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強:媒體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生產

10月9日,全球知名媒體共同發起的世界媒體峰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通訊社、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形態的170多家傳媒機構參與這次盛會。在近年來中國召集的各類國際性峰會中,這次媒體峰會似乎並無什麽特別之處。但是,考慮到目前中國媒體發展的狀況和媒介政治面臨的各種問題,這次峰會的意義就非同尋常了。

簡單地說,這次峰會顯示了中國媒體文化生產的一次重大轉向:中國將開始逐步把國內的媒體文化生產納入到全球媒體文化系統之中。這意味著,一直遵循國家主義生產原則的國內主流媒體,將慢慢融入到全球媒介文化話語之中,並逐步參與全球媒體文化的競爭。

近年來,中國的媒介政治一度出現了分化和對立的趨勢。一方面,諸如電視台、電台、報刊等媒體機構,作為國家的事業部門,有效執行其政治宣傳、輿論導向的功能;另一方面,以網絡為核心的新媒介則不斷地挑戰主流媒體政治權威,並集合民間意志,直接或者間接幹預現實政治,呈現出與國家主義文化管理形式勢可兩立的姿態。

在這里,主流媒介和新媒介的共生,造就了兩種不同的文化話語:國家話語與民間話語。前者不斷地遭受後者挑戰,面臨再造;後者則往往失之於非理性化的群氓政治趨勢,過多情緒化的聲音,常常淹沒對現實政治的認真反思和知性思考。

在這種“分裂”的媒體文化話語夾縫中,中國的文化生產癥候日益明顯。電影、音樂等等娛樂媒介文化,謀求資本利潤,盡力避免國家主義色彩的道德倫理生產;網絡文化則以民主監督者自居,不斷“顛復”國家主義文化生產邏輯;電視與報刊則無法擺脫“喉舌”操控,遵循日漸空殼的話語形式。其直接的後果就是,中國作為新世紀崛起中的強國,其文化生產的三大領域處在互不相幹又相互顛復的狀態之中。娛樂媒介文化的市儈主義傾向、網絡媒介文化的廣場政治傾向與主流媒介文化的國家主義傾向,分別塑造不同的中國形象的同時,也使得三種領域的中國文化生產難以聚合足夠的權威和信用,不能在文化全球化時代謀得一席之地。

一直以來,中國主流媒體,主要承擔著面對國內進行宣傳和導向的職能,這直接導致了媒體民族主義話語和國家主義話語的泛濫。由此,中國的主流媒體當前面臨兩種挑戰:即民間媒體與西方媒體的挑戰。這次峰會的召開,可以視為中國主流媒體文化在全球化時代的展開新博弈的開端。峰會展示了中國決心走向媒體全球化生產體系的決心和願望,也表達了謀求中國與西方媒體共識的訴求。這意味著,中國的媒體生產,將把面向全球推行中國國家文化、生產中國形象、提升國家政治魅力作為核心,從而解鎖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所造就的政治對立。

新華社等中國新聞媒體通過這次峰會,應大力思考如何調整國家主義話語生產方式,盡量避免傳統民族主義話語色彩,將自身納入到大的國際媒體話語之中,打造富有感染力的媒體語言、可信的媒體責任感和強烈的問題意識。

與之相應,中國媒體文化的全球化生產,還意味著逐步放棄“宣傳”、“灌輸”這些觀念,而代之以“對話”、“溝通”等種種姿態。中國傳統媒體生產過分強調的輿論宣傳方式,往往不能被媒體文化發達國家的人們接受,從而喪失客觀、公允的可信感。事實上,任何國家的媒體生產都是其國家利益的宣傳,只不過,在全球化時代,這種宣傳的策略不能再采用傳統中國媒體的方式,而是必須通過對話和溝通的形式來達成共識。對於國內,這種“對話”和“溝通”的話語姿態也會相對弱化國家主義的話語色彩,重建主流媒體的公眾可信度。

 

《人民論壇》(2009年第25期)(愛思想網站 2010-03-06)

Views: 10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