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們的“中國夢”裏包含著文化夢,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應該在文化上有更多更高更出彩的文化人才與文化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有與時俱進的哲學、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新論點新貢獻,我們應該有更多的科學家、工程家、企業家、文學家、藝術家,我們應該有更高端、更富有文化含量和學術含量的出版物,而不是一大堆鄙陋的八卦與破碎的段子。
文化的凝聚力與影響力:中國夢是個人的,也是民族和國家的
最近有不少朋友問我:你怎樣理解“中國夢”?
我告訴他們:中國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與理念,要有自己的前瞻與預見——這是我最初聽到“中國夢”這個提法時的第一反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與變化,我們的政治化、理想化、戰鬥化的思想方法與生活方式,漸漸走向務實,走向富有建設性的腳踏實地的思路。建設小康社會的提法,與過去的許多浪漫激越的說法相比較,已經實際得多了。小平同誌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是實事求是。與此同時,我們仍然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中國夢”的提出當然不是偶然的。
“中國夢”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民族的、國家的,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較長期的。“中國夢”應該是更加公平的,而不是“拼爹”的。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中國夢”,人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中國夢”。
那為什麼會在今天提出“中國夢”的目標呢?我想,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集聚精力的和平建設,我們在物質上已經大為豐富、大為強勁了,同時,思想活躍,利益與見解的多元性日益明顯,而我們在精神上,包括理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上,有滯後的困擾。與延安時期、井岡山時期、新中國早些時期的革命理想主義相比,有人說中國人沒有理想信念了,只相信金錢了。此時提出“中國夢”,會起到一個令全社會重視理想教育、前瞻教育的作用。就是說在經濟迅速發展、務實精神占據優勢的同時,人們看到了精神層面的渙散、鄙俗、惡化的危險。在這個時候提出要樹立一種追求與夢想,是有它的針對性的。
琢磨“中國夢”三個字,你會發現,這個說法非常樸實明快、易於普及。向全社會提出一個口號,既要鮮明,又要易於接受、推廣與記憶。我們曾有許多好的說法,因表達得過於繁復,記起來費勁,從接受學的原理來說,有一些令人惋惜。“中國夢”的提法,具有開放性、世界性、前瞻性,可以說,這是一個更加積極、更加現代的說法。“中國夢”的提法讓人們看到前景,有助於激發動員正能量。這個夢,不能空想,需要我們既要有改革開放發展的膽略,還要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地工作。
實際上,今天的“中國夢”和中國人過去的夢想是緊密相連的。任何民族的文化中,都包含著人們的追求、理念、向往、願景、直到信仰。而正是這些東西,構成了這個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能量和精神生活的範式。拿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早在先秦時期就形成了對於大同世界的向往,《禮記·禮運·大同》篇中所講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奠定了我們的“中國夢”的淵源與基礎。20世紀的中國有識之士選擇了社會主義理想,是與我們的大同夢有密切關系的。孔子對於仁政的鼓吹,孟子對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崇,老子的“無為而治”這些都對於中華民族成員的文化心理與價值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我們中國(包括港、澳、臺),仍然延伸著過往的傳統,對於以德治國,對於古道熱腸的行事方式與價值追求,有相當的認同,而對於縱欲貪腐、強梁霸權與絕對化的惡性競爭,普遍會深惡痛絕。當我們談論“中國夢”的時候,當然不能忽略我們的已經深入人心的文化傳統,同時也不可將這些理念停留在舊時原始命題的階段。
現在,很多人都在思考,在網絡時代,如何讓更多的人聚集在“中國夢”的旗幟下?我認為,這是一門藝術,也是當務之急。
