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黎明 萬傳法:當下電影敘事學研究的困境與反思——從重談「模仿說」說起(4)

第三,電影敘事學作為敘事學的一個分支,一如敘事學本身,不僅依靠各種其他相關理論,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依靠文學敘事學的研究成果,這使得電影敘事學雖可作為一門學科,但不免總有掣肘。此外,由於沿用了語言學以來的二分法,使得電影敘事學多傾向於表達敘事學的研究,而忽略了姚曉濛所謂的對於表意系統的研究,從而使電影敘事學在很大程度上僅是一種偏技藝性的能指敘事學。因此,當電影敘事學不能充分表達自身的理論訴求時,也便更多淪為電影文化研究及其他研究的一個附屬物。

與此相關的理由還可以舉出很多,但以上三點,是制約電影敘事學發展的根本原因。那麽,該如何推動敘事學及電影敘事學的發展呢?本文認為,首要的就是需要糾正方法論的偏差,使之從二分法的非此即彼中「跳脫」出來,並使其漸漸由表層的敘事研究逐步深入到其內部結構的研究之中;其次,電影敘事學應該進入泛文本領域,而非僅僅只研究電影本身。然而,這樣的調整絕非一朝一夕能夠一蹴而就的。就目前看來,重返有關的敘事理論本身,重新尋找「敘事動力源」,或許是一種可行的辦法。譬如,對「模仿說」的重新解讀,對於敘事學的研究,可以提供一種啟發。

二、電影敘事學與「模仿說」

在西方美學及哲學史上,「模仿說」可說是第一個成系統的學說體系,它不僅影響廣泛,且在一定程度上一直持續至今。有論者認為,西方「模仿說」經由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賀拉斯等人的不斷完善,並未隨著古羅馬的衰亡而消失,反而歷久彌新,在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等時期不斷得到新的詮釋。直到今日,「模仿說」已然被打上新的時代烙印,繼續背負著新時代的使命。(11)

本文無意於對「模仿說」進行歷史性梳理和當下性解讀,也無意於探討尼采、索緒爾、弗洛伊德等人所開創的方法論轉變,而是注意到,「模仿說」在不斷「轉譯」的過程中,其自身的「邏輯動力」所潛藏的對於敘事學的拓展與創造。而這種拓展與創造,不僅使我們對於藝術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認知,更使我們產生了進一步思考的可能性:即在本質與表象之間,敘事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內生型敘事與外生型敘事又是如何被建構起來的。在2018年的中國電影中,有兩部影片恰恰為這種探討提供了可供分析的樣本,這就是《影》和《無雙》。

 

(一)內生型敘事與柏拉圖

柏拉圖在其著名的《理想國》第十卷「造物者與模仿者」這一章節中,集中討論了「模仿說」。其核心在於,他從床與床的理念出發,劃分出三種床:一是神造的理念的床,即本質的床;二是工匠造的實物的床;三是畫家畫的形象的床。三者的關係是,工匠造的床模仿床的理念,而畫家畫的床模仿工匠造的床,因此,畫家或者說所有文學藝術工作者都是模仿者,他們的作品不過是仿造出來的影像,離本質隔了兩層或者說三層。(12) 

誠如前文所述,本文無意於對「模仿說」進行學理性探討,而是從這種層層模仿的邏輯動力學中,看到了一種「敘事」產生的可能:即以一種原點為中心所建立起來的層層「模仿敘事」。由於敘事是以某一原點為出發點的,所以本文稱這種敘事模式為「內生型敘事」。

(11)曹陽、曹桂生《論西方「模仿說」的嬗變與影響——從柏拉圖到賀拉斯》,《西北美術》2013年第2期,第11頁。

(12)[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劉國偉譯,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版,第351-362頁。

原載:爱思想;更新時間:2019-11-28

Views: 5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