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汀陽 阿蘭·樂比雄:跨文化對話,是為了消除誤解 3

我應該做一個區分,以便繼續回答你的問題,這里要引用一個對我們的辯論十分重要的觀點。揚·阿斯曼(Jan Assmann)是一位傑出的歷史學家、埃及學家,他對跨文化十分感興趣,也十分樂意加入我們的討論。

他提出了“摩西之分”(Mosaic distinction)的概念。作為神學理論的“一神論”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是從摩西把這麼一種區分作為信條的時候:除了唯一的神,你不可有別的神。在那之前,即使你信仰唯一神,也不意味著你要去打壓、去禁止別的神。這是你提問的重點,我也希望強調這一重點。當然,摩西為什麼如此主張,我可以講很多。但我更要說的是,對上帝的信仰並不一定非要堅持這個“摩西之分”。

我相信,上面說的是歷史,而我們的討論所涉及的難題,只是一個大討論的局部。這個大討論遠沒有完結,因為歷史沒有終結。在歷史中,我們要考慮所有類似的先知時刻,我預想中的研究方式是去考慮歷史中所有的“預言功效”(prophetic function),包括全世界的全部文明的全部作品。我想說,我們是這個偉大進程中的一個時刻。

趙汀陽:你是不是暗示說,你屬於摩西之前的那種一神論信徒?也就是說,對多神的可能性保持著開放性?信一神,但不反對其他神?

阿蘭·樂比雄:某種程度上,是的。可能在書里面表達得不那麼明確。在歷史的維度上,我是的。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很多都沒有答案。我認為討論這些問題還要提到三個人物(從基督教的視角講)。


第一個人是尼采,因為尼采雄辯地、頗具浪漫色彩地驅逐了上帝,宣布上帝已死。但我要澄清,尼采也使用了“摩西之分”,但卻把這種區分從上帝身上轉移到人身上,人成了唯一的神。所以我認為,尼采的思維可以成為你對一神論的宏大批判的一個對象:它就是一神論的一種思維。

第二位是阿肯那吞。阿肯那吞是一位埃及法老,他也用“摩西之分”的原則發明了一種一神教。阿肯那吞是很有趣的一個案例,他不屬於猶太文明,甚至不屬於閃米特文明。他是一個非洲人,一位法老。所以可以說,一神論是一個世界性的命題。

第三個人,是傳說中的人物麥基洗德。他是一個和平的國王,也不是猶太人,不知道是什麼人,總之他曾經仁愛地接待了亞伯拉罕,於是聖保羅相信麥基洗德是基督的一個化身。我想說的是,麥基洗德和阿肯那吞都不是猶太人,一個是非洲人,另一個,誰知道呢?誰要說他是中國人我也不會質疑。他是傳說中的國王形象,他開始了信仰神的歷史進程。


現在這個進程沒有完結。我認為,這個進程的歷史邏輯,在其中的一個時刻,產生了“摩西之分”。我作為一個信徒,一個基督徒,我相信這個進程沒有結束,我們將走向普世。最近天主教廷的改變,也是走向多神的。

趙汀陽:讓我來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想到討論“一神論”這個話題。首先是一個理論的理由,既然跨文化努力要超越導致文化封閉性的文化邊界,那麼就需要去發現文化邊界究竟是什麼?在哪里?可想而知,文化邊界一定是某種非常堅實而且不可讓步的信念,於是我想到“一神論”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化邊界,它是歐洲文化的一個不可省略的基石。(愛思想平台2019-07-09 翻譯整理:袁子奇)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