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突破中小企業“走出去”魔咒

提要:中小型企業跨國經營不僅可以緩解國內市場競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海外投資參與國際分工,減少交易成本。但是,我國中小型企業在跨國經營中面臨諸多問題,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甚至很難跨出國門,因此從理論上提出相應的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一、現狀分析

(一)從國際貿易範疇看,2014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43030.4億美元,增長3.4%。其中,出口23427.5億美元,增長6.1%;進口19602.9億美元,增長0.4%。貿易順差3824.6億美元。民營企業對進出口增長的貢獻超過一半。2014年,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占外貿企業總數的比重超過70%,進出口1.57萬億美元,增長5.3%,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36.5%,較2013年提高0.6個百分點,對整體進出口增長的貢獻達55.9%。國有企業進出口7475億美元,下降0.2%,連續三年負增長。外資企業進出口1.98萬億美元,增長3.4%。中小企業對於民營企業外貿的貢獻數據還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小企業是進出口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特點分析。從投資規模看,中國中小企業境外平均投資規模較小。以中小企業占很大比重的浙江省為例,浙江省境外投資平均規模小,中方獨資的平均投資規模僅為9.67萬美元。這樣的投資規模大大低於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國外子公司約600萬美元的平均規模,也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子公司平均約260萬美元的規模。

從投資的區位選擇上看,境外企業主要分布在少數發達國家、周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俄羅斯東歐國家。其中,貿易型境外投資機構重點集中在發達國家,如美歐日;生產型境外投資機構重點集中在周邊國家,如東南亞;研究與開發境外投資機構重點集中在少數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

從行業選擇上看,企業以貿易機構進行境外投資居多,其次為工業性項目。總體趨勢是經營行業覆蓋面逐步拓寬。目前,中國海外投資涉及的領域已從貿易和餐飲逐漸發展到漁業、能源、紡織服裝、商業零售等多方位的經營活動。

從投資方式上看,大多數企業采用新建獨資或合資的方式。對於目前國際直接投資中廣泛采用的收購、兼並方式,中國只有少數大型企業有所嘗試。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企業對兼並、收購方式不熟悉,缺乏國際並購的經驗;另一方面新建獨資方式可以避免新舊管理制度的沖突與摩擦,而合資方式則不需要太多的資金投入,並可以利用合作夥伴的銷售網絡。

(三)中小企業跨國經營優劣勢分析

1、優勢(1)相對技術優勢。我國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在很多領域缺乏現代尖端技術,但卻擁有不少"適用技術",在發展中國家有廣泛的適應性。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許多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工業技術可以在其他發展中國家找到廣闊市場。我國根據自己的特點消化吸收地引進技術,更適合發展中國家的國情,並且價格也較低,易被發展中國家接受。

(2)相對區位優勢。首先,周邊國家較多,且多數經濟正在迅速崛起,我國與其均有著長期廣泛的對外聯系;其次,我國的華僑遍布世界各地,靠種族紐帶,我國企業可以減少跨國經營中的障礙,降低風險,並有利於同當地企業進行更為密切的合作;再次,因為經濟、技術、環境的相似性,我國企業在海外就地取材和適應市場的能力較強,生產商品或服務成本較低。

(3)內部化優勢。我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金資源有限,其內部規模經濟性並不明顯。但各中小企業如果組成"企業群",進行"集群式"對外投資,就可充分共享經營資源,形成規模優勢。另外,中小企業決策簡單而富有效率,能夠更靈活、及時做出有利的反應。中小企業內部的環節較少,更易於管理者考核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

(4)市場營銷優勢。中小企業規模小、資源有限、實力較弱,往往無法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但它又機動靈活、市場適應性較強、市場進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觸客戶、更快地反應市場等優勢。另外,在產品的開發方面願意設計和生產適合當地條件的產品,開拓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不屑一顧的市場縫隙,其產品具有相當高的專業性和獨特性。

(5)特色產品優勢。經營凝聚有中國文化的特色產品是海外投資企業重要的競爭力來源。一些長期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產品,如中式菜、中藥、絲綢等,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並具有不可模仿、難以替代等特性。加之中小企業在開發這些特色產品方面比國有企業更有效率,因此在這方面中小企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劣勢(1)抗風險能力低。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資本不很充足,在對外投資中抵抗風險、管理風險的能力比較低。特別是對非企業自身因素造成的風險,如政治風險、戰爭風險、國有化風險、社會治安風險等,幾乎沒有任何防範承受的能力。

(2)國際競爭力較低。要進行跨國經營,需要有高競爭力的企業,但事實上,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水平低下。不少規模普遍偏小,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缺乏名牌產品,缺乏獨特的企業文化,凝聚力不甚強。

(3)跨國經營人才短缺。跨國經營是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通曉國際慣例的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而我國中小企業這方面的人才少,且整體素質也不高。中小企業跨國經營要清楚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才能有效地規避劣勢,發揮優勢,適應國際市場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開拓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不屑一顧的市場縫隙,也可與國外跨國公司結成戰略性聯盟,成為跨國公司價值鏈的一環,在合作中實現自己的經營目標,從而避免盲目投資造成損失。

