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共通感概念依據于教化概念之普遍必然性意義,因此不可避免的與普遍必然性相關。共通感概念可以溯源到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在理論智慧和實踐智慧兩種意義上使用共通感,理論智慧上的共通感是其認知意義,實踐智慧上的共通感是其實踐意義。共通感的認知意義追求真理的普遍必然性,但受到懷疑主義的反駁以後,通過常識哲學的轉向,經維柯走向了其實踐意義。在康德哲學中,共通感是一個橋梁,是其連接純粹理性和實踐理性的中介,康德通過鑒賞判斷的四個契機導出了共同感的審美意義,審美共通感既具有認知意義上純粹理性的基礎,又具有實踐意義上人文科學的特征。從這個角度來講,在康德的共通感中可以看到亞里士多德共通感的影子。
1. 引言
中國哲學中常常用“共通感”一詞翻譯德語詞 Gemeinsinn,這一詞在英文中的對應詞是 common sense,英文源自于其拉丁文詞根 sensus communis,而拉丁文 sensus communis 則源自于希臘文 κοινή αίσθηση。由于語言的不可通約性,Gemeinsinn、commom sense、sensus communis 與 κοινή αίσθηση 等語詞的意義並不完全一致,這幾個語詞的關係如同與其漢譯“共通感”的關係一樣,只能是一種對應關係而非跨語言的等同關係。
再加上,即便在同一語言中,哲學家對這些語詞自身的使用也比較混亂,導致其漢語意義難以確定。比如,僅在康德哲學中,康德就曾經比較明確的將拉丁語的 sensus communis 與德語中的 Gemeinsinn 和“普遍有效的感官(dem gemeingültigen Sinn)、普通的人類感官(dem gemeinen Men schensinn)、普通知性(dem gemeinen Verstand)、健全知性(dem gesunden Verstand)、普通的人類知性(dem gemeinen Menschenverstand)、健全意識(dem bon sens)和普通理性(der gemeinen Vernunft)等同起來”([1], p.10),除此以外,康德還用過正直的人類知性(Gesunder Menschenverstand)、簡樸的人類知性(den schlichten Menschenverstand)、日常知性(den Alltagsverstand)、自然理性(die natürliche)和普通知識(die gemeine Er kenntnis)來表示過共通感的意義[2],盡管這些概念的意義隨著康德文本的文意轉換而經常轉換。
共通感概念在西文中的意義如此多變,那麽,中國人在翻譯這個詞的時候就更爲困難,我們不僅要選擇對應于這個詞的漢語表達,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慮這個詞在西語中的含義流變,以至于漢語界對這個詞有多種譯法,比如,韋卓民就將其譯爲“共同感覺”、牟宗三和李秋零將其譯爲“共感”,還有人隨著蘇格蘭常識哲學將其譯爲“常識”,另外還有共識、共同感、健全理智、普通知性和良知等多種譯法[3]。然而,不約而同,宗白華將 sensus communis 譯爲共通感,鄧曉芒將 Gemeinsinn 也譯爲共通感,自他們的翻譯以來,κοινή αίσθηση、sensus communis、Gemeinsinn、commom sense,甚至法語中的 sens commun 和意大利語中的 senso commune 在漢語中被譯爲共通感已成共識。
2. 共通感之意義起源及其雙重意蘊
共通感在哲學諸概念中非常重要,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中將教化、共通感、判斷力和趣味當作人文主義的四個主導性概念。按照伽達默爾的說法:“教化概念也許就是 18 世紀最偉大的觀念,正是這一概念表現了 19 世紀精神科學賴以存在的要素,盡管精神科學還不知道在認識論上如何爲這一要素進行辯護。”([4], p. 19)依據于教化,共通感成爲诠釋學概念中僅次于教化的概念,蓋因教化“以普遍必然性爲指向”([5], p. 69),其“最終目標仍然是向普遍必然性的提升”([5], p. 73),而共通感以普遍性和共同性爲其訴求,伽達默爾說:“我們所說的一種普遍的和共同的感覺,實際上就是對教化本質的一種表述。” ([4], p. 31)
(原題:朱光亞 郭翠翠:認知、實踐與審美:普遍必然性意義上共通感的三重意蘊;作者單位:朱光亞:陽光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上海;文章引用: 朱光亞, 郭翠翠. 認知、實踐與審美: 普遍必然性意義上共通感的三重意蘊[J]. 哲學進展, 2020, 9(4):144-152. DOI: 10.12677/acpp.2020.94023)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