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4)

到了1583年,葡萄牙傳道士胡安·岡薩雷斯·德萬多薩撰寫的《偉大的中國》詳細介紹了中國科舉制度,並被譯為多國文字,激起了歐美各國對中國科舉制的關注。尤其是英國,由於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資本主義國家,因此對科舉制也最為關注。

在1570年至1870年間,英國出版的關於中國科舉制書籍就有70多本,並於1793年及1816年以後,多次派遣使節來到中國考察科舉制度。而在此之前,英美等國政壇都實行「政黨分贓制」,都是根據政治立場和利益等來決定官員的升任和淘汰,這就必不可免地會導致腐敗現象的產生。

英美根據中國科舉制,建立了政黨政治之外的考核政治官員的「考選制」,有效地杜絕了之前政壇出現的「政黨分贓制」,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再比如中國的內閣制度是由永樂皇帝為了鞏固權力而成立的,這時候的內閣首府大學士與西方國家首相職能上基本相近,而英國不僅向中國學習了內閣制度,更是加以改進與發展,使其發展成為現代化國家的基本體制。

就像美國的聯邦人事總署署長的艾倫·坎貝爾教授來華講學時曾說的那樣:「當我接受聯合國的邀請來中國講授文官制度的時候,我深感驚訝,因為在我們西方所有的政治學教科書中,當談及文官制度時,都把它的創造者歸於中國。」


外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海上絲綢之路既是商貿之路,也是文化交融之路。在中國文化通過商品輸出等形式慢慢進入其他國家的同時,也將世界各國文化帶回國內,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1)科學技術

隋唐時期,以強盛的國力為依托,唐文化顯現出一種有容乃大的氣度,廣泛吸納著外來文化,如南亞的曆法、醫學、語言學,西亞和西方世界的醫術,都相繼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就像英國學者威爾斯在他的《世界簡史》中比較歐洲中世紀與中國盛唐時代的文明差異時說過:「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於蒙昧、黑暗之中,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並蓄而好探求的。」例如,漢朝時期,中國制糖術仍很落後,到了唐朝時期,唐太宗派王玄策專門去西域學習,並下令揚州地區大面積種植甘蔗,進貢朝廷用於試制蔗糖,所產蔗糖的品味超過西域。《唐書》記:「蕃胡出石蜜,中國貴之。上遣使往摩伽他國取其法。今揚州煎諸蔗之汁於中廚自造焉,色味逾於西域所出。」說明印度的煉糖術在唐朝傳入中國。當時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西遊印度取經,他不但將佛教文化傳回中國,同時也將印度的數學、天文、醫學帶了回來,從而大大加深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而這一文化融合讓後人在其基礎上受益匪淺,再比如西方的建築、廚藝等,唐朝的石窟藝術、佛塔建築樣式就是吸收了印度的建築風格,唐朝的兩京長安和洛陽以及絲綢之路上的一些大城市如涼州,都紛紛呈現出國際都市的風貌。著名的如龜茲的克孜爾、吐魯番柏孜克里克、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武威天梯山、永靖炳靈寺、天水麥積山、大同雲岡、洛陽龍門等,這些石窟大多融會了東西方的藝術風格,是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它們連成一串寶珠,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遺產。

宋元時期,蒙古的西征從客觀上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在絲綢之路上設立了大量驛站,從地中海到北京只需要15天,海上絲綢之路達到了巔峰時期,外來科技大量傳入中國。阿拉伯醫藥學包括制劑、醫藥理論以及大量醫藥香料的傳入對中國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宋代期間丸、散逐漸取代湯劑,而這樣的變化正是由於香藥的普及應用,元代期間將中醫和回回醫學兩者並重,設立了專門管理回回醫藥的機構,撰寫了著名的阿拉伯藥典《回回藥方》。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