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查丹瑪斯《預言·諸世紀 》(第十一章)

印度獨立運動

公爵想跟隨敵人屁股而去 
一邊阻擋大隊人馬 
一邊徒步急行 
正好追上敵人 
戰鬥的日子臨近恆河

從結論來看,最後一行詩說明了所要說的事,即在恆河附近爆發了戰爭或出現別的什麼流血衝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其中最重要的是1946年2月爆發的孟買水兵起義。二萬多名水兵離艦在市內遊行示威,他們扯下英國國旗,高呼反英口號:「打倒英帝國主義」「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團結起來!」「勝利屬於印度!」起義水兵成立了領導起義的委員會,他們要求釋放全部政治犯,種族平等,把英軍撤出印度等。 
聲勢浩大的水兵起義嚇壞了英國殖民統治者,立刻調兵鎮壓。正當局勢極為緊急的時刻,控制著民族獨立運動領導權的印度地主資產階級政黨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及其領袖甘地、真納等,因同樣恐懼士兵和工農的暴力革命,故而力求「和平地實現政權的轉移」。他們非但不去積極領導水兵起義,反而千方百計「說服」水兵停止起義,「維持海軍紀律」,用所謂「和平的方式」向英國殖民主義者妥協。這便是諾查丹瑪斯所預言的「公爵想跟隨敵人的屁股而去」。 
儘管老奸巨滑的共國殖民者於1947年6月3日公佈了《印度獨立法案》即蒙巴頓方案,將印、巴分而治之,但印度人民的獨立運動卻並未因此而停息,他們的目的是要成立一個完全獨立的完整的國家,以避免因分裂而給未來埋下難以消除的禍根。但是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卻接受了這個方案。1947年8月15日,英帝國主義者把印度政權分別移交給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印度和巴基斯但分治,成為英聯邦的兩個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佈為共和國。 
印、巴各自獨立後,兩國之間先後發生過三次戰爭。而且印度還長時期地與其他鄰國發生糾紛、衝突和戰爭。最後一行詩就是講述這一情況的。1998年5月以來,印度和巴基斯但相繼進行核試驗,兩國關係再度緊張,且開始了邊界衝突。戰爭,總是跟在那些不安分守己者身後。

 

在冬將軍面前拿破侖不得已撤軍


-------- 
被圍攻的城市堅壁清野 
敵人從外逼近將軍作好投降準備 
寒風凜冽割著士兵的臉 
他們被塵埃和黃沙石灰擊退

這是一首關於1812年拿破侖進攻俄國的預言詩。佔有絕對優勢的拿破侖軍隊在意料之外的敵人——莫斯科的寒冬的淫威面前敗下陣來。事實果如諾查丹瑪斯所料。 
1812年6月24日,拿破侖不宣而戰,親率大軍61.1萬人渡過尼門河,揭開了法俄戰爭序幕。法皇本預計在軍事行動開始後不久就能在一次大的戰役中一舉擊潰俄軍主力,然後迫使俄國求和。但是,俄國卻選擇了誘敵深入的戰略,因而在法軍進入俄境後,俄軍步步後撤,法軍全然無機會和俄軍打一次真正的戰役,只好沿途追擊。法軍雖然攻下了斯摩稜斯克,卻未能粉碎對方主力,在這種情況下,拿破侖冒然決定直逼莫斯科。此時已是9月,莫斯科進入了冬季,為了保存主力,俄軍決定不戰而放棄莫斯科,同時下令毀掉市內全部糧食及軍用物資,留下一座空城,不但沒有一兵一卒,連居民也逃光了。拿破侖入城後的第二天莫斯科又發生了大火(至少一部份是俄軍放的),風力猛烈,大火延燒全城,四分之三的建築化為灰燼。 
這時,俄軍在城外積蓄力量,兵力很快多達12萬人。10月18日俄軍轉入攻勢。拿破侖不得不率領被寒風刮得瑟瑟發抖且飢腸轆轆的11萬法軍於10月19日逃出莫斯科。在逃亡中,飢寒交迫的法軍又不斷地遭到俄國游擊隊的襲擊。因此,在12月13日重渡尼門河時,拿破侖身邊只剩下5萬人了。50多萬法軍將士在俄國戰場上喪了命。 
曾經耀武揚威的法國軍隊,不可一世的拿破侖皇帝,在寒冷的冬天面前,也都只有自認倒霉。侵俄戰爭的失敗,使拿破侖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第一行詩預言俄軍採取誘敵深入、堅壁清野的戰術讓拿破侖得到一座空城,第二行詩寫拿破侖入城後反被包圍在飢寒交迫時的無奈選擇。三四行則描寫了莫斯科凜冽的寒風刮起漫天塵埃像刀子一樣刮臉的情景。

 

韓國反獨裁爭民主的鬥爭


-------- 
逃亡的人 被驅逐的人 
聽到身後的呼喚 
父親們兒子們 
頑強地守衛著深井 
殘忍的父親已窒息 
他那罪大惡極的兒子 
在深井中溺死

自1961年樸正熙領導政變、推翻文職政府建立獨裁統治以來,韓國人民一直在努力反對獨裁,爭取民主。這首詩講的就是韓國反獨裁爭民主的鬥爭。 
1980年全斗煥政變上台後制訂的憲法規定,總統由選舉人團間接選舉產生。1986年4月,迫於菲律賓馬科斯下台的衝擊和國內要求直選總統的壓力,全斗煥同意在1988年2月前修改憲法。1987年4月13日他又借口新民黨分裂,宣佈停止修憲,據現行憲法選舉下屆「總統」。在野黨和各界群眾舉行大規模遊行示鹹和抗議。執政的民主黨決定於6月10日舉行全黨大會,正式推出盧泰愚為總統候選人。6月10日開始,韓國出現全面反政府運動。盧泰愚被迫在6月20日發表「特別宣言」,表示同意修憲,直選總統,10月12日新憲法在國會通過,12月16日舉行了第一次直接總統大選。雖然盧泰愚仍當選為總統,但韓國人民爭取民主的鬥爭浪潮此後卻進一步高漲起來。 
「逃亡的人被驅逐的人」寫的是在獨裁統治下深受迫害的那些在野黨領導人,如韓國現任總統金大中等。 
「父親們 兒子們/頑強地守衛著深井」描寫的是樸正熙、全斗煥、盧泰愚等冥頑不化,堅持走獨裁統治的老路。 
1996年,韓國金泳三政府開始對全斗煥、盧泰愚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以及經濟問題進行調查。1997年,全斗煥、盧泰愚分別被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後來他們又被敕免,改為有期徒刑。這正是詩的後半部分所暗示的具體內容。

