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丕爾《語言論》 第七章·語言作為歷史產物:語言漂移 1

人人皆知語言是多變的。即使是同一世代、同一地區的兩個人,講著完全相同的方言,並且活躍於同一個社交圈,他們的語言習慣也從未完全一致。對每個人的語言進行仔細研究,都會發現無數的細微差異——在詞彙選擇上、句子結構上、特定形式或詞組組合的使用頻率上、特定元音和輔音以及元音和輔音組合的發音上,還有所有那些賦予口語生命的特徵,如速度、重音和語調。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講的是同一語言的略微不同的方言,而不是完全相同的語言。

然而,個體和方言變異之間存在著一個重要的區別。如果我們拿兩種密切相關的方言來說,例如倫敦「中產階級」所說的英語和普通紐約人所說的英語,我們會發現,儘管每個城市中的個體說話者之間存在差異,但倫敦人的群體相對於紐約人的群體來說,仍然是一個緊密、相對統一的群體。個體的變異被某些主要的一致性——比如發音和詞彙——所淹沒或吸收,而這些一致性在整體群體的語言與另一群體的語言對比時非常顯著。這意味著,有一種理想的語言實體主導著每個群體成員的語言習慣,每個人在使用語言時所感受到的幾乎無限的自由,實際上是被一個默契的指導規範所約束的。一個人在這個規範上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進行變化,下一個人在這方面更接近規範的平均水平,但在另一個方面以自己的方式偏離平均值,如此等等。之所以個人的變異未能達到方言的重要性,並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無論如何都微不足道——確實存在一些明顯的方言變異,它們的幅度不大於方言內部的個體變異——主要原因是這些變異被使用共識默默地「修正」或抵消了。如果將某一方言的所有說話者按照他們符合平均用法的程度排列,毫無疑問,他們會形成一個非常細微地過渡的系列,聚集在一個明確的中心或規範附近。這個系列中任意兩個相鄰說話者之間的差異,對於除最微觀的語言學研究以外的任何研究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系列中最邊緣的成員之間的差異肯定是相當大的,極有可能大到可以達到真正的方言變異。然而,我們之所以不說這些不典型的個體講的是不同的方言,是因為他們的特點,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並不能歸屬於另一個規範,而是屬於他們自己系列的規範。

如果系列中任何成員的語言實際上可以被納入另一個方言系列,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真正的方言(和語言)之間的障礙了。我們將只擁有一個連續的個體變異系列,延伸至一個歷史上統一的語言區域的整個範圍,將這個大區域(在某些情況下包括數個大陸的部分)切分為不同的方言和語言,將是一個本質上任意的行為,除了實際方便之外,沒有任何依據。但這種對方言變異本質的理解與我們所知道的事實並不相符。可以找到一些孤立的個體,他們講的是一種介於兩種方言之間的折衷語言,如果他們的人數和重要性增加,他們甚至可能最終創造出自己的新方言規範,一種將母方言的極端特徵平滑處理的方言。隨著時間的推移,折衷方言可能會吸收母方言,儘管更常見的是,這些方言會傾向於無限期地作為擴大後的方言區域的邊緣形式存在。但是,這些現象——它們在語言史上很常見——顯然是次要的。它們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關,例如民族的興起、旨在擁有超越地方吸引力的文學作品的形成、農村人口向城市的遷移,以及所有其他那些打破了淳樸人類始終覺得自然的強烈地方主義的趨勢。

主要方言差異的解釋仍需探索。顯然,僅僅說一種方言或語言在兩個不同的地區或由兩個不同的社會階層所講,會自然地呈現出獨特的形式,並隨時間推移逐漸發展成足以被稱為方言的分歧,這樣的說法是不夠的。這樣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成立。方言最初確實屬於非常明確的社會群體,這些群體內部足夠同質化,以確保創造一個規範所需的共同感受和目標。但令人困惑的問題隨即出現:如果方言內部的所有個體變異都被不斷地歸於方言規範,如果個體的特點沒有明顯的傾向引發方言分裂,那麼為何我們仍然會有方言變異?難道不應該在規範受到威脅的任何時間和地點,它都會自動重新確立嗎?難道不應該每個地方的個體變異,即使在它們之間沒有交流的情況下,也會相互抵消,以達到同一個被接受的語言平均值嗎?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