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社會心理學的大師們
《社會心理學的大師們》一書提到,社會心理學家假設,人類的所有行為,總是出於內部功能的條件,要不就是外部關系。(James A. Schellenberg, 1978, Master of Social Psychology,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139)
心智模式;社會實踐。然後自我調適、轉變;到創造與創新;自我導航、自我形象,整理出自己的一套哲學。這可以參考喬治凱里的個人建構性理論。人事間的事事物物,總有些看法,說出來那就是主張。生出哲學後,產生態度與行為風格。
佛羅倫斯城市規劃與環境協調,给我們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創造力研究與馬利坦
研究創造力的好處,就是它逼得你去讀許多書。因為它是一門跨學科的知識體系,對於它的起源,需要尋根溯源到許多領域。
創造力的一大結果,風格,可以從那兒找到最早的答案?為了完成我的博士論文,我跑了幾年馬來亞大學和博特拉大學圖書館。我在馬大圖書館找到一本出版於1953年的Creative Intuition In Art and Poetry,算是找到了一個比較有力的闡述。
這是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美學家Jacques Maritain (法國哲學家馬利坦,1882-1973),在二戰後擔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期間,為華盛頓藝術館舉辦的“梅隆藝術講座”講學而準備的系列手稿。
從他對西方藝術(主要是繪畫)演變的敘述中,我們可以推論出,越是接近現代的創作,越具有個人的風格;它與個人意識的蘇醒息息相關。
我們可以根據馬利坦簡略提到的畫家或時代,再從其他資料去鑒賞他們的創作,從而發現打造風格的一些規律。理解與參與這些規律,足以轉換成我們在創意經濟中,塑造明確有神的形象,彰顯其企業風格。
第一個有關風格的規律是“自我意識”;越是現代的,自我意識越強烈。
“馬利坦所說的“藝術”,不是指人們通常所理解的人的精神生產所生產的客體即藝術品,而是指作為一種精神現像的人類藝術品的制作過程,它大體上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藝術創作活動”。”(馬利坦:藝術與詩中的創造性自覺:中文版:頁5)而詩是“藝術創造活動中主體與客體的內在交流。”(同上)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