 

兩度與外國女人結婚的拿破侖


-------- 
法國皇帝中不曾有過的名字 
如此恐怖的雷鳴何處尋找 
意大利西班牙 英吉利 
都不寒而慄 
他與異國女人格外親熱

這是一首同拿破侖一世有關的詩,相當有趣。以「恐怖的雷鳴」驚得「意大利西班牙 英吉利/都不寒而慄」,而且是「法國皇帝中不曾有過的名字」,意即法國新皇帝皇帝,這顯然是指拿破侖·波拿巴,他曾兩度與外國女人結婚。 
雖然出身低賤、一無所有卻正在在軍中走上坡路的拿破侖,在巴黎結識了著名的交際花約瑟芬·阿爾納斯,愛戀不已,遂於1796年3月9日結婚。但是在京破侖遠征埃及時約瑟芬的不貞以及她不能為皇帝生兒育女卻使他們的婚姻陷入了危機。浪漫的拿破侖遇到了瑪麗·路易絲,迅速墜人情網。瑪麗是奧地利公主,一個身材、高大面容嬌好的姑娘。曾經對拿破侖冷淡無情的約瑟勞皇后終於明顯地感受到了來自拿破侖的冷淡無情。1809年12月15日,約瑟芬皇后淒然地宣讀退位書。1810年冬來,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登上了皇后寶座。 
然而,拿破侖還與另外一個外國女人打得火熱,1807年,拿破侖在他最榮耀的時候碰到了華沙的瓦列夫斯基伯爵夫人。她金髮碧眼,肌膚如雪,個子雖然不高,卻非常苗條勻稱,渾身散發出一種憂鬱而迷人的氣息。從此以後,她始終跟在他身邊。1809年瓦格拉姆戰役之後,她到了維也納,在哪裡,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即使是拿破侖同瑪麗·路易絲的結婚也沒有將他們分開。 
實際上,當拿破侖潰敗失意時,瓦列夫斯基伯爵夫人對拿破侖比瑪麗皇后更盡了一份妻子的責任,她去厄爾巴島看望拿破侖,帶著他們的孩子。 
拿破侖,這位在歐洲歷史上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人物,在婚姻上卻是不盡人意,約瑟芬不貞且未給他下子嗣,奧地利公主帶來的是厄運,波蘭的伯爵夫人又不能同他長相廝守。

 

凶兆出現,暴君被殺


-------- 
小鳥停留在紅磚塔上 
嘎嘎地叫了七個鐘頭 
它在兆示死亡染血的雕像 
暴君被誅 人民歡呼

這首詩預言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將被送上斷頭台。前三行描寫的是在西方被人們認為其凶兆的鳥和滴著血的雕像。傳說路易十六的王位被廢除時,一隻小鳥停在宮廷外一幢紅磚樓頂不停的叫。「染血的雕像」是指路易十六為自己塑的銅像。 
在法國大革命的第二階段,吉倫特派執政。1792年9月21日,國民大會開幕。這一天,雅各賓派成員科路·得巴提議廢除君主制,格累瓜爾表示支持這個議案,他說:「宮廷是罪惡的製造所,是腐化之源,是暴君之巢穴,國王的歷史便是國民受害的記錄。」「這些朝代只是吸吮人民膏血殘害人民的家世而已。」國民大會在狂歡和如雷的掌聲中通過了廢除君主制的決議。第二天,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宣佈成立。 
然而對路易十六的審判卻並非一帆風順。吉倫特派一心一意要拯救國王,所以製造種種借口拖延審判。1792年11月20日,人們發現了路易十六的新罪證:即他在杜伊勒皇宮的牆壁中的鐵櫃裡秘密收藏了大量的他與逃亡在外的貴族及奧匈帝國皇帝進行密切聯繫的文件。羅伯斯庇爾說:「路易應該死,因為共和國必須生!」他堅持主張審判國王。在此形勢下,吉倫特派只好玩弄各種詭計以阻止審判路易十六。但是,國民大會的投票結果表達了大多數人的意願。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革命廣場(今協和廣場)的斷頭台。暴君被誅,人民高呼「國民萬歲!」

 

總統選舉以及隨後的軍事政變


-------- 
發怒的舌頭取勝之後 
精神需要安靜的休息 
戰鬥正酣 
嗜血的勝者大肆張揚 
舌 肉 骨被燒為灰燼

這是一首關於某國總統選舉及「民主」勝利的預言。但是詩中還預言了選舉之後不久由軍人發起的軍事政變。 
這使我們想起了非洲國家尼日利亞。1995年,該國產生了第一位經民主選舉的文人總統。不料這位新總統上任後屁股尚未坐熱,軍隊便發動政變,推翻了文人總統,建立了軍人政權。這種情況在非洲國家中比較常見,中美洲國家有中也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不信「邪」的國王亨利二世


-------- 
偉大的國王支持無知 
曠世奇書一律禁止 
他的妻並非他的妻 
為人誘惑 
扮演著雙重角色的夫婦 
早已對之不提異意

在這首詩中,諾查丹瑪斯談及了他所著的預言集《諸世紀》以及阻止預言集公開的亨利二世。諾查丹瑪斯知道他的《諸世紀》將被禁止發行,因為他清楚他對幾位國王和瓦盧瓦王朝的準確預言會給自己乃至整個王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諾查丹瑪斯當面小心翼翼地預言亨利二世將在10年之內遇「刺」而痛苦地死去是在1547年,而他開始寫作《諸世紀》是在1551年,到1555年出版時,亨利二世也還健在,因此,曠世奇書遭禁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行中「他的妻並非他的妻」是指王后卡特琳娜·德·梅迪西絲,雖然在法律上後者是亨利二世的妻子,但在政治上,她已成為法蘭西真正的皇帝,亨利二世的庸弱無能耽於遊樂令權力慾極強的卡特琳娜如魚得水。「為人誘惑」是說卡特琳娜自小迷戀占星術和魔法,當諾查丹瑪斯還在她16歲時就說這位佛羅倫薩的僭主將成為法蘭西王后的預言成真後,她對占星術和魔法等便更加如癡如醉,乾脆將諾查丹瑪斯召進盧浮宮。這以及一行為的可怕後果是後者又同樣靈驗地預言到了她的丈夫和幾個兒子和瓦盧瓦王朝的命運。

