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探訪古鎮瑤寨,要經過一座鐵索橋。

鐵索橋是此地的特產。萬里東江萬座山。山環水,水繞山,總得有橋連接,方便出行。

這種橋簡潔,不大張旗鼓。架在兩座山體之間,用鐵索做橋梁,木板做橋面,小巧精致,結實耐用。但有一點,晃晃悠悠。

我踏在上面,如履薄冰。木板鋪成的橋面,多少有些空隙,往縫里看,綠水湯湯,心慌得要命。對面竟然開過來一輛小車,只得趕緊退回去。貼著橋欄桿會車,那是要命的事。

等小車通過,前後展眼一望,沒有車來的跡象,才趕緊跑。不能跑得太快,快了越加晃蕩。遠遠看,兩座山體間好似不遠。真走起來,且是這樣危險的橋面,就覺得越走越遠,怎麽還沒到橋中央?

越怕越有事。一門心思往橋的那一頭竄,只盯著前方。沒想,後面傳來摩托車的鳴笛聲,由遠而近。這可怎麽辦呢?退回去讓它不可能,它也不會停下來等我先過。笛聲越來越近,它在催促我讓路。妹妹靈機一動,拉起我的手。她說我們並排走,不讓它。


摩托車減速鳴笛,催我們讓路。不理它。他只得減速,等我們跑過橋。

這樣的地理環境,這里的孩子,必不能膽小,否則無法出門。該個個膽大才是,從小練就的。

瑤寨的老房子,和本地漢族人房子一樣,泥巴壘成,外面糊黃色石漿,蓋布瓦。大多是兩層樓,有木質小陽臺。下面住人,上面放東西。

語言,卻千差萬別。也或者說,瑤寨人講兩種語言,本地的,自己民族傳承的。

語言,極具固執性。他們和漢族人通婚,一間屋檐下生活,一塊山地里勞作,一片江水里打漁。而語言的邊界,卻要分得很清。那是不能忘懷的根本,不能失落的綿延。一代代人,不需要叮嚀,自己恪守這神秘的傳承。

山里盛產木頭,也多出能工巧匠。房子里,大凡是木頭制作的部分,都精巧別致。簡單的窗框,木制的樓梯,小板凳等,原色調,古樸悠然。仿佛它們還是樹,還在生長,竟越來越有型。型里,暗藏著生機。

奶奶七十多歲了,她的房前,柚子樹橘子樹香蕉樹,果實累累。她的房後,絲瓜藤南瓜藤冬瓜藤,果實壓彎腰。她的腳邊,公雞母雞擦著褲腿,找她要吃的。她的屋子里,冬瓜南瓜土豆堆一地。

今天,是她孫子滿月。奶奶拿了孫子的小衣服,提著香燭水果,去山神雷公那里祭拜。這樣,小孫孫就會無病無災,一生平安。

飯桌的旁邊,是一口大水缸,我以為里面存著米面。奶奶揭開,原來是一大缸米酒。真奢侈。她說,老伴兒一輩子離不得這一口,米酒缸年年滿月月滿天天滿。

奶奶給我們舀出一碗米酒,嘗一口,微微的苦,酒味濃。我的故鄉,也有釀米酒的習俗。爺爺釀出來的米酒,比蜜還甜。奶奶家的,是釀酒時間長,過了發酵期所致,甜味少了,酒味多了。

下酒菜是自家做的油炸小魚,東江特產。過去沒有冰箱,想把魚儲存時間長一些,先把魚蒸熟,晾曬或者火烘後存著。也可以腌制一番後再油炸,不容易壞。

吃習慣了這些古老的口味,雖說有了冰箱,人們還是沿襲著老方法。這魚,隨隨便便一做,味道卻很可口。

可見,城市里的餐飲行業,離不得各種各樣的食物添加劑,最根本的原因是食材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加添加劑,是為了增味,有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意思。

山里,還有一種特色菜,外人不常見到,叫壇子菜。過年殺豬,留一些腌制,封在壇子里,如同存酒一般。時日到了,拿出來食用,美味無法形容。

推開奶奶家後面的廂房,一地小個生姜。再看,旁邊還有一堆。一只母雞正在生姜上抱窩。孵小雞事比天大,見有生人來,它只是輕咕幾聲,算作反應,依然忙自己的。

生姜是奶奶兒子種的,看相不好,收購方出價低,沒有賣。等想通了再賣,卻沒人收。生姜怕光,碼在家里的暗處,它以為還在土里,孜孜矻矻地發芽。

這里的村莊,沒有麻將桌,沒有麻將聲。山里,水田稀罕,家用全靠屋前屋後的地里摳。年輕人有力氣,多做。老人年紀大了,少做。一年,一日,一刻不得閑。

八月,板栗正熟,「咚咚咚」往下掉,隨便撿,沒人說。棗也熟了,風一吹,落在地上,雞鴨們搶著啄。從小就羨慕人家院子里有果樹,這會,撿個夠,摘個夠。

板栗不好存放,趁此機會問奶奶。她說,山里人摘下板栗後 ,煮熟,曬幹,過年的時候拿出來待客。

房頂上,幾個大簸箕,曬著花生,玉米,辣椒,豆角。土地上的人,只要勤快,各種吃食不愁,且是城里人羨慕的綠色食品。

Views: 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