早在黨的十七大上,中央已經提出了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的問題,這個問題提得非常重要、非常及時,一些年過去了,我們這方面的工作應該說還有大大改善的空間。一是要敢於善於解疑釋惑。面對各種挑戰,面對各種不同的說法,面對情況復雜的現實紛爭歧義,面對曲折豐富的歷史經驗教訓,要回應挑戰,正視難點,探討爭論,而不是忌諱捂嚴,避之唯恐不及。回避的辦法,繞開的辦法,只能奏效於一時,卻會貽害長久。二是要集思廣益,開誠布公,百家爭鳴,鼓勵創見,營造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繁榮昌盛局面。要提高人文社科方面的自信與理論創新的自覺,反對照抄照轉、空泛號召、呆板僵化、空頭理論、畏首畏尾。三是要生動活潑,聯系實際,提倡想象力與立體思維,即從多方面多角度探討我們面臨的所謂敏感理論課題。要知道,理論問題的特點是越回避越敏感,越敏感就越復雜難辦。四是要充分認識文化的人民性與長期性。文化如水,潤物無聲,讓一種文化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或者要消除一種年頭久遠的文化陋習,都不是輕而易舉之事,更不是靠行政力量能夠辦到之事。我們過去文化上提出的一些口號,有時偏高偏急偏大,工作得不到所期盼的效果。我們在這方面要更加重視人民群眾的創造與心意,汲取人民的智慧與表達方式,讓各種聲音都在“中國夢”的領唱下聚集起來。五是要把中國夢所代表的主流意識形態,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及世界的一切先進文化資源結合起來,要擴展與深化我們的文化精神的傳播力。在某種意義上,文化決定生活的質量與族群的命運。一個有實事求是的科學之心、無嘩眾取寵虛矯之意的民族,一個面對現實、誠信剛正而不自欺欺人藏頭露尾的民族,一個善意理性、重在建設,而不是動輒搞文化爆破、誇張吹牛、謾罵詛咒的族群,是有希望的,是前途光明的,是遠不會被開除球籍的。
文化工作,是一件人心工程,人心的向背決定社會是否穩定和諧,人心的穩定才是一切和諧穩定的基礎。這方面毛澤東同誌早就說過,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如果在我們的文化生活當中看不到群眾利益、群眾需要也包括群眾的艱難困苦的一切真實反映,就難以取得群眾的認同與我們希望得到的效果。無關群眾痛癢的文化活動與文化產品,只想著搞笑搞樂,只想著惡搞解構,只想著利潤的最大化,這樣的文化,弄不好是文化的萎靡甚至墮落。雖然某些搞笑的、平庸的文化藝術作品也可以有它存在的位置,但是不能聽任它們爆炸膨脹,充斥我們的生活。任何民族都更需要有承載教化深意、富有文化含量的較高層次的藝術作品。請比較一下我國的電影與伊朗的影片《小鞋子》、《一次別離》吧,觀眾自會得出結論。
文化環境與國民心態:我們的國民不僅要能買得起高級奢侈品,更要有足以與中國文化相匹配的氣質。
說文化的“中國夢”,就繞不開文化“軟實力”。軟實力不軟,它蘊含著巨大力量。
文化道德是一種品質,它是無形的、輕柔的,然而是有效的,這就是一種力量。它的品質與有效性是指:一種文化,必須能夠為接受這種文化的族群與個人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它應該是通向真理,通向科學、藝術、道德、智慧、健康、和諧與幸福的橋梁而不是相反,即不能是通向迷信、愚蠢、偏執、仇恨、霸權、排他、剝削與壓迫的。它是以人為本的,給人以希望與幸福的。毛澤東同誌說,我們中華民族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確實,我們現在國力強了,經濟科技發達了,我們還會更加強大。但是我還希望,我們的國民不僅僅能買得起LV箱包等高級奢侈品,更要有誠信的品質、良好的舉止、文明的修養,有足以與中國文化相匹配的氣質,我們的青年應該熱愛、珍重至少是知道中國的與世界的文化珍品,而不是說什麼“經典讓他們死活讀不下去”。如果能有這樣的文明程度,中國人就更受人尊敬了。
因此,在追求“中國夢”的過程中,中國人在文化修養、道德品位等諸方面也應該同時有更大的提高。
文化環境與人的精神狀態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一個愚昧陋習充斥的國家是實現不了“中國夢”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對於讀書學習的提倡不遺余力。我們提倡的讀書學習帶有一種對於知識與知識的擁有者——聖賢的崇敬,所謂焚香沐浴,明窗凈幾,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深處意氣平。這樣虔敬與刻苦的讀書學習,自然會消除許多令當代國人深為憂慮的浮躁、乖戾、鄙俗、兇惡之氣。當然,我們所期待的這種閱讀與學習,與觸屏時代的網上瀏覽也就拉開距離了。
說到這裏,我還想談談文化的認同與對民族國家的認同的關系。文化的認同是基礎。中華文化的基本理念是對於道德的追求,對於禮(行為舉止規範)義(義理,人際道理原則)的追求,對於道或仁的追求,這些是一通百通的根本概念,這種追求就是我們說的理想,也可以說是整體的文化走向。它所主張的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它所敬重的古道熱腸、敬天積善、崇文尚禮、忠厚仁義、中庸和諧、勤儉重農、樂生進取等等,正是古代的“中國夢”。它更看重美善,而不是分辨真偽,它更看重和諧,而不是競爭。(順便說一下,現在有人將“禮義之邦”,寫成“禮儀之邦”,這是完全錯誤的。禮義指的是規範與道理,而禮儀偏於形式。)這樣的文化環境有利於族群的凝聚、社會的秩序、生活的合理、文化的傳承,但也有不利於生產力與科技發展的問題。對於人際關系的偏於理想的說法,也常常因說與做的脫節而顯出頹勢。