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東升 劉義國:現代職業教育視野下後示範高職院校的發展

【內容提要】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已進入後示範建設時期,發展面臨著頂層制度設計、轉型升級、機制創新等一系列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要厘清發展思路,把握政策要點,完善治理機制,發揮好後示範高職院校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需要從轉變發展理念、明確功能定位、發揮示範作用、完善治理機制等方面加以思考。

2006年至2012年,教育部、財政部先後實施了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和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幹高職院校建設項目,分別重點支持100所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和100所骨幹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在示範院校建設效應彰顯之際,也正值國家職教改革、發展調整和部署的關鍵時期,政府圍繞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目標,在職業教育發展的制度安排、結構功能、治理方式等方面進行了重要的改革和調整。面對這一發展趨勢,後示範高職院校,包括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2010年完成驗收)和首批國家骨幹高職院校(2014年上半年開始驗收),應厘清發展思路,順應政策形勢,準確把握發展定位,鞏固和發展示範建設成果,將政策改革調整與院校治理發展有機融合,成為引領和帶動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示範力量。

一、轉變職業教育發展理念,將示範建設目標與頂層制度設計有機融合


(一)轉變學歷認識傾向,樹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新理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綱要》將終身教育理念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理念。在實踐層面上,該理念強調各種教育的“整合、統一與溝通”,把各個教育階段、層次和類型看做是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教育機構的橫向溝通和縱向銜接。這一教育理念與《綱要》提出的“堅持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並重”等要求是契合的,從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的發展對象、內容體現及目標要求方面反映了職業教育發展的開放性、跨界性和應用性特點。

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通過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轉變和創新,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探索、實踐和創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改革成果。這些成果的取得關鍵是明確了關於示範性高職院校的建設思想和理念,落實了建設目標和任務要求。下一階段,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應領會和貫徹中央政府關於職業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由學歷傾向逐步轉向能力傾向,培育尊重技術技能勞動和創造的校園文化,有機融入企業文化元素,以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過程中凸顯“技術為本、技能為用、素質為先”的發展理念。


(二)順應政策方向,將示範建設目標與頂層制度設計有機融合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將逐步轉型,淡化學科、強化專業,按照企業的需要和崗位來對接,做現代職業教育,重點培養工程師、高級技工、高素質勞動者等。”她在2014年度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上透露,上海、山東、江蘇、天津已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整體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這一系列的政策信息和舉措反映出教育部加快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的步伐動向,也是在落實《綱要》提出的“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等要求。

從頂層制度設計層面來看,政策調整與後續制度設計相輔相成,且體現出決策的連續性和一致性特點。近期實施地方本科院校試點轉型為應用技術型高校的舉措,進一步完善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的“立交橋”架構,拓展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這一頂層制度設計與《綱要》中明確將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作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是相契合的。此外,在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發展層次的制度設計方面,《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規定,2010年以前專科層次的職業院校不升格為本科院校,促進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在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和機制中起到示範作用,帶動全國職業院校辦出特色,提高水平;《關於進一步推進“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確規定,堅持高等職業教育的科學定位和辦學方向,2020年以前骨幹高職院校不升格為本科院校,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這一系列的頂層制度設計明確界定了後示範高職院校的發展目標和任務要求,即在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中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以後示範高職院校的建設經驗和成果彰顯其內涵建設和質量提升,發揮高職院校在培養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促進就業、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把握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功能定位,成為產教融合培養人才的引領者

(一)明確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功能定位,引領高職院校轉型升級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分別經歷了經濟社會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型以及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型。但是,在招生規模擴張及兩個轉型背後,還蘊含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結構的深刻變化:從短期來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從中長期來看,表現為產業加速轉型升級與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匱乏的矛盾;從國際經驗來看,青年就業問題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體系相互間能否形成有力支撐。

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舉措就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整個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2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分析指出,示範性(骨幹)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的實施,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了高等職業教育模式改革的政策導向,引領高等職業教育走出了一條不同於普通大學的類型之路,高等職業學校顯示出空前活力和勃勃生機,體現了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建設對整個高職院校發展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後示範高職院校的建設和發展需要遵循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契合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的目標要求,對接現代產業升級需求,通過構建專業學科一體化及職前職後一體化兩個“一體化”努力促進高職院校的辦學轉型[1],成為轉型升級背景下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引領者。

