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礪鋒:讀陸遊《入蜀記》劄記(3)

當然,就文學性而言,《入蜀記》最值得注重的是它的寫景。雖然作者並未著意把本書寫成純粹的山水遊記,但是全書中優美的寫景片斷在在皆是,這些片斷常常只是寥寥數語,卻畫龍點睛式地展現了長江沿岸的壯麗風光。例如:” (七月)十四日,晚晴。開南窗觀溪山。溪中絕多魚,時裂水面躍出,斜日映之,有如銀刀。” (卷二)” (七月)十六日……城壕皆植荷花。是夜月白如晝,影入溪中,搖蕩如玉塔。始知東坡‘玉塔臥微瀾’之句為妙也。” (卷二)” (七月)二十二日,過大江,入丁家洲夾,復行大江。自離當塗,風日清美,波平如席。白云青嶂,遠相映帶。終日如行圖畫,殊忘道途之勞也。” (卷三)至於那些篇幅較長的片斷,則儼然就是一篇完整的遊記佳作,例如: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傑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深秋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 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 也。過澎浪礬、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幹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於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卷三)

這一則寫從船上眺望江上孤峰的情景。在長江接近鄱陽湖口的江面上,有好幾座孤島,其中以小孤、大孤最為著名。此則寫小孤及烽火磯、澎浪磯以及無名的一塊獨石。這些江上孤峰都是陡然聳起於江面上的,其共同特點是獨立孤聳,但是陸遊對它們的這個共性的描寫卻絕不雷同,烽火磯是” 突兀” ,無名獨石是” 傑然特起” ,小孤山是” 巉然孤起” ,文字也與所寫對象同樣的變化多姿。此外,烽火磯的特點是石色晶瑩並多洞穴,無名獨石的特點是藤蔓縈絡,而小孤山的特點則是高聳入云,真可謂千姿百態,爭奇鬥艷。如此簡練的一段文字,卻把幾座山峰寫得各具面目,各顯精神,即使獨立成篇,也是一篇精妙的山水遊記。而這樣的段落在《入蜀記》中至少有二三十段,可見陸遊在寫景方面的高超手段。可以說,即使《入蜀記》的文學成就僅僅體現於寫景,它也足以與唐宋古文名家的同類作品媲美。然而事實上《人蜀記》的文學成就絕不僅止於寫景,其中對歷史的思考、對民生的描摹等部分同樣具有深永的文學意味。

從運河到長江,陸遊入蜀所經歷的都是歷史文化積澱非常深厚的地方。多少英雄人物曾在那里叱咤風云,多少騷人墨客曾在那里揮毫潑墨。盡管風吹雨打,浪淘沙沈,但是歷史文化的印痕早已與江山風月融為一體,使自然的美景蒙上了濃郁的人文色彩。陸遊精於史學,對前代的史實了然於心。當他親臨曾經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的地點或目睹前代英傑的遺跡時,當然會情不自禁地發思古之幽情。他在路經武昌時作詩云:” 西遊處處堪流涕,撫枕悲歌興未窮。” (注:《武昌感事》,《劍南詩稿校注》卷二。)引發這種激情的當然不是江山風月而是歷史遺跡,於是《入蜀記》中涉及歷史的內容非常豐富,也就是題中應有之義了。2014-12-10《愛思想》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