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藝術生涯只有10年,卻留下了數量可觀的作品:大約1100幅素描,近900幅油畫。梵高終生未婚,他的繼承人是弟弟提奧(TheodorusvanGogh)。梵高基金會在荷蘭政府的財政支持下,從提奧後代手中獲得了梵高的一些作品,並為此專門興建了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VanGoghMuseum)。這裏現在藏有梵高的約500幅素描、200幅油畫和他本人的800封信件及兩個速寫本。此外還有梵高和提奧的藝術收藏品。梵高和提奧都喜歡日本版畫,他們的藏品中有570幅日本版畫,都是提奧出資購買的。梵高和同時代的畫家以交換作品的方式收藏了他所喜愛的一些繪畫,包括勞特雷克(Henride Toulouse-Lautrec)、高更(Paul Gauguin)、修拉(Georges Seurat)等人的作品。這些作品現也藏於梵高美術館。以此為基點,美術館繼續擴大收藏,將其辦成了一個展示19世紀藝術作品的美術館。
今天這裏是除阿姆斯特丹火車站外,這個城市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無論風雨,每天門前都排起長龍。美術館的服務非常周到,準備了各種語言的小冊子和語音導覽,甚至包括一些很偏僻的小語種。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來這兒參觀的人數甚眾,美術館當然不會遺漏中文。沒有了語言障礙,參觀起來很順暢。當然,美術館的門票價格也不菲,比巴黎的盧浮宮、馬德裏的普拉多博物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和柏林老國家美術館等歐洲最著名的藝術館還要昂貴,算是歐洲最貴的了。這很有助於我們體會荷蘭人的傳統和阿姆斯特丹人的性格,只要有商機,就牢牢抓住,而且要做得非常到位,讓客戶心情舒暢地享受服務,毫無怨言地付費。我原本不太關心商業,但在排隊等待時卻禁不住想:我為什麼這麼喜歡阿姆斯特丹?除了它的自由開放,更重要的是,在這裏,文化的確因受到商業行為的鼓勵和刺激煥發出活力。
然而參觀時,我又在懷疑這個想法。梵高美術館對度假的人們來說,是休閑的好地方,在成熟商業模式的運作下,美術館到處散發著一種喜氣洋洋的歡快氣氛。這和梵高及其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梵高作品中的凝重氣氛令人不安,他沈重的一生也不是可以愉悅大眾的。但是,美術館成了遊客花錢享受的去處,在這裏他的作品被復制成各種各樣老少鹹宜的紀念品,人們提到他的名字就好像在說一個時髦的明星。當然,不可能每個來這裏參觀的人都理解梵高,欣賞他,愛他,但至少面對這個飽嘗苦楚的人時,遊戲的態度是極大的冒犯。
梵高年輕時,就是一個真誠的人,甚至是過於真誠了。年輕時他曾到比利時艱苦的煤礦地區做牧師,渴望以信仰的力量幫助那些貧苦的人們,但是他的極度熱情使人們感到害怕。梵高在失望中放棄了扶危濟困的理想。陷入精神困境的梵高決定嘗試繪畫。他喜愛的畫作大多是以底層人生活為主題的。梵高美術館中藏有布勒東和勒爾米特的作品,他們的現實主義畫風對梵高早期的藝術探索影響重大。為了學習繪畫技巧,梵高曾在布魯塞爾小住,後來又到安特衛普美術學院註冊學習。其間,他曾在父母位於紐蘭的家中短暫停留。正是在那裏,他完成了早期的代表作《吃土豆的人》(Potato Eaters)。這幅色彩暗淡、技巧粗疏的畫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它來自梵高的內心。面對梵高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激流直接噴發到畫布上。畫就是他的靈魂。
1886年,梵高到巴黎投奔提奧。為此提奧租了一間大點兒的公寓,讓梵高安心作畫。巴黎讓梵高眼界大開。從美術館收藏的這一時期的畫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國印象派對他的影響,如《從勒匹克街提奧公寓看巴黎》、《花瓶與劍蘭和紫苑》。受點彩派的啟發,梵高嘗試使用短促的筆觸作畫,比如在此期間的自畫像。梵高畫過很多自畫像,理由很簡單,無須雇用模特兒,既可練習畫肖像又省錢。當時風靡歐洲的日本版畫也使梵高入迷,他不僅購買,還臨摹其色彩平塗的風格。
