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直到1621年,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清教徒,如果沒有南瓜,早期的移民者將死於饑餓,這也是北美感恩節的由來的說法之一。清教徒感謝印第安人提供南瓜的原因,一方面因為小麥、玉米不是那麽可靠,另一方面南瓜作為一種非常有營養的食物能夠保證他們存活過許多個冬季。 [17] 因此在那個時代就有詩文歌頌南瓜:
For pottage and puddings and custards and pies
Our pumpkins and parsnips are common supplies,
We have pumpkins at morning and pumpkins at noon,
If it were not for pumpkins we should be undoon.
——Pilgrim verse, circa 1633
南瓜與第一個感恩節
在秘魯發現的南瓜形態的泥質陶器,表明南瓜在印第安人文化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印第安民族中的瑪雅人首先開始種植可可,他們把可可同時作為食物和貨幣,瑪雅人居住的墨西哥,無論是可可還是南瓜都廣泛種植,拉丁語中,可可豆就是貨幣豆的意思,一個南瓜就可以賣四粒可可豆,一個成年的奴隸也不過100粒可可豆;印第安人的南瓜栽培技術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他們會把朽木舂成細屑,放到樹皮製的大盒子中,需要播種時,把南瓜種子撒到盒中,然後把盒子吊到火上加熱潮濕的木屑,種子長成秧苗之後,再移栽到大田當中。 [18]
由於航海科技的不斷發展,1492年,哥倫布成功遠航美洲,發現了新大陸,它使海外貿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南瓜與世界開始發生聯系,南瓜在世界範圍內的開始傳播,南瓜就是哥倫布大交換 (Columbian Exchange) 的主要對象。歐洲探險者把南瓜種子帶回到歐洲後,最初被用來餵豬,而不是作為人類食物的來源, [14] 只限於庭園、藥圃、溫室栽培,供飼料、觀賞、研究、藥用。由於歐洲氣候涼爽,適宜南瓜生長,所以引種後迅速普及。如19世紀末期馬其頓的典型村莊的景致一般無二——四周環繞著玉米田,園子裏長滿了南瓜一類毫不浪漫的蔬菜,塞爾維亞的一個村落少數蔬菜中也有南瓜的存在。 [15]
今天我們熟知的南瓜的英文名「pumpkin」,源於希臘詞匯「pep01n」,是「大型甜瓜」的意思,法國人命名為「pompon」,英國人再轉變為「pumpion」,莎士比亞在他的喜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就提到了「pumpion」,後來美國殖民者?把「Pumpion」進一步定型為「pumpkin」。早期的南瓜並不是像今天我們聽到「南瓜燈」這個詞語時聯想到的圓形的橙色的直立的樣子,它們都是頸部彎曲的品種。在前哥倫布時代西歐的萬聖節通常把小蠟燭放在一根挖空的蘿蔔裏,稱作Jack 's Lanterns,歐洲人移民到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貨源還是雕刻來說都比蘿蔔勝一籌,於是傑克南瓜燈 (Jack-o-Lantern) 開始流行。
傑克南瓜燈
16世紀,歐洲人開始在東南亞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和歐洲的農作物開始傳入東南亞,並進一步引種到東亞、南亞。大量原產美洲作物的傳入,構成了明清時期中外交流的一個重要特點。星川清親的記載是比較準確的:「日本倭瓜(即南瓜)的起源地,大概是從墨西哥南部到中南美洲一帶地區。公元前3000年,傳入哥倫比亞、秘魯,從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古代居民的遺跡中發現有南瓜的種子和果柄,南瓜大約是在7世紀傳入北美洲。1541年由葡萄牙船從柬埔寨傳入日本的豐後或長崎,取名倭瓜。」 [19] 中國學者在日本的記載也可以作為佐證,明亡後流亡日本的儒學大家朱之瑜,在《舜水先生文集·與源綱條五首》中第二首記載:「九月二十日夜,蒙命儒臣野傳賚奉瑤函到仆寓所宣傳臺命,並賜鱖魚壹尾、豕膏壹壺、南瓜西瓜各兩、圓松茸五枚……」 [20] ,南瓜在16世紀中期的日本已經是極其常見的蔬菜了。
歐洲是南瓜離開美洲後最先登陸的大洲,也是南瓜傳遍舊大陸的跳板,歐洲人在新作物南瓜的傳播方面居功至偉;南瓜在亞洲的傳播則奠定了亞洲世界第一南瓜生產大洲的地位,亞洲多國均盛產南瓜,中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南瓜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
[17] http://www.kitchenproject.com/history/Pumpkin/index.htm#Basic
[18]張箭.南瓜發展傳播史初探[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19](日)星川清親,段傳德等譯.栽培植物的起源與傳播[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68.
[20](明)朱之瑜.舜水先生文集[M].卷十一,日本正德2年(1712)刻本.
原文載於《大眾考古》2016年第3期,《科學春秋》獲作者授權刊發,略有修訂。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