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的中文路名﹐其實就反映了有關街道早期的社團活動、商業發展和生活風情。
舉例說﹐當地英文路名為“Pitt Street”的道路﹐就因為早期為椰林地帶﹐而被稱為“椰腳街”。但鑒於該街道同時擁有基督教堂﹑華人廟宇﹑清真寺﹑印度廟等多元宗教建築物的林立﹐所以現今稱為“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的街道,後來也有了“和諧之街”的稱號。
喬治市古跡區老屋有不同的風格﹐各代表了不同的興建年代。喬治市世界文化遺產古跡區的核心區﹐就擁有超過數千棟的歷史建築物﹐而有關建築物就排列在海墘路﹑土庫街﹑椰腳街和愛情巷等4條主要街道﹐或是一些與其成直角的舊關仔角﹑萊特街﹑漆木街﹑義興街﹑大街﹑賣菜街﹑牛幹冬﹑打銅仔街和打石街等街道上。
代表各族傳統文化
喬治市世界文化遺產古跡區也容納了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亞齊人﹑泰國人﹑緬甸人﹑英國人的建築特色﹐而該些古老的建築物﹐則同時代表了各族的傳統和文化。
椰腳街觀音亭(廣福宮)是喬治市市區最早出現的華人廟宇。據了解﹐當地的老屋風格基本上可分成6種﹐並各代表了不同的興建年代。該些老屋風格﹐就計有1790年代的“早期檳榔嶼”式﹑1840年代的“華南”折衷式﹑1890年代的早期“海峽”折衷式﹑1910年代的晚期“海峽”折衷式﹑1930年代的藝術裝飾式﹐以及1950年代的早期現代主義式。
導覽員弗朗西斯向記者講解喬治市著名鐵線畫的來由。相關的老屋式樣﹐就可從其屋子構造﹑門窗等細節構造﹑所運用的傳統建築材料等方面看出。
在了解檳城老屋建築風格的同時﹐遊客也可細心觀看特定老舊房子的“馬背”部分﹐以了解相關房屋部分如何因為風水學上的五行元素﹐而各有5種不同的形狀。
制香達人老師傅
後來,我們來到慕達巷的冷僻小巷子內,該巷內有家住戶外頭掛著醒目的“隴西”牌匾,以及懸掛著的神香,見到一名老者半蹲半坐在屋外,混合檀香粉和黏粉後,熟練的將一根根的神香捏合,再搓成枝狀。他就是喬治市古跡區家喻戶曉的手工制香達人李明泉。
喬治市古跡區家喻戶曉的手工制香達人李明泉師傅,也享有‘活古跡’之美譽。他的住家,亦是不少遊客留步的地方。目前,已經80余歲的制香師傅李明泉,雖然年紀老邁,但還是會在早上時分在家門口制造香枝,讓這個傳統工藝得以在他有生之年繼續傳承。
見到媒體來訪,李師傅非常親切地與我們打交道,亦分享他畢生對制作手工香的熱誠,以及心得,讓我們大為感動,有幸能見到這位‘檳州之寶’。
花上幾個小時了解靜態的建築物之後﹐三輪車之旅也是這次活動的行程之一﹐以讓經驗老道的三輪車夫帶我們遊走在古跡的大街小巷裏﹐而這些年長的三輪車夫也享有‘活古跡’之美譽,並帶領我們發掘暗藏在巷子兩旁或暗角處的特色壁畫。(詩華日報 2015年4月1日 遨遊天地)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