1888年,梵高離開巴黎,來到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省的小村莊阿爾。這裏有明媚的陽光,可以舒緩他的疲憊,還有燦爛的色彩可以入畫。正是在這裏,我們後人所熟悉的梵高風格漸漸成熟。梵高來到阿爾時是繁花似錦的春天,《粉紅色的果園》、《粉紅色的桃樹》、《白色的果園》中盛開的桃花代表了梵高對未來的憧憬。他租了房子,盛情邀請高更來一同作畫。他為即將到來的高更裝飾了房間,掛上他親手畫的向日葵。這是梵高創作上的一段豐收期。
梵高美術館按照《臥室》這幅畫特意復制了他的房間。我小時候見過這幅畫的復制品,一直以為房間是長條形的。看了復制的房間後吃了一驚,原來它是不規則形狀的,因此也才理解了梵高采用的多角度透視。這種方法完全改變了物體的空間關系,讓我們產生了視覺誤差。我們在旅行中總會學到不同的東西,盡管這只是一個小問題,但終於搞明白了,我不禁又感謝起美術館來。
高更的到來成為藝術史上一段著名的悲劇。美術館中有高更為梵高畫的像(《畫向日葵的梵高肖像》)。梵高看後有些吃驚:我有這麼醜嗎?梵高照照鏡子,發現自己的確很憔悴。而梵高畫了一把漂亮的椅子,用來代表他心中的朋友(《高更的椅子》)。但在高更眼裏梵高不僅醜,更是一個討厭鬼。兩個人都是藝術家脾氣,敏感而高傲。爭吵終於爆發了。梵高在恍惚中用刀割去了自己的一只耳朵,高更則連夜離開了阿爾。
當初梵高將自己心愛的兩幅畫作《向日葵》掛到高更的房間,向高更表示敬意。高更離開後曾寫信向梵高討要這兩幅畫作,梵高一時不願割舍,就復制了自己的作品送給他,包括人們熟知的黃色背景下的《向日葵》。今天,它是美術館最受歡迎的作品。
後人將梵高的自殘看作藝術家傳奇的一部分,但我們對梵高所經歷的痛苦能理解多少?梵高知道自己需要治療,自願住到聖雷米的精神病醫院。醫生允許他到院子中作畫。在美術館中,我們能看到這一時期那些憂郁的作品(如《灌木叢》)。醫院墻外在耀眼的金黃色陽光下揮汗收割的人,在他看來卻象征死神(《收割者與麥田》)。
美術館的一面墻上還掛著一張被放大的巨幅照片,其中能看到消瘦的梵高。這是他一生僅存的幾張照片之一。
梵高生命中的最後一站是巴黎附近的奧維。那裏有同樣愛好藝術的精神病醫生加歇。梵高與他為伴,為他作畫,起初恢復得很好。梵高每天瘋狂作畫,達到了另一個創作高峰期。《奧維的教堂》《暴風雨中的麥田》《麥田群鴉》這些廣為人知的代表作都創作於這個時期。大家都認為作畫有助於醫治梵高的病。但沒想到梵高的病情卻急轉直下,僅兩個月後,他在附近的田野中朝自己的胸部開了一槍。兩天後,他死於聞訊趕來的提奧懷中。一個狂躁不安的靈魂終於得以安息。看到展覽的這個部分,我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但我也感到釋然,為梵高終於結束他的痛苦而欣慰。
梵高的作品代價太大了,而且都是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在承擔。現在我們這些與他毫無關系的陌生人卻跑來輕松地享受。有人會認為,一個藝術家為世界留下了這麼精彩的遺產,哪怕承受再多也值得。但倘若能換回梵高幸福的一生,我寧願這些畫從來沒有存在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這一次更像來不及正式演出的排練,或者沒有成畫的草稿,匆匆而過,身不由己。如果梵高可以重新選擇他的一生,他還願意做一個藝術家嗎?
在美術館中我們還可以見到1830-1914年(“一戰”前)這段時期的一些歐洲繪畫,包括印象派、後印象派、現實主義、象征主義的作品,如庫圖爾的《現實主義者》、庫爾貝的《蒙哥隆內的海景》、莫奈的《贊丹西邊田野中的風車》、馬奈的《濱海布格涅的防波堤》及修拉的《庫貝瓦旁的塞納河》等。這些和梵高同一時代的畫家也有助於我們理解梵高的藝術成長軌跡。
梵高美術館旁邊有一個像灰色金屬盒子一樣的怪房子。它是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Kisho Kurokawa)設計的美術館側翼展廳,通常用來舉辦和梵高有關的畫家的臨時展覽。不過每年只有三至五次,不容易趕上。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