(4)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意識淡薄。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只有大企業才具備成為跨國公司的條件,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缺乏克服國際化障礙的能力,這就導致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具有強烈的內向性,很少具有國際化經營的意識。

(5)宏觀對外政策的制約。在我國現有的對外貿易體制下,使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的價值鏈中多了一些環節,產品的價格等優勢受到影響,限制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產品出口。此外,在中小企業跨國經營項目審批程序、融資條件等方面,現行的宏觀政策也不能滿足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要求,進一步制約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經營。

(6)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後遭遇到新的問題。雖然知識經濟可以使中小企業小而強,並使得它們可以在國際市場中進行競爭,但由於我國中小企業缺乏知識創新的能力,反而使它們的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的獲得是一個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而我國的中小企業缺少資金購買和建立信息通訊系統以及進行必要的人員培訓,這使得它們在這方面落後於國外的企業和國內的大企業,對它們的國際化經營戰略非常不利。


二、應對策略

針對我國中小型企業跨國經營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為提高我國中小型跨國企業在世界經濟競爭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應采取以下積極措施:

(一)企業應加快技術創新,培育核心競爭力。中小企業能否走向國際市場並保持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關鍵在於企業是否形成並保持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來源於企業的核心資產,特別是無形資產,如技術、專利、生產技能、互補性知識等。只有著眼於培育企業的核心資產,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力開發核心產品和核心技術,中小企業才能在強手如林的國際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根據我國國情,要發揮中小企業在推動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特殊作用,並促使相關政府制定一個促進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工信部制定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領域的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創新轉型。從產業上看可以從制造業轉型升級入手,在醫療產業、機器人、無人機、自動化機械制造方面入手,打造自身的品牌並布局海外市場,讓中國中小企業品牌名揚海外。

(二)著重引進和培養跨國經營專業人才。高素質的人才是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獲得成功的關鍵。培養和引進業務技能強,通曉外語,以及國外文化的經營管理人才是中國企業跨國經營成功的必要條件。要在企業內部著力培養一批既懂外語、又懂法律,通曉財務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擔當公司的管理者和業務骨幹。通過內部員工的國外培訓、高薪聘請國外專家、吸納海外學子等多種渠道吸引人才。要大力實施海外機構人員本地化戰略。善於利用東道國的人才資源,從而更好地適應東道國的情況,進一步將我國中小企業推向世界,實施跨國經營。

(三)建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地,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大中小企業的技改投入,形成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機制,形成中小企業的新優勢。加強中小企業與高新技術企業、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的緊密聯系,引導有一定知識和技術基礎的中小企業加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醫藥、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行列,從整體上提升中小企業的產業結構。

(四)重視中小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大部分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很少,核心技術和裝備基本依賴國外進口,對於塑造品牌等需要長期投入的經營活動更是很少從事,只能選擇為國外品牌代工。而自身能力的不足又使中國企業在競爭過程中無法實現差異化,只能繼續采取低成本競爭策略。透過"中國制造危機"事件,我們不難看出出口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中小企業跨國經營中出口產品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產品質量。

(五)完善金融支持的輔助系統,形成跨國經營融資網絡。為我國中小型跨國公司開辟多種融資渠道,就要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優惠。國家要提供各種政策,扶持企業的跨國經營。對於跨國經營的企業給予金融、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加大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采取多種融資方式在境內外獲得國際化發展所需的資金。企業要善於利用"杠桿經營"的法寶,利用多種融資渠道,以減少投入成本和融資成本,提高收益。建立中小企業銀行,鼓勵開辦多種經營模式的金融機構。鼓勵組建以中小企業為主要股東、以企業互助為主要業務範圍的、區域性的中小企業互助合作銀行及投資財團,並在法律上規定資金投向(主要為中小企業)和扶持的政策。同時,各大商業銀行也應積極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支持,建立新型的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統借統貸平臺。在貸款利率和稅收方面給予優惠。鼓勵各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本性投資。

(六)加快信息化建設,努力發展電子商務。結合互聯網+概念,聯合有實力的互聯網電商平臺,開發服務於中小企業的綜合性信息化平臺。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七)提高法律、財務、保險等專業中介組織的參與程度和服務水平

利用中小企業國際化平臺將對外合作和交流上下遊合作機構整合在一起,根據企業需求和市場情況進行合理配置,為中小企業走出國門,走進世界保駕護航。


三、結論

中小企業跨國經營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中小企業跨國經營是解決我國"走出去"戰略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各種措施促進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促進我國經濟協調發展,調動企業積極性。發揮自身優勢,進而再次促進中小企業跨國經營更好的可持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中小企業國際化應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政策,與沿線目標國市場建立長期穩定發展關系,通過平臺的方式整合政府、商協會組織、中介服務組織及企業需求等中小企業國際化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創出一條適合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新路。 (來源:2016-01-08中國產經新聞

Views: 9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