不必多說,只讀讀《紅樓夢》,就知道中華舊文化已經面臨的危機,而五四運動的發生絕非偶然,絕對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問題在於發展、創新、平衡與整合:與時俱進一定要與繼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自強不息,投身於全球化的發展與競爭,要與在人民中積澱久遠的仁義忠厚之夢結合起來;在當今時代,一個確定的目標的追求,要與多樣性的認知、對於多元世界的理解與開拓進取、多謀善斷、勝任愉快結合起來;要讓每個人的“中國夢”與全體中國人共同的“中國夢”結合起來。要讓“中國夢”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中國夢與文化夢:我們應該有高端文化成果而不是一大堆破碎的段子
我們的“中國夢”裏包含著文化夢,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應該在文化上有更多更高更出彩的文化人才與文化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有與時俱進的哲學、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新論點新貢獻,我們應該有更多的科學家、工程家、企業家、文學家、藝術家,我們應該有更高端、更富有文化含量和學術含量的出版物,而不是一大堆鄙陋的八卦與破碎的段子。
人民是文化的主體,而文化的高端部分,則是從廣大人民創造的文化沃土中生長出來的參天大樹與奇花異草。人民中的精英,人民中的文化巨人與人才所體現所貢獻的精彩果實,代表了文化的追求與走向,文化的思想、理論、創造力、想象力,精神活動的廣度深度與精微程度,以至於整個社會生活的質量與品位,抗逆性、適應性、開放性與自我更新的能力。衡量一個國家的文化,是“看高不看低”,例如,談到中國的詩歌,李白與杜甫二人的重要性勝過了一千個二三流詩人。而一部《紅樓夢》,其重要性勝過了我國數千年來二三流小說的總和。當然這些精英文化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深植於大眾文化的土壤中。
所以英諺雲:寧可失去英倫三島,不可失去莎士比亞。原因在於,莎士比亞代表的英國文化,是英國的人心,英國的品性與風格,英國人的驕傲與向心力,這正是理由與根基。反過來說,一個國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完了,有之不多,無之不少,這個國家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了。
最近有記者采訪問道:“作為一個文化人,你對實現中國夢過程中文化事業有什麼期待?”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先舉個例子:您到巴黎的先賢祠看看,伏爾泰、巴爾紮克、司湯達、盧梭、雨果、左拉、貝托洛、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居裏夫婦、大仲馬等。先賢祠展示的72位法蘭西人物中,除了11人是政治家,其他都是作家、哲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等,這樣的陣容當然讓人肅然起敬。我們的偉大祖國,文明古國,當然也有自己光耀千古的先賢,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快要65周年了,應該拿出怎樣的陣容展示給世界呢?我們能不深思嗎?我們喜歡講科技興國、人才興國。現在,從人口數量上來說,中國是世界第一,從人才質地與陣容上來說,我們不敢誇口。
我希望,我國不但要有科學與工程學方面的院士,而且要有,更要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藝術方面的院士。有一種說法,後者的政治性時效性太強,無法評選,這就等於承認我們這裏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方面沒有專業性學術性,沒有學理的與藝術創造的水準與尊嚴。我們一定要敢於面對這個問題,否則等於自己失去了信心,你又怎麼去凝聚人心,實現“中國夢”呢?
我還希望,在文化生成與發展上,摒棄一切急功近利的說法做法。我們能做的是文化政策、文化投入、文化硬件建設、文化事業規劃與文化口號的提出,我們也可以做到發展文化產業與文化市場,興辦與提供文化服務,但政策、口號、事業、產業都不過是文化的平臺,並不就等於文化的全部。文化是骨子裏的東西。一切文化倡導與建設,都要經過人民群眾與歷史的篩選,一切文化口號與目標,都要經受人類學文化學與文化史本身的客觀規律的檢驗。一些東西存留下來了,發揚光大了,傳之千古了,另一些雖然一時搞得動靜很大,氣勢很盛,卻可能被歷史的河流沖刷得無影無跡。
真正的文化繁榮發展前進,深植於人民心中,深植於人民的日常活動中,深植於人心所向中。但它們更是表現在高端,看你有沒有代表民族文化的制高點,有沒有大創作、大發明,有沒有不光票房高而且質地好的文化思想與文學藝術成品,有沒有真正高端的教育科研成果,有沒有不光能掙碼洋而且可引以為自豪的出版物。要達到這個境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正像實現我們的“中國夢”一樣,還需要不懈努力。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