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的夜間風景·嬰兒也會作夢嗎?

如果說REM睡眠期的出現,是代表一個人在作夢,那麼還不會說話的嬰兒也會作夢,因為他們不只有REM睡眠期,而且比例比成人要多出甚多。

腦波檢查顯示,新生兒在出生的頭幾個禮拜,REM睡眠期的量約佔所有睡眠的五五—八○%;嬰兒階段(一歲以內),REM睡眠期雖急速縮短,但仍佔睡眠的三○%。到五歲左右,才接近成人的比例,即約佔所有睡眠時間的二○%。到了中年以後,REM睡眠的時間就開始越來越少,它應驗了一句俗諺:「年輕人生活在夢中,老年人則生活在無夢的回憶中」,REM睡眠的量確實與一個人的年紀成反比。

但此一觀察結果,也使得唯心夢觀的「情結派」與唯物夢觀的「清掃派」都為之語塞。我們很難想像才出生沒幾天仍像一張白紙的新生兒,心中有什麼「難解的衝突」、或腦中有什麼「堆積的垃圾」,而使他們必須花這麼多時間在「作夢」上頭。

狄旺(E.Dewan)等人對胎兒腦波圖的研究更顯示,還在母親子宮內尚未出生的胎兒,其REM睡眠期腦波圖像所佔的比例更高,在妊娠廿四至三○個星期時,幾乎高達百分之百。我們可以確定,此時胎兒並未「意識」到我們所理解的「夢中影像」,這個發現有助於釐清REM睡眠與夢的關係:REM睡眠代表的可能是腦細胞的一種特殊活動,而「夢」則是意識心靈對此的局部捕捉。

蝴蝶會夢見莊周嗎?

科學地說,是「不會」。當然,有人可以用典型的「莊子邏輯」狡辯說:「你又不是蝴蝶,怎麼知道蝴蝶不會夢見莊周?」但這是一個科學問題,而非哲學問題。蝴蝶不可能夢見莊周,因為蝴蝶不會作夢,牠們沒有REM睡眠期。

動物的睡眠研究顯示,幾乎所有的哺乳類動物如猴子、狗、貓、老鼠、大象等,都有REM睡眠;某些鳥類也有REM睡眠,但爬蟲類則幾乎沒有REM睡眠。由此可知,REM睡眠是動物進化到相當高的階段後,才出現的一種腦部活動。

但我們怎麼知道貓狗等動物在REM睡眠中,是否經歷了如人類一般的夢境呢?一九六○年代,法國的神經生理學家喬維(M.Jouvet)曾做了一個實驗:他發現腦幹下部有一小叢細胞會抑制動物在作夢時的身體活動,於是他破壞貓腦中的這些細胞,結果發生了奇妙的現象:當這些貓在進入REM睡眠期時,即會從睡夢中站起來,發出嘶嘶聲,腳爪朝空亂抓,或者是潛近想像中的獵物。喬維的結論是,貓的這些動作可能就是其「夢中景像」的活動化。

Views: 10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