 

意大利要人被殺,兇手與恐怖組織有關


-------- 
灼熱的太陽烤人喉頭 
托斯卡納大地鮮血在流 
領導者提著水將孩子帶著 
被押往土耳其的是女囚

這首詩預言了當炎熱的夏季來臨時,在意大利某個地方,一位政界要人被擊中咽喉而亡。其中一名女子發揮了重要的組織作用。事後不久,她的身影消失在中東。從第三行看,該要人是在同家人一起休閒玩樂時被人暗算的。 
其實,政界要人被黑手黨暗殺,在意大利己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尤其是司法系統的高官更是成為襲擊的主要目標。

 

伊朗年邁的領袖霍梅尼的出現


-------- 
二人在炎熱的季節被圍攻 
杯中無水他被渴死 
城堡削平年邁的夢想家 
給日內瓦人指明伊朗之路

第四行詩原文中的NIRA是IRAN的一個很簡單的字謎。「指明伊朗之路」的「年邁的夢想家」指的就是霍梅尼。1979年他帶領伊朗人民推翻巴列維王朝後成為了伊朗伊斯蘭教什葉派的精神領袖,其時他已經77歲了。前兩行詩預言霍梅尼謀劃推翻巴列維王朝的時間和情景。 
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因反對巴列維王朝,1964年被流放國外,1978年從伊拉克移居巴黎郊區,在流亡期間組織國內反國王運動,聲勢日益擴大,其威望越來越高。1979年1月16日巴列維國王被迫出國,霍梅尼於同年2月1日回到德黑蘭,宣佈成立伊斯蘭革命臨時政府,廢除帝制,建立了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憲法確定霍梅尼為「伊斯蘭革命領袖」,總攬軍政大權,主宰一切。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

 

卡特琳娜的七個孩子


-------- 
七個孩子被虜為人質 
第三號人物前來虐殺 
兩人因為他的兒子而被刺死 
他為著攻打熱那亞和 
佛羅倫薩而來

「七個孩子」是指瓦盧瓦家族的即卡特琳娜的孩子。這首詩預言卡特琳娜的7個兒子都將命運多舛,其中法朗西斯、亨利三世、查理九世雖相繼為王卻都被人暗殺。其餘幾個更沒有出息。覬覦王位的納瓦爾王亨利·彼·波旁攫取了法蘭西的王冠。

 

維希政府的貝當元帥


-------- 
老人遭愚弄失去位置 
原來是自己引來的外國人 
他的孩子們在他眼前 
被人任意使喚 
他背叛自己的兄弟 
左夏爾特爾 奧爾良和魯昂

維希政權時代,貝當元帥的綽號叫「老人」。貝當政府的軟弱表現在二戰爆發後它對法西斯德國宣而不戰。這種軟弱將納粹引入了法國境內。德國軍隊很快兵臨巴黎城下,1940年6月,貝當政府向德國投降。德國在法國南部維希建立了傀儡政權。貝當以及他的追隨者都成為納粹的嘍囉,被隨意吆喝、使喚。 
因此,這首詩講的就是二戰中德國人的傀儡貝當元帥。他出賣了法國人民。

 

英國清教徒運動的主角


-------- 
小隊長野心燃燒著陰謀 
他將掌握軍中大權 
背叛君主雄辯滔滔 
自立旗幟他英姿勃發

顯而易見,這首詩預言了17世紀在英國清教徒運動中扮演了主角的奧立弗·克倫威爾的一些事。 
和西歐其它國家一樣,英國早先也是個天主教國家,在16世紀時也發生了宗教革命。經過改革的英國教會稱為英吉利國教教會。但是,日益成長起來的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們卻逐漸感到鞏固國教不利於自身的發展。為了反對國教,英國資產階級新貴族便借用現成的喀爾文教教義作為鬥爭的武器。英國喀爾文教又稱清教。這是由於喀爾文教徒要求清除教會裡的天主教殘餘而得名。 
清教徒運動是指1640年到1649年間英國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革命運動。在這場運動中,克倫威廣泛地拋頭露面,很快成為整個運動的領袖人物。1640年11月,克倫威爾前往倫敦出席國會會議。他衣著樸素,講話演說雄辯滔滔,常引證《聖經》,儼然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受到國會議員們的注意。次年他參與起草《大抗議書》,列舉查理一世的暴政,要求實行改革。1642年底,他回家鄉自組「鐵騎軍」,作戰勇猛,屢戰屢勝。克淪威爾由一個「小隊長」變成為國會事實上的最高軍事統帥。1648年12月,克倫威爾驅逐和逮捕了國會中的140多名長老派議員。1649年1月,在克倫威爾的主持下,國會與軍隊共同設立最高法庭,審理國王案件。在一片處死國王的呼聲中,27日克倫威爾宣佈查理一世為暴君、叛徒、殺人犯和國家的公敵,法庭莊嚴宣判國王死刑。統治英國近千年的封建制度結束。5月19日,國會宣佈英國為共和國,規定一院制的國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務會議執掌行政大權,全部政權則受控於以克倫威爾為首的獨立派高級軍官。 
讀到這兒,讀者們也許已經發現,諾氏的這首預言詩預言得有多麼準確!從他預言克倫威爾背叛君主制度到自立旗幟自任小隊長再到掌握軍中大權直至控制國家大權時的「英姿勃發」,無一沒有得到驗證!

