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俊秉·巴基斯坦——印度河文明和犍陀羅文化的發源地

巴基斯坦人需手抓食時只能用右手。見面以“阿斯蘭姆阿萊古姆”問候,即“真主保佑”。久別重逢時常以獨特的擁抱為禮,雙方通常要依次頭靠左邊、右邊、再左邊各擁抱一次,如此三遍,毫不馬虎。見面多以握手為禮,但男女間握手,除非女子主動伸手,男子方可相握。另外,也不要在公共場所碰到女人的身體。忌諱用手拍打巴基斯坦人的肩背。手帕不能作為禮品,巴基斯坦人認為手帕是用來擦眼淚的,贈予手帕會帶來悲傷的事情。

我在巴基斯坦工作的四年時間裏,先後結識了不少巴基斯坦各界人士。這些熱情、友好、坦誠、豪放的朋友,不論是政府官員、普通百姓、還是高級軍官、資深學者,一談到自己的祖國,無不流露出強烈的自豪感。

印度河發源於中國西藏岡底斯山,全長3180公裏,從北向南貫穿旁遮普和信德平原,最後註入阿拉伯海。勤勞、勇敢的巴基斯坦人民世世代代在印度河平原繁衍生息,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我有幸和時任駐巴基斯坦大使周剛,即我的丈夫應邀訪問了位於信德省拉爾卡納縣的摩亨佐·達羅考古遺址。考古學家在這裏發現了古代城市和村莊的遺址。我們乘航班抵達時,當地官員熱情迎接我們,並陪同參觀。沿途他們驕傲地介紹說,這裏是約4000年前的城市遺址,同旁遮普省印度河岸的哈拉帕,合稱為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帕文明”),是巴基斯坦文明的搖籃。放眼望去,在方圓一平方公裏多的土地上,整齊地排列著磚砌建築物的殘垣斷壁。古城四周曾有高大的守衛塔樓,城中心有專為宗教儀式而設置的巨大長方形公共浴池,有寬敞的大廳和龐大的糧倉。居民區布局井井有條,街道縱橫交叉,兩旁還有排水溝設施。南北向的主幹道寬達10米,長約幾百米。居民有的為兩層,上是臥室,下有廚房、盥洗室和儲藏室。殷實之家還有庭院、水井、浴室以及延伸至大街的排水溝。城市的出土文物中有金屬工具、武器以及生活用品和工藝裝飾品。不難想象,幾千年前這是一座多麽繁華的城市,它所代表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達到了何等的高度。

巴基斯坦這個“清真之國”,居民97%信仰伊斯蘭教,它所彌漫的伊斯蘭文化聞名遐邇。拉合爾的莫臥兒帝國的城堡、巴德沙希清真寺、夏拉馬爾花園、獨立紀念塔、白沙瓦的馬哈巴德清真寺、首都伊斯蘭堡的費薩爾大清真寺,都是巧奪天工的傑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周剛在參觀了位於伊斯蘭堡西北約35公裏處的塔克西拉博物館和白沙瓦博物館後,犍陀羅文化更使我難以忘懷。兩個博物館裏收藏了數以千計的犍陀羅佛教雕塑藝術品和各種珍貴文物。各種石刻和泥塑佛像形態各異,表情生動,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從佛像的面相、發式、服飾,可以看出它們是希臘文化、佛教和印度教文化的完美結合。上述兩館的豐富館藏和兩地發現的許多佛教寺廟、佛塔遺跡,構成了獨特的犍陀羅文化藝術。

犍陀羅是古代巴基斯坦的地名,位於今日的白沙瓦一帶。公元前6世紀,佛教誕生後很快在犍陀羅一帶流傳。其後,波斯帝國入侵印度,並吞了犍陀羅等地,對該地的政治和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元前2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僧人到白沙瓦地區傳播佛教,為犍陀羅佛教文化藝術打下了基礎。公元1世紀後,犍陀羅成為貴霜王朝的統治中心。王朝的統治者篤信佛教,大興佛寺、佛塔,使佛教在南亞次大陸西北部興旺起來。犍陀羅文化藝術因此繁榮了幾百年。可見犍陀羅藝術是佛教、希臘—羅馬文化和印度教文化相互學習、借鑒、融合的結晶,是巴基斯坦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連的近鄰。喀喇昆侖山脈橫亙在中巴邊境之上。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喬戈裏峰是兩國的界峰。穿越萬山深谷之中的由中國援建的著名喀喇昆侖公路將兩國連接在一起。1951年,中巴建交以來,兩國成為真誠相待、高度信任、互利合作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兄弟,結成了“全天候友誼”,開展“全方位合作”。回想當年,最常聽到的巴基斯坦朋友講的一句話是:“中巴友誼比喀喇昆侖山高,比印度河長,比蜜甜。”朋友,你若去巴基斯坦訪問,一定會溫馨地感覺到就像回到了自己兄弟的家中。(作者曾任中國駐巴基斯坦使館參贊)(2013-04-09 國際網

Views: 10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