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后望书》疏勒河的挽歌 の 一座大壩不值一首詩

絲綢之路斷絕、唐玉門關廢棄之後,城池仍然孤獨地存在了一千多年,人們從未覺得這座故城有什麽妨礙。與今天戈壁灘上孤零零的小方盤相比,東漢至唐代的玉門新關宏偉壯觀,內涵也更加豐富。關城依山傍水,烽燧簇擁,輻射開來的南北幾條大路,在殘山疊嶂間繞行,曲折幽勝。如果保存到今天,唐玉門關實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無與倫比的旅遊勝地,其價值無法估量。

疏勒河流過雙塔堡後,殘山蜿蜒的峽谷漸漸收窄。“兩岸山促,河嚙南山之趾”——在這里,山和河都是有靈性、有生命的活物,河水像漫遊的魚們,喋喋地擊拍著、唧咬著大山老人的腳趾。


清冽的雪水浸潤不出理性。悠揚嘹亮的羌笛已成絕響。


唐玉門關的厄運猝然而至。理想高揚、人聲鼎沸、幹勁沖天、機器轟鳴的年代,其實也往往是最缺乏想像力、最沒有卓識遠見的歲月。當代一些水利專家鷹一般銳利的“慧眼”,讓人不得不佩服。即使西北荒漠上相對高差不過幾十米的風蝕矮山,也看出了宜於建築大壩的“價值”,疏勒河難逃橫截的命運。1958年,在全國興修水利高潮中,疏勒河中遊修建了一個面積很大的平原水庫雙塔水庫,從此,唐玉門關被沈入水底,完全淹沒了。


據說,修建雙塔水庫主要是為了灌溉。


雙塔水庫為甘肅省第二大“平原水庫”,蓄水量2.4億立方米,為疏勒河年徑流量的四分之一,水面幾十平方公里。這麽大的水庫,灌溉的耕地不過10多萬畝,受益人口也不過幾萬人。

其實,即使未建水庫,自古以來,疏勒河沿岸就是屯墾之地。灌渠眾多,綠洲平疇,沃野村舍相望,雙塔堡下遊灌溉的農田也有數萬畝。修建雙塔水庫大壩,只不過是把傳統水利變成了“現代水利”,把下遊灌區的農田,移並到了上遊。疏勒河下遊沿河大片的草灘綠洲,包括敦煌境內的漢小方盤城一帶的生命之源,從此斷絕。


即使水庫非修不可,選址建壩能不能作一些調整,把唐玉門關保留下來?


讀懂玉門關所在的河谷、讀懂絲路上的河流與河谷,需要特殊的學者大師——歷史長河中的“水文”,不是目光如豆,淺薄如草,急功近利者所能認識的。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荒漠地區,夏天最高氣溫可達46度,在烈日的曝曬下,蒸發量高達2000毫米,而年降雨量只有五六十毫米,可以忽略不計。有時烏云密布,雷聲隆隆,而雨未落到地面就已經蒸發。雙塔水庫修建後下遊常年斷流,地下水位嚴重下降。故地頓失舊容顏。沿河樹林灌木、蘆葦冰草等原生植物枯死,綠色盡失,一片衰敗。雙塔水庫也成了疏勒河的“終點湖”,水質開始惡化,礦化度加劇。若干年後,雙塔水庫會不會成為一個鹹水湖?雙塔水庫為平原淺型水庫,面積大,年蒸發和滲漏損失極大,達總蓄水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大量損失的疏勒河水甚至形不成一縷云煙。


每年春、夏、秋,雙塔水庫引水灌溉後,水位降低。這時,唐玉門關城遺址就會出露,大方磚、灰陶片到處散落著。雖然經過幾十年水淹,仍殘存著漢唐夯土版築的城垣,有的雖已坍塌,但仍堅固如鐵。

蕭蕭寒風中,呆坐良久,捧一掬疏勒河水擦擦臉。極目寥廓蒼茫的地平線,落日陷入了烏云,金光斂盡。在迷蒙空冥中,古老的烽燧剪影隱約可見。我想,把這座亂石山中的大壩與一首寫玉門關的唐代詩人的佳作相比,誰更久遠、誰流傳得更廣?

不能說,一座大壩不值一首詩?

Views: 1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