 

游擊戰 塞汶起義


-------- 
鎮壓山民的凱爾特軍隊 
潰不成軍落入圈套 
新鮮的蕨草叢中 
瞬間被農民擊碎 
他們用刀和劍 
消滅全部來敵

從詩的第二、第三及第四行可以看出,它寫的是游擊戰。因此,可以認為這首詩預言了發生於1702年的法國塞墳山區起義。 
路易十四當政日期,法國的專制制度達到「全盛」,法國農民在層層剝削下過著極度貧困的生活。一到荒年,農民就逃脫不了食不裹腹的命運,但是,人民並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奮起抗爭。實在無路可走時他們鋌而走險,用武裝起義去回答壓迫者。在路易十四在位期間,法國的農民起義幾乎「史不絕書」,其中規模最大的要算本詩所預言的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中發生的「卡米扎爾」(意即穿襯衫的)起義。這次起義爆發於1702年,地點在蘭格多克省的塞位山區,故又叫塞汶起義,起義農民利用丘陵及森林的自然條件,展開游擊戰(游擊戰對中國讀者來說應該並不陌生)。起義者的人數達2000餘人,他們屢次挫敗王軍。全詩都在描寫農民如何通過游擊戰術來對付王軍。王軍採取了狡猾的策略:一方面放火燒掉村莊,實行野蠻的鎮壓;另一,方面對起義者進行分化瓦解。1705年,起義被鎮壓下去。

 

恐怖集團暗殺英國的總統計劃


-------- 
背信棄義者一身善良市民打扮 
為著侮辱王者而來 
十五個成員無法無天 
他們的行動失敗死傷大半

這首詩預言了恐怖組織派人潛入美國,企圖暗殺美國總統。他們當然是普通市民打扮。第三行詩中提到了恐怖分子的人數是15人。不過這次行動可能沒有成功,他們大多數被SP(保安警察)或CIA(中央情報局特工)槍擊而亡。這或許是指刺殺裡根總統未遂的那個組織! 
在美國,總統的安全保衛措施可謂是世界上最嚴密的,恐怖組織要拿美國總統開刀也非易事。俄克拉何馬的大爆炸及紐約城摩天大樓的爆炸案倒是令克林頓等人頭疼了許久。

 

拿破侖三世的命運


-------- 
投奔遺棄巨大城堡的人 
那人放棄領地以後 
敵軍取得赫赫戰績 
皇帝不久被判死罪

這是一則關於路易·波拿破侖三世命運的預言。 
1848年,路易·波拿巴玩盡陰謀和欺騙手段,當上了法國總統。但是,他並不滿足,他夢寐以求的是:步其伯父拿破侖一世的後塵,建立個人獨裁,恢復帝制。1852年,拿破侖三世如願以償,建立起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當上了皇帝。然而,拿破侖三世對人民和對意大利的出爾反爾,引起了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強烈不滿。面對國內革命的暗潮湧動,拿破侖三世憂心忡忡。為轉移國內敵對階級的視線,他策劃打一場對外戰爭。外交政策的失敗更堅定了他的這種想法。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可法軍卻節節敗退,很快便因在色當慘敗而投降。 
拿破侖三世因沒有發揮皇帝的作用和能力而威信掃地。普法戰爭的失敗注定了他必將退出歷史的舞台。 
前兩行詩寫的是寧破侖三世在普法戰爭中投降,其後的「取得赫赫戰績」的敵人是指普魯士。最後一行詩則指拿破侖三世在逃亡英國途中黯然死去。

 

克倫威爾率領國會議員進行反抗


-------- 
七個剃髮者從虛幻的陰影中走來 
幾名密探散佈各地 
井水 泉水裡撒滿毒藥 
熱那亞的城堡中夥伴分食人肉

諾查丹瑪斯常用「剃髮者」這個詞來指17世紀英國的克倫威爾領導下的國會議員。因為這些反對國王的清教徒們都將頭髮剪得很短。這首詩在暗示與他們有關的事情。實際上,這首詩寫的是克倫威爾所領導的國會如何鎮壓「掘土派運動」和人民起義,以及遠征愛爾蘭掠奪他國財富的事。依靠人民的力量奪取政權的資產階級已經忘記了人民群眾的要求,反而對運動和起義實行殘酷的鎮壓,甚至動用密探,向生活用水中投毒。最後一行的「熱那亞」恐怕是作者的筆誤。

 

三國軍事同盟及意大利封鎖馬耳他


-------- 
金星之年在不遠的地方 
亞洲和非洲的兩個巨人 
散佈著來自萊茵和希特勒的謠言 
悲鳴和淚水圍繞著 
馬耳他和利古裡亞沿岸

如果第一行中的「金星」(Venus)暗示威尼斯(Venice)的話,那麼,同第二行的亞洲(日本)和希特勒(原文為Hystar,即Hittler的字謎)相呼應的意大利就出來了。顯然,這首詩預言的是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於1940年正式締結三國軍事同盟。 
給人類帶來空前災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國家挑起的。這三個國家都有著軍國主義和擴張的歷史傳統,都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滿意」的國家,要求用武力改變現狀和重新瓜分世界。但是,它們在經濟上又都比較脆弱,在軍事上也不夠強大,誰都沒有能力單獨發動世界性的戰爭。因此,他們結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這個軸心的最終形式便是以三國同盟的締結為標誌的。 
1936年12月25日《德日關於反共產國際協定》簽訂。經德國居問撮和,1936年12月底,日意兩國也簽定了類似的協議書。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了《反共產國際協定》,類似德意日三國軸心初步形成。但該協定尚主要屬於政治性的,相互間不承擔經濟、軍事義務。 
野心勃勃的德國在吞併奧地利、侵佔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後,獲得了許多兵力、武器和金錢,實力大大增強。同樣,早欲稱霸地中海的意大利,也是磨刀霍霍,蠢蠢欲動。歐洲大戰迫在眉睫。這樣,法西斯國家之間僅僅有政治聯盟已經明顯不夠,有必要在《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基礎上,發展為二國軍事同盟。 
1939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後,德國同中國國民黨政府的密切關係令日本大為不快,且希特勒還警告日本不要期望德國會贊成其侵華行動,《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使日德關係更加冷淡。不過,德意在歐洲的軍事同盟談判卻一拍即合,1939年5月22日,兩國在柏林簽訂了《德意鋼鐵同盟》。 
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愈陷愈深,戰線太長,並受到英、美、法等國的牽制。日本從北向南(南亞地區)的軍事戰略轉移,使它不得不迅速解決同德國、意大利正式締結三國軍事同盟的問題,以促使德國、意大利在英國本上、非洲、地中海大舉進攻,牽制英美軍隊主力,便於日本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發動攻勢。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簽定了為期10年的《三國同盟條約》,「柏林一羅馬一東京軸心」正式形成。 
第三行詩預言法西斯主義在日本和意大利也同樣囂張。最後一行寫的是意大利軍隊封鎖馬耳他島,聯軍攻打熱那亞的情景。

