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凱:世界啊,你為「阿法世代」準備好了嗎? 上

1960年代,年輕人的結婚年齡約在20至25歲之間,隨即生兒育女。因此嬰兒潮、X、Y各世代的時間週期,大約也是20至25年。進入了21世紀,先進國家的年輕人平均結婚年齡延至30歲之後,生育年齡更為推遲;另一方面,科技變化速度加快,產業型態、資訊傳遞、族群認同連帶受其衝擊,五年一小變動,十年一大變動,因此世代週期不再跟生育同步,反而與科技發展較為掛鉤,週期顯著縮短。

接續Z世代之後的世代,該如何稱呼?Z是26個英文字母的最後一個字母,Z世代當然不會是人類最後一個世代。幸好英文字母用完還有希臘字母可用,何妨從Alpha、Beta、Gamma、Delta重新開始?於是有人將Z世代之後的世代命名為「阿法世代」(Generation Alpha)

誰是「阿法世代」?

澳洲社會觀察者Mark McCrindle把Z世代定義為自1995至2009年出生的族群,從2010年之後,便是「阿法世代」的正式開始。這一年,正好也是蘋果平板電腦iPad問世的那年。依照這個定義,「阿法世代」的第一波現在才剛上小學,人格尚未完成,有必要給予特別的關注嗎?

從社會現象觀察的角度來看,阿法族群仍在成型之中,自然無從觀察他們的偏好或屬性,年齡又小,對社會人口結構影響無足輕重。但全球每天有35萬「阿法世代」誕生,2035年時,他們的人口將高達地球人口30%以上。那個時候,他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世界?有什麼樣的工作機會?這些工作需要什麼技能?2035年的社會是否仍然開放、多元、安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拔河是否仍在較勁、還是達到了相對平衡?

2035年,最年長的「阿法世代」也不過25歲,正要進入社會。今年他們剛滿7歲,未來他們必需面對的世界,今天養育、教育他們的家庭、學校、社會、也就是我們這些年長的成年人,應該負擔多少責任?雖然我們沒有水晶球能預見未來,也沒有駛向未來的導航系統,但能夠袖手旁觀、不預作準備嗎?

當機器與人工智慧大量涉入職場

2035年,當α世代大軍開始進入職場的時候,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20年。人類社會所有現知的非體力競賽,無論象棋、圍棋、橋牌,或是美術、音樂、小說創作等,由於多年人工智慧發展累積的成果,大概需要分成初、中、高三級。初級是人與人的競賽,不能動用任何人工智慧的協助;中級是機器與機器,人類只能坐壁上觀;高級則是人機組對人機組,參加者運用獨門的人工智慧,好比古時比武者配備著一把青龍寶劍,或是17世紀的油畫家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油彩配方。(2017-05-03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