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客家人經濟活動感知

華人方言群的移民過程及其早期到達的地點和經濟傾向都反映出其祖居地的情形及地理環境的影響。其實,遷移到一個陌生地方的人們都會偏向於從事自己所熟悉的工作。生活與工作經驗已成為他們親身經歷所獲得的 “知識 ”,並在一定程度上使 他們對陌生地方產生某種“感知 ”(perception)。這種“感知”將影響他們對某個地方或生活條件所做出的“決定”或“判斷”。根據他們的“感知”,移民對新的環境做出適應性的選擇,各自企圖尋找最“理想”的經濟機會,而影響他們的“抉擇”的最大“決定性”因素在於“目的地”的經濟、政治及社會等方面。移民群所選擇的目的地點和他們的經濟傾向都會與家鄉的經濟背景及地理環境有一定的關系。這些早期的選擇與傾向,可能導致了不同方言群的不同經濟參與和遭遇。(文平強,2007,華人移民與環境適應———探討馬來西亞客家人的經濟適應與變遷,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第 10 期,2007 年,頁 19-34)

客家人在馬來西亞及東南亞各地是礦業開發的先驅。從事礦業與客家祖居環境、資源與歷史有連帶關系。位於粵閩贛邊界線地區的客家祖居地,不僅是遠離海岸的山區,也擁有相當藏量及多樣的礦產,客家地區的礦產包括媒礦、鐵礦、錫礦、鉛礦、鎢礦、鋇礦、錳礦及銻礦。1 世世代代以務農為主的客家人,也擁有豐富的采礦經驗。從 18 世紀末期開始,羅芳伯便領導嘉應客家人組織“公司”制度,在西婆羅洲墾荒與開采金礦 (T'ien 1997: 157-167;許雲樵 1976: 277)。隨著荷蘭統治者對西婆華人采取軍事行動後,一些客家人就搬離並移入砂拉越州從事礦業及農業生產。在馬來半島吉蘭丹州布賴地區的客家人可能是在 18 世紀末或 19 世紀初前往該地淘金,他們也很可能是最早遷入馬來半島的客家人 (見 Middlebrook 1933)文平強,2007,華人移民與環境適應———探討馬來西亞客家人的經濟適應與變遷,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第 10 期,2007 年,頁 19-34)

Views: 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