 

異常的旱災引發世界暴動


-------- 
土星火星一同燃燒之年 
大氣乾燥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 
暗火在異常炎熱的季節 
燃燒廣袤的大地 
雨沙風熱戰亂和襲擊

這首預言詩講述了由於氣候的異常,發生了罕見的旱災、大火災、熱風等自然災害,人們幾乎要發瘋,不斷發生暴動、戰爭。「土星、火星一同燃燒之年」指兩顆星球位置最近的一年,即這些災害發生的時間。根據星象學可以發現它們每兩年相逢一次。 
近年來人類所發現的異常氣候幾乎都是由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這一現象所引發的旱災、熱風等,給人印象最深的當屬1997年的印度尼西亞森林大火。本屬熱帶雨林氣候的印尼,由於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乾旱少雨且熱風勁吹。這時,它的森林發生大火,火勢綿延數百里,持續燃燒了好幾個月,致使東南亞地區大氣污染嚴重,印尼、馬亞西亞乃至新加坡等地的人們出門上街甚至要帶口罩或防毒面具。同一年,亞洲內陸的蒙古也發生了草原大火,火勢一直延伸至中國境內,也是因為乾旱少雨的緣故。1998年5月至6月,印度有2300人在40C以上的高溫熱浪襲擊下喪生;緊接著,連莫斯科這樣的城市也出現了連續高溫,熱浪襲人。其它各洲,也都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 
「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實際上指的是慧星。1997年,海爾—玻普替星隨日蝕出現在亞洲上空,隨後,亞洲金融風暴、印尼森林大火、中國東北地區乾旱、長江流域大面積洪災……然而這些災難當中,除了金融風暴令各國政府和人民恐慌外,自然災難尚未引發什麼騷亂或戰爭。1998年5月初的印度尼西亞的學生暴亂迫使蘇哈托總統辭職也只是金融危機的餘波所及。而日元大幅貶值才幾乎引起了世界性的金融恐慌!也許諾查丹瑪斯說得太嚴重了,也許更嚇人的事情的還沒有出現。

 

意大利兩個城南卷人爭端


-------- 
忘命者將大都市握在手心 
市民死去 被殺害或驅逐 
阿奎拉的居民同帕爾瑪 
有約在先 
但至今不曾實踐 
指明踏上小路的人

這首詩非常難解,只能理解為阿奎拉和帕爾瑪之間發生了紛爭,二者互相殘殺。起因似乎很明顯,兩個城市曾經簽定協議但某一方未能如實踐約。 
帕爾瑪曾是法國屬地,在今天的意大利北部。阿奎拉則位於意大中部,是著名的滑雪勝地。

 

伊比利亞半島之戰和威靈頓


-------- 
比列牛斯大山脈附近 
一個男子率大軍 
與鷲對抗 
血管被切力量無以為繼 
領導者一直將他追到波城

這首詩預言了英國將軍威靈頓從西班牙越過比利牛斯山人法,同「鷲」(拿破侖)一決雌雄的情景。滑鐵盧之戰後,法軍被趕到波城,英軍切斷了他們的補給線,即「血管被切」,使拿破侖陷入「無以為繼」的窘境。1815年6月29日拿破侖離開巴黎擬去美國,後為英艦攔截,被放逐於聖赫勒拿島。

 

瘋狂的新興宗教女教徒集體自殺


-------- 
出嫁之前少女們選擇自殺 
凶殘的殺害無人生還 
純潔的姑娘們在井中溺死 
她們服食毒草而亡

一個個妙齡少女風華正茂,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如果說「出嫁」並不那麼令人激動,也沒有必要以死抗哪!詩中所描寫的「殺」的手段並不重要,關鍵是都死了,是集體自殺。 
人們不會忘記前幾年發生在美國的事情。狂熱的「太陽教」教徒製造了幾起集體自焚事件令世界震驚。另外,法國也出現過尋找天堂的集體自殺案。還有圭亞那人民寺院中的集體自殺等等,生活在物質文明比較發達的現代社會的人們為何要自創新教然後又集體自殺呢?基督教、佛教甚至伊斯蘭教都不能感化所有的人,他們只有自尋天堂之路。物慾橫流、貪婪無恥、花天酒地……已透出現代人的空虛和頹廢。這或許正是諾查丹瑪斯在預言中所要暗示或表達的一種擔憂吧。

 

阿爾特密克的會議·原子能開發會議


-------- 
來自阿讓和勒克托爾的 
阿爾特密克會議 
在聖費裡克斯召開 
對方在不合適的時候到來 
將孔敦和馬爾桑抓走

解開這首詩的關鍵在於第二行中的「阿爾特密克」(Artomiques),若它在暗示現代語中的Atomic的話,那它就是一個形容詞「原子的」。如此一來,這首詩預言的就是某個有關原子能開發的會議在某地召開,結果途中有人闖了進來,帶走了最關鍵的兩個人物。 
這使我們不由得想起「二戰」中原子彈的開發和研製。當時,德、英、法、蘇、美各自都掌握著一定的研究開發資料,但都不全面。為了能盡快將原子彈研製出來,並運用到戰爭中去,克敵制勝,各國都派出間諜到別國去收集技術情報,其中也不乏詩中提到的方式,抓一兩個關鍵人物帶回本國。最後還是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都比較雄厚的美國先研製了出來,並投放到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迫使日本軍國主義者投降。 
這首詩提到了原子能的開發卻沒有預言它的利用以及它真正的能量和價值。可惜,現代人把「原子彈」視為掌中寶,認為它是威脅和反威脅的一把尚方寶劍。有的國家為了威脅別人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製造核武器,卻要去找一個正受到某國威脅的借口,如在1998年5月11日至13日短短三天時間內即連續進行了兩輪五次核試驗的印度,以及其後不顧世人譴責跟著進行核試驗的巴基斯坦即如此。和平利閒原子能似乎也要經歷一個「軍轉民」的過程。然而那是核武器,因普通槍支的犯濫而導致中學生舉槍亂射已令美國政府尷尬不已,何況核武器呢?

