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大發展中,快速發展的中企“走出去”浪潮正是中國參與全球化、推動全球化進程的重要體現。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日前在北京舉辦的2015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上,與會專家專題探討了中企從本土公司到全球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並指出,中企“走出去”要善於把握大勢,在大格局中尋找商機。

中企“走出去”大提速

中國已經步入企業大規模“走出去”的新常態。繼去年中國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之後,今年上半年的對外投資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今年1~6月,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5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向媒體介紹上半年中國對外投資情況時表示,政府簡政放權為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更為寬松的環境,中國企業在國際產能合作與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方面進展顯著。張向晨預計,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0%的同比增長目標有望超額完成。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會長崔明謨指出,當前中企大規模“走出去”的新常態蘊含眾多機遇,企業“走出去”要走得好、走得快、走得可持續,就必須把握大勢,在大格局中尋找商機。

就國內形勢而言,超10萬億美元的GDP總量,近4萬億美元、居全球首位的外匯儲備,以及連續兩年排名第一的進出口總額都為企業“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中國企業“走出去”更須對國際形勢有認真的研判和了解。在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中,全球跨國投資正在逐步恢復增長,其中跨國並購也在恢復性增長過程中。按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全球直接投資將平穩增長,2015年和2016年有望達到1.7萬億美元和1.8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一些發達經濟體,特別是部分歐美國家為了刺激經濟增長,紛紛采取了一些非常規措施,其中包括開放一些敏感的投資領域,激發了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需求。而隨著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資本流動地位的不斷提升,其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迅速提升,為中企“走出去”創造了不少機遇。

“一帶一路”成為新引擎

崔明謨提醒到,要充分認識“一帶一路”的戰略引擎作用,他認為“一帶一路”將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新引擎。“一帶一路”建設覆蓋了56個國家和地區44億人口的大市場,占全球人口的63%,有21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總量的29%,是世界上跨度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

張向晨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帶動下,今年1~6月,中企在“一帶一路”沿線48個國家直接投資額達70.5億美元,同比增長22.2%,涉及基礎設施、能源合作、農業加工、倉儲物流等領域。從存量上看,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存量達1634億美元,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20%左右。

今年3月份,國務院授權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提出了沿線各國合作的主要方向。根據願景規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其中包括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和跨境光纜等通信幹線網絡建設。崔明謨表示,這些建設項目的投資額都非常大,同時,農林牧漁業、生產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藥、海上旅遊等領域的合作都會得以拓展,在煤炭、基礎礦產、水電等傳統能源領域以及風電、核電、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都將釋放眾多合作項目。

中企“走出去”也需要與其他國家在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就提出了產能合作的新概念。崔明謨指出,中企“走出去”要加強產能合作,營造共贏的局面。“不但把產品賣出去,而且要輸出產能,幫助落後國家建立和提升工業體系及制造能力。”

在重視“一帶一路”機遇的同時,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程雁提醒,“一帶一路”倡議仍缺乏一些細節的制度化設計和實施方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差異比較大,推進和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需要頂層設計與具體執行措施的結合。(2015年07月22日 來源:國際商報 )

Views: 8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August 5, 2015 at 6:15pm

中國產能過剩到海外尋生存是唯一的出路嗎?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官員黃利斌星期三(22日)表示,針對中國存在的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嚴重問題,唯一解決的出路就是把生產設施移到海外,搬到那些欠發達的國家。但是分析人士認為,解決產能過剩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辦法。

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星期三報道, 近年來,面對中國一些規模龐大卻又產能過剩的制造企業,中國政府也曾做出種種努力,試圖關閉和轉型許多產能過剩的虧損企業,例如像鋼鐵、煤炭、玻璃制造、水泥、冶金等傳統制造業,但卻面對重重的困難。

僅今年頭5個月,中國煤炭、水泥和玻璃行業的利潤就下降了60%以上,冶金業的利潤也下滑了36%。

據估計,光鋼鐵行業每年的過剩生產能力就達到大約3億噸。

工信部官員黃利斌表示,對這些傳統制造業唯一的出路是加速他們走出國門,發展高端產品的能力,並利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出來的“一帶一路”計劃的沿途國家為中國產能過剩的制造業尋找生機。

黃利斌說,一方面中國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一帶一路”的沿途國家以及金磚國家產能不夠,如果我們能夠互補,那將是一種雙贏的機會。

英國商會的經濟分析師吳克剛對此表示,他反對把一帶一路狹隘地理解為出口中國過剩的產能:
“一帶一路計劃是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經濟合作項目,由沿路和沿海的多個國家參與,主要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鐵路和公路建設,中國可以把自己先進的交通建設技術帶到這些國家,並為其提供資金,可以說是互通有無的經濟合作。”

報道說,解決產能過剩也將是中國下一個“五年計劃”(2016-2020)的一個主要任務。

據悉,河北鋼鐵集團已經與南非簽署協議把部分工廠遷到南非。

吳克剛說,解決產能過剩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辦法,有的行業產能過剩是因為需求不振,那就要開發產品市場,提高技術水平。沒有市場的產品,即使你轉移到海外生產,也不能解決問題。”

但中國制造業產能過剩到海外尋生存是否是最佳的選擇呢?美國紐約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協會負責人謝家葉對此提出質疑:

“中國低端制造業有產能過剩問題,還有更嚴重的高耗能、汙染環境問題,這樣的制造業如果出口到欠發達國家不是一個好辦法。”

謝家葉說,低端制造業應該轉型,降低耗能,提高技術水平,那些無法轉型的企業就應該關閉。(2015-07-23)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