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東:藝術即經驗:另一種超二元論的美學視域——杜威美學思想研究(下)

通過日常生活行動、實踐和藝術,人不斷改變自己與環境的關系,使之形成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局面;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經驗也在不斷形成。而且從事寫作藝術哲學的人,還肩負著一項重任,就是“恢復作為藝術品的經驗的精致與強烈的形式,與普遍承認的構成經驗的日常事件、活動,以及苦難之間的連續性”。由此可見,活的生物、經驗和藝術是共生的。沒有經驗和藝術,人無法成為人,也無法抵禦自然的威脅。

藝術以人的經驗為源泉,離不開生活“藝術作品並非疏離日常生活,它們被社群廣泛欣賞,是統一的集體生活的符號。但是,它們對創造這樣的生活也起著非凡的幫助作用。”但同時,藝術對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斷地豐富人類的經驗,將生活推向開放的未來。

  

四、結語

  

杜威與以往的哲學大師一樣,力求使自己的思想體系邏輯嚴密而自洽,不僅能自圓其說、自成一家、包羅萬象,還能夠合理地解釋世界,並能夠指導人們開始幸福的生活。在美學藝術領域,杜威也是力求做到不但批判傳統思想,而且對原有的問題盡量都提出新穎獨特的解決方案。

在超二元論的視域下,杜威用經驗——實用主義的武器對整個西方美學傳統進行了徹底的批判與重建。他還審視了藝術的起源、審美的發生、審美心理、想象力、藝術分析和藝術批判等諸多問題;他並未一概否棄以往的思想,發揚了席勒的審美教育思想,將審美教育由精英推廣至民眾,通過教育改造國民性,進而改變世界,以減少部分人的部分痛苦;他還繼承了藝術與道德以及和文明的關系的美學問題;藝術與道德,藝術和文明在他的思想中更具有關聯性。他沒有預設道德前提,而是提倡在文化的語境中對之進行分析。“藝術的道德職責與人性功能,只有在文化的語境中才能得到明智的討論。一件特殊的藝術作品也許會某一個特殊的人或一些人有某種確定的影響。……一種較少意識到,但卻更大量而經常的經驗的調整,來自於由一個時代的藝術的整體所創造的整體環境。正像物質生活不能在沒有物質環境支持的情況下存在一樣,道德生活也不能在沒有道德環境支持的情況下進行。”杜威已經擺脫了本質主義的束縛,繞開了獨斷論的惡夢,而是回到語境和經驗,對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並強調相關域的重要性。可以說,杜威已經開了語用學和杜恒——奎因“整體論”的先河。在杜威看來,與道德相比,藝術更具有道德性“藝術比道德更具道德性。這是由於後者或者是,或者傾向於成為現狀的儀式、習俗的反映,既定秩序的強化。關於人性的道德預言家總是詩人,盡管他們用自由體,或者用寓言來說話。然而,他們對可能性的先見之明無一例外地變成了宣布既存的事實,並將之凝固為半政治性的體制。”道德只不過是一種現實化和秩序化的規範,而作為藝術家的詩人往往充當道德預言家,具有預見性,指向未來,反而使得藝術比道德更具有道德性。道德潛在的核心是“專註於想象性經驗而榮辱不驚的心態”。杜威將藝術看成是衡量文明的準繩“藝術的繁榮是文化性質的最後尺度”。藝術品應該被所有人都接受,藝術的理想在於,使藝術從文明的美容院變成文明本身。

杜威終生的努力試圖扭轉二千多年來的光照方向,將廣闊的黑暗域轉移到人們的視域之中,竭力超越簡陋的二元論,改變人們看問題的方式。更為可貴的是,杜威在否定獨斷論的過程當中,並沒有陷入相對主義的泥潭,他主張“只要在各自情況下存在著一種有秩序的經驗內容的運動達到一種滿足狀態,就存在著一種占主導地位的審美狀態。從根本上講,這種審美性質對希臘人、中國人和美國人來說是相同的。”正是這種審美狀態使不同文明、不同經驗世界的人們之間的交互行為得以可能。他竭力使人們認識到非此即彼和獨斷論的有限性與偏執性,一改思索問題的路徑,盡量做到設身處地,混合一體地思考問題,由“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進一步提升為以身觀天下、以天下觀身、身與天下為一體,心與宇宙相貫通的境界,知行一體地參與構建經驗世界和意義域。

  

   參考文獻:

   [1]杜威:《藝術即經驗》,高建平 譯,商務印書館,2005年。

   [2]杜威:《哲學的改造》,許崇清 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

   [3]杜威:《評價理論》,馮平 余澤娜等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

   [4]陳亞軍:《實用主義:從皮爾士到普特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愛思想網站 2015-01-15)

Views: 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