 

貝裡公爵看戲,歸途中被暗殺


-------- 
外甥用雄厚的實力證明 
怯懦的心犯過的罪 
大公用費拉拉和阿斯蒂作試驗 
昨夜有啞劇在那裡上演

這是關於奧爾良貝裡公爵被暗殺的事件(1820年)的預言。「昨夜有啞劇」暗示深夜從巴黎國家歌劇院出來時被人暗殺的貝裡公爵。第一二行寫的是拿破侖一世的外侄路易·拿破侖,他生性怯懦,但是,從貝裡公爵被殺事件中,路易·拿破侖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利益。由於貝裡公爵去世,已無人再有資格與路易·拿破侖爭奪法蘭西共和國的總統寶座。不過,拿破侖三世的第二帝國卻是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並未發生王位繼承問題的爭端。因為到1848年,法國已開始按照憲法民選總統。路易·拿破侖在擊敗競選對手卡勞雅克後當上總統,於1852年改共和國為帝國,登上皇位。

 

瑞士新教徒革命


-------- 
日內瓦湖和馬孔的人們 
全都聚集一塊與阿基坦人對抗 
許多德意志人更多的瑞士人 
同曼恩人一起被擊滅

這是親天主教派的諾查丹瑪斯滿心希望新教徒(喀爾文派教徒)沒落的預言。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諾查丹瑪斯在預測未來時也是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的。他例舉了瑞士的新教徒革命,預言新教徒將「同曼恩人(人文主義者)一起被擊滅」。諾查丹瑪斯認為人文主義者也負有革命的責任。 
實際上,瑞士宗教改革早在14世便已轟轟烈烈地展開了。主張進行宗教改革的喀爾文來到日內瓦領導那裡的教徒們建立起了與天主教相抗衡的喀爾文新教。喀爾文是法國彼加爾提省人。其後,喀爾文的信徒逐漸增多,其教義傳到了德意志、英格蘭等歐洲國家。諾查丹瑪斯希望其毀滅只能是一廂情願。

 

滑鐵盧之戰及其失敗原因


-------- 
一旦有人不戰而背叛 
敵將領已經勝利在握 
士兵們雖然努力抵抗 
依舊搖搖晃晃死於白國

這首詩預言了1815年的滑鐵盧之戰。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之戰打響,法軍苦戰,突破了英軍陣地,拿破侖錯誤地估計英軍的戰鬥力,認為「勝利己不可置疑」,未能及時補充兵力。豈料普軍投向戰場,英軍轉敗為勝。拿破侖大敗而歸,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滑鐵盧之戰拿破侖之所以失敗,「完全不是計劃本身或執行計劃上的原因,而是政治方面和戰略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同盟國方面在兵力上佔有巨大優勢,一個在四分之一的世紀內連年征戰因力量已消耗殆盡的國家,已不可能單獨抵抗整個武裝起來的世界對它的進攻」。 
從作戰指揮看,拿破侖的法軍將領執行計劃的準確性差,主動精神不強。尤其是格魯西元帥行動遲緩,優柔寡斷,既未能追殲或阻擊普軍,又未果斷回師滑鐵盧,徒擁精兵,耗時費力,無所作為。第四集團軍司令曾建議格魯西回師滑鐵盧戰場,但他拘泥成命,反為普軍薄弱兵力所牽制。拿破侖6月21日回巴黎後對外交大臣科蘭庫爾說:法軍英勇善戰,可惜格魯西未能及時增援,而騎兵軍團又被敵人擊潰,以致遭受慘敗。這些都是拿破侖用人上的問題,否則法軍有可能獲勝。 
詩中的「不戰而背叛」的人便是指格魯西元帥;「勝利在握」的「敵軍將領」指的是英軍將領威靈頓。最後一行「白國」間接暗示拿破侖曾經在莫斯科大受挫折,那是拿破侖帝國盛極而衰的重大轉折。

 

16世紀法蘭西新舊教徒的鬥爭


-------- 
阿讓與佩裡高盧人 
直到羅納河畔都煩惱叢生 
加斯科涅與維高盧合作 
背叛教會牧師為你示教

這首詩中提到了16世紀法國的天主教與新教的鬥爭。文中的地名全在法國,加斯科涅與維高盧支持納瓦爾公爵亨利領導的胡格諾教派。 
16世紀,法國的教會組織完全處於癱瘓狀態,宗教危機日益突出。而國王亨利二世也決意要撲滅異教,並採取了嚴厲的措施。因此,喀爾文(胡格諾)新教在法國只能秘密傳播。16世紀中葉以後,法國改奉新教的人逐漸增多起來。新舊教徒之間的矛盾也愈加激烈,最終演變成為宗教戰爭(胡格諾戰爭),於1552年和1574年兩度爆發。王大後雖然幾次屠殺胡格諾派教徒(最著名的即是血洗瓦西鎮和聖巴托勒謬大屠殺),但納瓦爾王最後還是取得了勝利,登上了法蘭西王位的寶座,是為亨利四世。 
本詩的第一、二行詩寫宗教戰爭爆發的地區;最後一行則暗示喀爾文教與天主教的背離。

 

法蘭西國王統一基督教國家


-------- 
月亮之王給亞平寧帶來和平 
當世界基督教國家沒落之時 
他希望長眠於布羅瓦的土地 
海盜被驅逐出去

這首詩預言了法國國王最終將統一基督教國家,帶來安寧與和平。SELIN是希臘語,意指月亮,諾氏用月亮來象徵亨利二世。也就是說,統一基督教國家的「月亮之王」是法蘭西國王。 
然而那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又是諾查丹瑪斯的一廂情願而已。

 

帕爾瑪(意大利公國)內亂


-------- 
內亂的大部隊 
深夜 人奪走帕爾瑪 
七十九人屍橫街頭 
鼻人全部倒於劍下

帕爾瑪是意大利的公國,這首詩就是描寫在那兒發生的內亂的情景。「異人」可能是指西班牙或奧地利。意大利統一之前,奧地利直接佔領北部的倫巴底、威尼斯,並間接地控制著中部的帕爾瑪、莫得納、托斯卡納和盧加公國,南部的西西里王國則受治於西班牙的波旁王朝。當時帕爾瑪同法國過往甚密,自然成了法國的對頭們攻擊的對象。這首詩寫的也許是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奧地利或西班牙人夜襲帕爾瑪,並奪取城池,可是當地居民的奮力反抗卻使「異人全部倒於劍下」。

