,這是世界共同的現象,不是特殊的問題。我家鄉只有一個小小的火車站和幾條公交線路,沒有輕軌,更沒有地鐵。然而不管是寬廣大路還是田間小道,去哪裏都有路,不用徒步翻山。
正因如此,日本每個農民家庭至少有一輛車,把農業專用的車加起來超過三輛相當普遍,畢竟公共交通不發達嘛。
在日本農村,每一個地方都有與自民黨有關系的“農協”,農民與這一組織協調,確保銷售農產品的渠道,政府也給予補貼。據我觀察,農民的現金收入達到城市居民收入的60~80%,有的更高。但農民家有糧食,生活的開支又很少,其醫療、養老等保險條件也與城市居民相當,日本農民在國人普遍對國家糧食危機抱有擔憂的形勢下過著安逸的日子。
2003年來華以後,我經常去中國農村進行調研,2007年年底到被設定為國家扶貧試驗區的貴州畢節調研了1個月。初到畢節,感覺與我的家鄉伊豆沒什麼兩樣,但待了段時間就發現,那裏的水和食物很不衛生。在大眾餐廳吃了一頓,我立刻拉了肚子。至於公廁,更不敢恭維,寧可忍耐一會兒,到別處解決。
那段時間,國家教育部正好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的書雜費,當地的宣傳部官員很驕傲地向我解釋這一政策多麼偉大。但我後來從當地的老師那裏了解到,依然有許多孩子“沒回來”。有一位女教師,每月從工資中拿出1500元幫助那些生活困難的學生,正是通過她介紹,我和這些孩子認識、一起聊天。
她們在貴陽當“背篼”,只是為了讓弟弟和妹妹吃飽飯。我問了一名14歲的女孩子:“你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她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回答說:“一張紙和一支筆……”我把身上帶的所有文具和書籍送給了她。聽完小女孩的心聲,我心生感悟:“這才是中國的農村,更是中國的真面目。”
一個國家的真正實力和本來面貌取決於生活在最底層的群體在什麼樣的環境過著什麼樣的日子。對中國這樣貧富懸殊大的轉型中國家而言,更是如此。北京國貿的銀泰中心或上海陸家嘴的環球金融中心絕不象征著中國崛起,貴州、甘肅等相對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百姓的生活狀態才是衡量中國崛起的核心標準。
除了“底層群體”的謀生狀況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之外,不能忽視決定中國未來與實力的重大因素:學前教育。
縱觀2010年,“入園難,難於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收費”的標題吸引了我的眼球。中國學前教育的資源稀缺和現實需求之間的鴻溝,已經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在北京,包括80後在內的中國朋友經常向我抱怨,送孩子入幼兒園特別困難,孩子一生下來就要報名,排一兩年隊才能確保孩子進到“勉強能接受”的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尤其是好的公辦幼兒園自不必說,沒有特殊關系和渠道,根本不可能把孩子送進去。就算民辦幼兒園,門檻也挺高,學費相當貴。前幾天,我與北京的資深幼兒教育人士深聊,了解到北京民辦幼兒園的月學費至少1000元,而且幾乎沒有上限,2000、3000、5000元……入園時還需要交至少一萬元贊助費。我問:“月薪加起來一萬元的夫妻敢為孩子的幼兒教育付多少錢?”專家回答說:“他們迫切需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寧願付出一半以上的薪水。”
對於那些在大城市“蝸居”的年輕夫妻來說,學費貴絕不是個問題,無論多貴,都要想方設法把孩子“扔”出去。在當今中國城市生活壓力和成本空前高漲的形勢下,很少有夫妻能光靠男人的經濟實力養活家庭,也很少有女性能夠接受傳統日本女性似的“家庭主婦”角色,父母灌輸的傳統價值觀一般又不允許子女不要孩子。年輕夫妻明明知道在城市生活、養育孩子是一大困難,卻無法回避這一兩難的困局,剩下唯一可取的選擇就是盡早把孩子“托”給幼兒園。
除了中國大城市嚴重缺乏學前教育資源的“量”之外,更加迫在眉睫的是提高其“質”。我聽到過一種說法:“中國的幼兒園教小學的課程,小學教中學的課程,中學教大學的課程,大學重新學習幼兒園的東西,比如,對人講禮貌,誠實,守信……”在我看來,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很成功的。中國的中學生知識面很廣,思辨能力超強,外語運用能力令人驚訝,還具有國際視野,進入大學之前,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基本都達到了。比較而言,中國的高等教育還在探索中,許多學生帶著基礎教育階段的姿態面對大學生活,或過早地接觸社會,比如大一就開始實習、搜索就業信息等,不好好享受人生中唯一自由自在的青春時光。
已經開始走向社會的我的同齡人——80後正在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少在華日本企業的老板曾向我表述困惑:“年輕員工學習能力強,適應能力快,但缺乏禮儀和誠信,不懂怎麼對待上司和客戶,心態不平和,非常功利。”
浮躁、迷茫、功利、抑郁等所謂“80後問題”,其根本原因歸結於如何做人,而不在於如何做事。而做人的素質和修養只能在學前教育階段培養,可今天中國的學前教育跟基礎教育沒什麼兩樣,教師和家長都急於向孩子灌輸知識,書法、外語、鋼琴、數學……急功近利,覺得學東西越早越好,試圖讓自己的孩子提前儲存所需知識,並把它視為“成功”的唯一途徑。
增加幼兒園數量是當務之急,但若不改變學前教育的質量,形勢將進一步惡化。在這方面,中國不妨參照日本經驗。戰後日本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無疑受益於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日本孩子在3~6歲幾乎都在上幼兒園。老師在實踐中教的無非三項:一、如何與同學相處;二、如何禮貌對待長輩;三、如何靠自己解決問題。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