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征集“家·春秋”大學生口述歷史影像記錄

2014年,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我的歷史”公益項目等聯合發起“家·春秋—大學生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劃”。作為湖南唯一的合作夥伴,本報特面向湖南高校的學生,征集優秀的口述歷史紀錄影像作品參賽。

“家·春秋”計劃旨在通過參與、培訓和傳播,逐漸在年輕人和普通人中培養從身邊搶救歷史記憶、人人都來做口述史的觀念和基本方法。喚起公眾、社會、公共機構對口述歷史的重視,喚醒更多的力量一起來留存、守護歷史的記憶。入選的志願者將獲得口述歷史學家的指導,並獲得一定的經費支持。另外,新歷史合作社還將於11月13日至14日在深圳發起首屆當代歷史記錄者大會,屆時諸多口述歷史機構與學者將在會議上亮相。

11月中旬,本報將聯合湖南圖書館、新歷史合作社等,共同搭建湖南口述歷史的研究實踐平臺,打造面向青少年的口述歷史培訓基地,聚合廣泛的口述歷史參與群體,匯集歷史學術等機構以及學者加入到口述歷史領域中。

問答

口述歷史為什麽越來越被關注?

口述史是一種非常民主的歷史,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

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口述歷史的發展有不同的速度和原因。在蘇聯口述史發展的原因是它可以找回大量被禁止的記憶;在拉丁美洲,口述史扮演了一個重要的政治角色,找回那些被政治壓迫的人的真相;在澳洲,這跟土地的權利和當地人群的權利有關;在歐洲,我想口述史興起的原因是口述史可以給我們另一種觀察歷史的角度。口述史是一種非常民主的歷史,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普通人和專業口述史學家,這個可以給我們一個對歷史的主觀性的認識,同時也是普通人的聲音。—羅伯特·珀克斯(英國國家圖書館口述歷史館館長)


中國的口述歷史經歷了怎樣的發展?現在是怎樣的狀態?

要探索口述歷史的多元方式,實現紀錄片、社區計劃、網站、APP等成體系的口述歷史發展

中國口述歷史發展基本上有三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收集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口述資料的實踐。第二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這個時期西方口述歷史概念引入中國,中國口述歷史逐步發展。第三階段:21世紀以來,中國口述歷史實踐與研究爆發式發展。

20世紀90年代,口述歷史在中國得到廣泛應用。一方面是實體社區口述歷史研究,比如校史、少數民族史、商業和企業史、農村等。更為廣泛的是虛擬社區的研究,其實就是對每個群體的口述歷史研究。目前中國社區口述歷史的呈現方式不夠多元,主要呈現方式是研究出版物。口述歷史最大的價值在於聲音和思想,所以我建議探索口述歷史的多元方式,實現記錄片、展覽以及社區計劃、網站、博客、APP等成體系的口述歷史發展。—楊祥銀(溫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所所長)


如果我們準備做一個口述歷史項目,該如何取舍?

有四個可供參考的標準跟大家分享: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四個可供參考的標準跟大家分享。我想第一個是要界定主題,這個主題是跟現在公眾的需求和興趣相關的,大眾對它有興趣的東西。第二個是搶救性的考慮,人都會老去,人們的記憶也會褪色,所以我們應該考慮一些即將老去、即將被遺忘的人們。第三個原則就是前瞻性,或者說對未來的預期,這個比較難預計,但我們應該盡量去選擇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所產生的資源體系,下一個時代或者說50年後的人們仍然會覺得它有用,仍然能夠發揮它的服務。第四點就是它的獨特性,我們選擇一個主題應該考慮它不是很多單位、很多地方都在做的,而是具有自己的獨創性和獨特性。—布萊恩·肯農(美國楊伯翰大學歷史教授)


我是一名中學老師,經常帶著中學生做口述歷史,您有什麽好的建議?

把人生生活和史學的歷史課結合起來,是一個最好的方式

我覺得這樣有價值,而且十多年前我就想做這個工作。我覺得現在中學生的歷史學得實在是太枯燥,把歷史這門學科都給毀掉了。現在的歷史課本改了幾次教材,但還是沒有脫離宏大記憶的範疇。我覺得學歷史是一個最深重、最活潑和人生有直接關系的學科,被改成了一個整天背“賠了多少銀子,賠了多少土地”的資料。所以我覺得把人生生活和史學的歷史課結合起來,這實在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定宜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據10月28日相關互動討論整理,整理/記者 劉玉鋒 匡萍)

Views: 1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