 

宗教對立和法國南部饑荒


-------- 
逃亡 國王的血脈 
蒙努爾 馬斯 埃格昂 
波爾多里人滿為患 
納瓦爾維高盧一馬當先 
飢餓難耐以樹皮草根為食

這首詩的內容較為雜亂,其中只有第三行「納瓦爾 維高盧一馬當先」是指它們在宗教對立中處於兩軍交鋒的前沿位置,其它幾句似乎都在預言法國南部的饑荒。它也許是指宗教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弄得民不聊生吧。總之中世紀的農民的日子的確不怎麼好過,饑荒時常發生,農民不得不四處逃亡,景況稍好一點的地方則會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景。尤其在路易十四專政時期,法國農民飽受層層盤剝,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一到荒年,農民就逃脫不了忍饑挨餓或餓死的命運,1662年發生的災荒,使許多村莊的人都死光了,很多人被迫以樹皮草根甚至死屍為食!而國王的生活卻依舊極盡奢侈與浪費之能事,哪管百姓死活與否!

 

閃電戰·突破馬其諾防線


-------- 
大河之濱大戰壕 
被挖掘過的土地 
河川被分割成十五份 
城池失陷 火災 流血 
尖叫 戰鬥 
大範圍的地區捲入衝突

法國和德國在歷史上是長期的敵對國家。在1930年前後,為了防備德國的入侵,法國在其東部邊境修築了自以為堅不可摧的遍佈要塞綿延數百公里的鋼鐵防線(就像中國古代修長城一樣),即馬其諾防線。前半首詩清楚地描寫了馬其諾防線。「大河」即萊茵河。「二戰」爆發後,法軍消極抗戰。從1940年4月起,德軍橫掃北歐、西歐諸同,先後佔領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桑堡等。6月,德軍又以閃電戰突破了法國人曾引以為驕傲的馬其諾防線,由100萬法國大軍組成的防線不堪一擊,三天內便被摧垮。德軍直追巴黎。英法聯軍緊急實施敦克爾克大撤退後,法國投降。希特勒的冒險取勝更助長了他的侵略氣焰。 
其後,歐、亞、非三大洲都被捲入了空前規模的大屠殺中。

 

腓力二世入侵法國北部


-------- 
船隻並排成一座橋 
為了讓偉大的比利時國王 
迅速渡河 
許多人從布魯塞爾 
蜂擁而入不遠的地方 
進入太深七人被長茅刺倒

這首預言詩講述的是16世紀六十年代,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領軍越過斯克爾德河入侵法國北部。因為當時比利時是西班牙王國的領地,故原文中的「比利時國王」應理解為「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使西班牙從神聖羅馬帝國中獨立出來,其管轄範圍為西班牙。比利時和尼德蘭,擁有西班牙歷史上最大的疆域。 
詩的前三行講西班牙軍隊如何渡河,最後一行則暗示入侵者遭到了法國人的頑強抵抗。

 

拿破侖莫斯科撤退


-------- 
大群人從斯拉沃尼亞靠近 
破壞者將古都化為廢墟 
他看著自己的羅馬尼亞 
一片荒涼 
不知如何滅火束手無策

這是關於拿破侖率領法軍倉惶撤離莫斯科撤退的預言。由於拿破侖冒然前進,陷入冬天裡的空城莫斯科;當時俄國軍隊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令又冷又餓的法國士兵戰鬥力大大減弱。「束手無策」的拿破侖只有退出莫斯科(本章第52首預言詩對此有詳盡的解釋)。「破壞者」當然是指拿破侖,他的這場戰爭將古城莫斯科毀掉大半。法軍人城後的第二天莫斯科發生大火,風力強勁,延燒全城,一共燒了五個晝夜,法軍「不知如何滅火」。全城四分之三的建築物化為一片瓦礫。 
第三四兩行提到了拿破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皇帝生涯卻並不長久。「羅馬尼亞」指「羅馬」。最後一行詩暗示侵略戰爭最終以拿破侖的失敗告終。

 

美軍飛機夜襲利比亞


-------- 
夜戰勇敢的隊長 
失利 逃亡 
被少數幾人教訓 
動員部下煽動情緒 
親生兒子攻擊父親

這首詩預言了1986年4月,美國派飛機轟炸利比亞一事。由於利比亞領導人公開反對美國,令頗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王者風範」的美國大大不悅,借口利比亞政府縱容和支持恐怖活動,對利比亞實行經濟制裁、軍事封鎖甚至軍事打擊。 
第一行詩中的「勇敢的隊長」指卡扎菲上校,他確實被「少數幾人」——18架美軍戰鬥機——「教訓」——夜間空襲。最後一行詩暗示空襲事件過後,利比亞國內的反卡扎菲活動一度猖撅。

 

預示某要人的死亡


-------- 
奧塞爾出生的要人悲慘死去 
被部下惡意驅趕 
上枷鎖 縛草繩 
火星 金星 太陽 
夏季交會之年

奧塞爾在法國的中北部。由於不知此詩中的「奧塞爾出生的要人所指為何人,因此很難找出與此詩相對應的史實。也許是還未成為現實的預言。最後一行詩中提到火星、金星、太陽在夏季裡相會(占星術中天體的接近)是非常罕見的。

 

法蘭西大革命中路易十六的命運


-------- 
白炭被黑色的傢伙放逐 
淪為囚犯被推上死刑車 
雙足纏上繩索 
那時最後出生的人 
將鷹放掉

這是關於法蘭西大革命中(1793年)路易十六命運的預言。「炭」(charbon)是波旁的字謎,同樣,「黑」(Noir)指的是國王。此外「白」是波旁家族的象徵。在波旁家族的國王當中,只有法蘭西大革命時期的路易十六才是被綁住雙腳拖人死囚車裡的,第一行詩的意思是波旁家族的基業被路易十六毀掉了。 
法蘭西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為目的的,因此革命風暴中的國王日子肯定不好過,革命一開始就有人要求廢黜國王。1792年8月制憲議會開會討論,宣佈廢黜路易十六。1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

 