(二)發揮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引領作用,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從頂層制度設計來看,《綱要》明確指出了職業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以及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國務院在部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常務會議上指出:“現代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須致力於加快發展與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相適應、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從世界各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發展形勢來看,雖然形式多樣、類型各異,但其本質共同點均是產教融合。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2013年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協同推動產教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行業組織充分利用其自身優勢,構建企業與職業院校的產教合作平台,推進中高職銜接等工作,到2015年基本形成適應經濟結構布局和產業發展需要,優勢互補、分工協作、銜接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格局。”

實踐證明,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在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過程中引領作用顯著。據2012年、2013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分析,示範院校(包括省級示範院校)牽頭推進了集團化辦學,以促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目前,全國已組建約700個職業教育集團,覆蓋90%的高職院校;各地以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為主體,積極推進中高職協調發展,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另外,骨幹高職院校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通過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豐富和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質量取得質的提升。

後示範建設時期,如何將高職示範項目建設的階段性成果轉化成更加持久發展的動力,走上內涵式發展道路,成為當前後示範高職院校需要共同探索的重要議題。隨著產業升級和結構的深入調整,區域經濟發展將提供給高職院校更多的發展機遇,也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後示範高職院校應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固化示範建設人才培養成果,創新和推廣高等職業教育特色人才培養新模式;註重與行業對接,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使示範建設中積澱的“產學研結合”的理念、機制和途徑在辦學過程中得到進一步推進並深化[2]。


三、明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目標導向,成為促進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銜接培養的推動者

(一)以頂層制度設計為指引,探索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實現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總體上是漸進式的改革形態,頂層制度設計與試點項目推進相輔相成,呈現出政策指引、重點建設、以點及面、示範推廣的改革思路。《綱要》提出將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通過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工作,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等職業教育示範院校建設;支持一批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建設,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開展委托培養、定向培養、訂單式培養試點,開展工學結合、彈性學制、模塊化教學試點等。《綱要》明確了我國2010-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開展方式和實施途徑,成為政府主導高職院校實踐探索的政策依據。

2010年,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落實《綱要》部署,《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中要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在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方面,強化省、市級政府統籌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促使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各地政府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過程中,選取部分示範院校,通過多元化的項目形式,進行一系列探索和實踐。

(二)以各類重大試點項目為載體,推進中高等職業教育人才銜接培養

以江蘇省為例,省政府實施了高職人才培養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如由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及江蘇省機電職業教育集團、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及江蘇紡織職教集團、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及江蘇化工職教集團承擔實施“依托職教集團構建人才培養立交橋”試點項目,以實現中級工、高級工、技師等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的銜接貫通,中職、高職教育的銜接貫通及職前/職後、普通/成人教育的銜接貫通。目前,江蘇已成功組建11個職教集團,其牽頭院校均是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參與的職業院校近300所,加盟的行業、企業近600家,以集團化辦學促進教育體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校企融合、資源集成、工學交替和互利共贏。

此外,江蘇省非常重視示範高職院校在開展現代職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的重要作用。以高職為主體,實施了上下延伸(高職與本科聯辦或分段培養)、左右拓展(雙專科、跨校培養如大交通人才培養)項目,包括中高職3+2分段培養試點項目、中高職3+3分段培養試點項目、中高職4+2分段培養試點項目、中職與應用本科3+4分段培養試點項目、高職與應用本科聯合培養試點項目等。

在上述試點項目中,承擔與本科銜接項目的高職院校按照要求均是國家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成為促進中等職業教育人才銜接培養的推動者,體現出這些高職院校在項目開展中的領軍作用。另外,在國家示範院校通過驗收以後,江蘇進一步推動示範院校建設,指導這些院校選準突破口,占領制高點,培育成相關領域的領軍院校,如省教育廳與無錫市共同將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打造為全國物聯網示範校,將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打造為新能源示範校等。地方舉措有效推動了後示範高職院校的持續穩固發展。


四、建立適合高職院校發展的管理機制,成為辦學體制機制創新的實踐者

(一)加強自主辦學實踐探索,建立適合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管理機制

國務院2014年2月26日常務會議上提出:“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並享有相應權利;探索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購買服務的機制。”今後,高職院校管理機制需要適應新的改革和創新要求,管理者構成的多元化以及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的政策動向將拓展高職院校的管理(參與)主體,豐富高職院校的管理形式,為高職院校自主改革和發展提供外部條件。此外,委托管理將成為職業教育擴大優質資源、培育特色資源的有效途徑。政府將轉變以往單一的管理方式,管理多種所有制職業教育院校,政府委托管理、購買服務等將逐漸成為主要的治理方式。

