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英·巷弄創業家 李仁芳的台灣驕傲

李仁芳·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這幾年台灣人常把小確幸掛嘴邊,但被部分人認為若只知追求小確幸,沒有遠大的理想,社會就完蛋了。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李仁芳表示,「如果只看電視政論節目,真的會以為台灣快要死了,其實看看台灣各地還是很有活力的。」例如從南到北的巷弄創業家們,提供優質生活服務,解決就業問題,是創意經濟的基石。

李仁芳最新著作就叫《巷弄創業家》,全書分3部分:PART 1談生活存在感與巷弄創業精神;PART 2細描14名巷弄創業家風貌;PART 3講巷弄創意事業的發生學,理論實例兼具。新書上市沒多久就傳來再刷好消息,由此可見,大家有多迫不及待想知道,李仁芳對台灣創意創業與生活樣態的看法。

創意大師 重微型創業

李仁芳大學念的是理工科系,碩博士專攻企業管理教育,於商管學院任教40多年,是迄今為止唯一連寫過中國時報副刊「三少四壯」集與「人在新江湖」共兩年專欄的商管學院教授。他長期關注國內外產業脈絡及台灣文化創意事業發展,被台灣企業界推舉為「創意管理學」大師。大師這回出書,不談心靈、不教管理,也不分析縱橫台灣的連鎖大企業,反而聚焦微型生活事業創業家。

在李仁芳心中,巷弄創業家們一步一腳印創建在地小事業,編織秀麗人文地景。表面上提供大家生活的甜度與温度,其實是台灣經濟結構轉型重要動能之一。例如竹山小鎮文創公司,青年何培鈞建設「天空的院子」等民宿,咖啡廳,旅遊中心;對外,因為這些瑰雅的風格生活事業體,讓外國遊客近悅遠來,進而愛上台灣珍惜台灣。

他說,台灣過去幾十年政府產業政策偏向資訊電子業,重視有效率省成本,事實上經濟成長果實並沒有完全落實在台灣。近年雖提倡「創新經濟」,價值思維還是「cost down」,不習慣創意事業,尤其不理解創意事業需要空間條件。局促生活空間很難發展創意事業,空間是一種能量。「你看,紐約第五大道的蘋果旗艦店,坪效比Tiffany好,因為它用法國義大利精品店概念去經營。」當然,「空間」不全然與坪數大小有關,也不必然指向文化園區、展覽館。「空間」屬於型塑國民生活的「風格技術」,「技術提升產品力,空間力可以提升附加價值。」「文創產業如果沒有風格生活的空間,只是蓋在沙灘上的城堡而已。」李仁芳表示。

借鏡日本 追求存在感

「看創意產業空間條件如何發展」是讀《巷弄創業家》的方法之一種。

第二層讀法是,「看看國外的典範」。他以擁有1200多年歷史、從桓武天皇到明治天皇一千多年均為日本帝都的京都,當成一個標竿,「想要知道何謂『很有存在感』的生活,可以看part3。」

信手寫來的實例是高野川/賀茂川滙流處三角洲附近的「飛踏石」,這些石頭造型有千鳥、河龜等非常寫實鴨川上常見物種,跳踩在上面,相當有意思。李仁芳旅途中看到小學童仿如羚羊般在「飛踏石」間飛奔跳躍,撈集生物標本作業。此時,夕陽金光反射到清澈川水中,水紋粼粼,映照在學童血色鮮紅雙頰上,整體畫面讓人心曠神怡,不由得多呼吸幾口川畔清冽空氣。

李仁芳認為,如果民眾從小就能體驗家鄉土地的恩惠,盡情汲取自家風土的甜度,自然能涵養國民美學創造力與鑑賞力。《巷弄創業家》在PART 2便介紹14名提供文化厚度及生活甜度的巷弄創業家身影──這也是《巷弄創業家》第三層次的讀法,「看台灣的驕傲」。

生活甜度 過好小日子

「如果有外國朋友來台灣,可以拿這本書當旅遊文化觀光書。」李仁芳認為,台灣全島有319鄉鎮,有7835個村的美景美文,草叢中有很多明亮的珍珠。如果大陸,亞洲甚至全世界的朋友看到台灣城市與鄉間的容顏如此甜美,比如茶禪一味的食養山房、建築師轉行賣咖啡的相思李舍、散發藥草味人情味的阿原肥皂等,他們就不敢小看台灣了。

訪談中,李仁芳幾度講到生活的甜度、空間的溫度。他坐在藏身天龍國巷弄豪宅的一樓咖啡廳內,一邊享受奢華的落地窗景,一邊拿出公事包內的iPad,秀出英國知名文人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的話「在人生做選擇時,別忘了好好過小日子」給我看。他笑了起來,顯然很欣賞這個意在言外的註解。

他說,他曾帶EMBA學生到京都玩賞,旅途中到南禪寺的聽松院吃湯豆腐。回台後,他寫了一篇文章,配了幾張照片,把當時的心情與景緻白描一下,但一起去的學生看了後問:「老師,我們去的是同一個地方嗎?為什麼我們的感覺不一樣?」

進展雖緩 台依然動人

他又說,法國的廚師公會規定,米其林星級以上的廚師,每年要做一定期間的義工,到法國各地免費去做營養午餐,給小學生幼稚園的小朋友吃,讓他們從小記住什麼是「好吃」的法蘭西美食。這麼做,一來培養支持真正美味法國料理的國民;二來也培養了許多未來的顧客;三來,有了這些涵養自然培育出法國國民生活的甜度。

此時,他想起鼎泰豐信義店。「以前坐在二樓吃小籠湯包,室內掛著高品味字畫,從落地窗外望出去則滿眼蓊鬱老樹。」味覺視覺搭配得完全無懈可擊,可惜自從台北市捷運局為建信義線,移除沿路兩旁老樹後,「現在坐在老位置看出去,是對面店家形形色色招牌。」李仁芳指出,對地方有依戀才會投入社區營造,創造力的強度來自感受力的深度。巷弄創業,體小相大,帶來生活的甜度也有文化的厚度,更具備產業發展的廣度。

李仁芳早在2003年便提出「美學經濟」概念,他走訪全台各地發掘巷弄創業家,證明台灣在華人社區擁有優質生活人文地景的優勢,「可惜社會、產業、政界上的有權者,很少把發展台灣優質生活人文地景的願景排在優先政策議程中。」

幸好,大師畢竟是大師。「進展雖緩,依然動人。」台灣有在一點一滴改變中。他將這些年觀察到的台灣城鄉巷弄間創業家圖文資料,一一存放在個人擁有的4台iPad內。此次只舉少少案例,是因為編輯覺得放太多創業家,整本書篇幅太厚了。「有機會別人也可以寫啊,我只是提出一個觀察點,講幾個例子啦。」他呵呵笑得有些靦腆。訪談結束前,他又想到一件事,11月21日和11月22日,他將要應邀去香港誠品銅鑼灣店和尖沙咀店演講《巷弄創業家》,讓香港人知道台灣最引以為驕傲的是這些生活產業各領域的創新達人。(收藏自 兩岸文創誌)

Views: 1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