同時統治德國和法國的掌權者


-------- 
土星在水瓶座逗留 
太陽也來相會之年 
權力巨大的國王 
應邀到蘭斯和亞踩 
征服之後他開始 
屠殺無辜百姓

「蘭斯」是法國國王舉行傳統加冕儀式的地方;而「亞琛」則是德意志和神聖羅馬帝國舉行同樣儀式的地方。在「土星」和「太陽」相會於「水瓶座」之年,一位權力巨大者將在這兩個地方進行加冕,即他可同時統治法國和德國。遺憾的是直到今天,這個「權力巨大的國王」也未出現。就算在將來出現,這種可能性也相當小,幾乎是微乎其微,可能這個預言是不會成為現實的。

 

弟弟繼承王位,哥哥被父親廢位


-------- 
國王的兒子學會多種語言 
王國的長兄與眾不同 
義父深深理解長兄的人 
滅掉不可替代的同類

這首詩暗示弟弟繼承王位而名正言順的繼承者長兄卻被父親取消了資格。在封建社會或君主社會,長子是當然的王位繼承人,中國不是流行這樣一句話嗎,「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兒」。可是本詩中的「國王的兒子」、「王國的長兄」雖「與眾不同」,出類拔萃,「學會多種語言」,卻與王位無緣。 
由於預言的內容過於簡略,信息太少,令人難以找到特定的史實。不過,王位之爭向來激烈,太子被廢,王冠旁落的事例一點也不少見。如中國清代康熙大帝的幾個兒子中,老大老二都不錯,最後皇位卻由老四雍親王奪走了。

 

好色之徒亨特懷恩之死


-------- 
亨特懷恩名字好聽行為卑劣 
罪有應得被虱蟲叮咬 
他渴望得到鉛 
渡江之時被人溺死

這首預言詩要麼過於深奧、難以解讀,要麼太淺顯幾近於無聊而沒有什麼意義。 
這首詩講述了一個名叫亨特懷恩的好色之徒,長相乖巧但行為卑劣,縱慾過多導致患上性病,全身腐爛,人所不屑為伍,推他下河溺死。詩中的「虱蟲」指寄生於人體毛髮中的蟲子,這裡指如梅毒、天花一類的性病。 
也許諾查丹瑪斯的原意並非針對某個具體的人如亨特懷恩,而是暗示若干年後的今天,由於「性」解放思想的影響,人們的生活荒淫無度,尤其是那些「英俊」而「風流」的人,四處尋歡作樂,染上性病,又成為性病的傳播機器,最終病人膏盲無藥可治,遭到人們的唾棄。看來,諾查丹瑪斯在警告現代社會那些亂交、濫交的蕩婦淫夫們,自己種下的惡果必將由自己吞嚥,「愛滋病」並非一件好東西。

 

利用名譽革命登上寶座之王


-------- 
倫敦 三十個市民 
在醞釀一個陰謀 
排擠國王的海上計劃 
他和大臣們都不願見到死亡 
選中金髮之王 
弗裡斯蘭德出生

這首詩預言了英國的名譽革命(1688~1689)以及在革命中登上國王寶座的威廉三世。最後兩行寫出了他的特點:金髮,出生於弗裡斯蘭德。 
眾所周知,17世紀英國國教並非天主教而是新教喀爾文教。1685年查理二世死了,天主教徒詹姆上即位,是為詹姆士二世。作為恢復天主教計劃的第一步,他任命天主教徒為王國的人大臣。此舉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 
因此,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復,也為了防止英國君主作出任何損害資產階級利益的事,到1688年,代表資產階級新貴族的輝格黨人和代表國教僧侶及封建貴族的托利黨人聯合了起來,他們決定發動一次革命:廢黜詹姆士二世,而迎接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荷蘭執政威廉到英國來,尊之為英國女王及國王。他們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第一,荷蘭是法國海上貿易的死敵,如果威廉為英國國王,英荷兩國可以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法國這個競爭者;第二,威廉是新教國家荷蘭的元首,瑪麗是國教教徒,他們夫婦入主英國,可以杜絕天主教的恢復;第三,瑪麗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兒,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第四,威廉是荷蘭的執政,擁有相當的軍事力量,他可以調動荷蘭軍隊來鎮壓詹姆士二世的反抗。 
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領荷蘭海軍在英國登陸,12月10日,詹姆士二慌忙逃往法國。這就是所謂的「名譽革命」。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本來想干涉英國革命,但是因當時的法國正捲入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爭,無暇也無力顧及英國,因而干涉行動成為泡影。 
1689年2月,威廉正式即英國王位,是為威廉三世。 
為了阻止威廉登上英國王位,也有人「在醞釀一個陰謀」。第四行指下台後唯恐被判死刑的詹姆士及其同黨。

 

末日來臨·蝗災是太饑荒的原因


-------- 
兩支大軍 
因城牆阻隔而無法合會 
此時米蘭和巴維亞震撼了 
飢餓乾渴疑念 
壓在他們肩頭 
人們得不到一片肉一小塊 
麵包一粒糧食

這首詩是本章第48首詩的繼續,預言了世界末日來臨時將爆發人規模的蝗蟲災害。第一行詩講的是大群的蝗蟲分成兩隊,由於山脈的阻擋,最終沒有會合。後面幾行詩描寫了被蝗蟲侵害後的慘景。 
也許有人會認為諾查丹瑪斯的類似預言是癡人說夢。然而人們不要忘記這幾年發生在中國長江流域中上游地區的防護林蟲災!被蟲子嚙食過的樹木乾枯死去,綠色長廊彷彿變成了冬季的草原,毫無生機,儘管目前我們既能夠預測到它的出現,也能夠控制勢態的發展,可是,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無能為力了,該怎麼辦? 
老鼠可以認出耗子藥而不去食之,一切蟲子對殺害它們的藥品都會產生抗體,這己是科學論證過的事實。一年一年害蟲被滅,一年一年新的害蟲又產生,如同人類的新型傳染疾病不斷湧現一樣,人們已被折騰得快筋疲力盡,因為新藥的研製工作是如此的緩慢而無效。在人類的科學也感到束手無策之時,類似蝗災的自然災害包括襲擊人類的傳染病便會肆無忌憚,吞噬掉人類! 
這不是聳人聽聞。日本的0一157、香港的「禽流感」……以及因為核戰爭、細菌戰而可能引發的各種疾病都能致人們脆弱的生命於死地。可悲的是,對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人們總是存在僥倖心理。

Views: 14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