高職院校的管理機制既具有職業教育管理的獨特屬性,也具有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特點。與普通本科不同的是,高職院校的管理方式呈現出多元性、系統性和跨界治理等特點。在辦學體制機制方面,高職院校與政府、行業、企業等利益相關方的聯系更為緊密。隨著高等教育管理的創新和發展,應該通過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及擴大高職院校辦學自主權,最終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

(二)創新合作辦學體制機制,成為高職院校機制創新的實踐者


《關於進一步推進“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中對100所骨幹高職院校重點提出了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的建設目標和任務,指出地方政府與行業企業共建高職院校,探索建立高職院校董事會或理事會,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體制機制。這一目標要求旨在通過深化高職院校內部管理運行機制改革,增強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初步實現行業企業與高職院校相互促進、區域經濟社會與高等職業教育和諧發展的局面。

以國家骨幹高職院校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聯合南京市六合區地方人民政府、江蘇省化工行業協會、中石化集團揚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南京化學工業園區、中石化南化研究院等利益相關方共67家單位組建了“南京化院合作理事會”。通過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形成了決策咨詢層的“合作理事會理事大會”,協調保障層的“合作理事會秘書處”“專業共建共管委員會”以及執行運作層的“駐地、駐園、駐廠工作站”“科技創業園”“現代化工教學工廠”和“專家(教授)工作室”。在三年建設期間,創新實施了24項管理制度,形成園廠站室合作育人新機制。另外,學院合作理事會成員一半以上成員同時也是江蘇省化工職業教育集團的主要成員,形成了融辦學體制機制創新與集團化辦學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五、契合現代高職院校制度的建設需要,成為高職院校完善治理結構的示範者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強化國家教育督導,委托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這是首次從頂層制度設計視角提出完善大學治理結構的方略,對高校的戰略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學者認為,科學有效的大學治理結構框架是通過轉變政府職能落實大學的自主法人地位,通過發展社會中間組織緩沖政府與大學間的直接行政關系,通過合理規劃高等學校的分類定位解決發展的使命方向,通過建章立制規範權責關系和完善約束機制,通過理事會擴大外部對大學治理的參與,通過黨委和校長間權力的合理劃分保證辦學的有序,通過基層學術組織建設增強學術創新的活力,最終實現政府的目標和大學的自治。[3]

高職院校具有不同於普通本科院校的治理結構和特點,在治理途徑上需要結合大學章程建設,制定適合高職院校特點的現代高職院校制度,建立適合高職院校發展的治理結構。其治理思路的設計需要遵循開放辦學、服務社會與兼顧多元利益、提高決策質量與促進執行效率、規範內部管理與激發基層活力三大基本價值取向。在實踐層面上,作為高職院校的引領和帶動者,後示範高職院校需要在鞏固示範項目建設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政策指引和實踐探索,在構建現代高職院校制度、建立和完善治理結構等方面創新舉措,發揮引領作用。

首先,高職院校需要構建與特定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相適應的現代高職院校制度。即切合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成長的規律、特點,著眼於處理政府、社會與高職院校之間以及高職院校內部各種關系的規則體系。[4]在治理機制運行方面,需要高職院校在政府的主導和支持下,深化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改革,通過有效的制度約束,力促行業、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治理,將市場機制引入高職院校管理,建立健全公立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切實加強公立高職院校章程建設,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評估改革等。
其次,在完善治理結構方面,需要構建適合高職院校發展的治理結構。《綱要》提出:“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相比普通本科院校而言,高等職業院校具有人才培養突出適應性、教學過程突出實踐性、專業設置突出應用性、專業特色突出行業性等特點。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又與普通教育和更高層次教育前後貫通。高職院校的治理結構既要滿足社會多元主體(政府、行業、企業等利益相關方)參與治理的利益訴求,又要探索構建有效治理的運行機制,如高職院校行政權力的整合機制、利益相關方的參與機制、學術權力的彰顯機制、職能組織的協調機制等。

總之,對於後示範高職院校而言,應理性地認清示範驗收後的建設和發展導向,把握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機遇,鞏固和推廣示範建設成果,完善治理機制,創新發展途徑,切實成為現代職教體系建設和發展的示範者。



【參考文獻】

[1]王振洪.高職如何打造“中國教育升級版”[N].光明日報,2013-11-22.

[2]周建軍.高職院校後示範建設的任務與職責[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6):88.
[3]張力,馬陸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理論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18.
[4]雷世平.有職教特點的現代大學制度什麼樣[N].中國教育報,2014-03-21.

(收藏自 2015-12-06 愛思想網站

Views: 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