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也談“中華文明歷史上曾長期領先” 3

西方執精神界牛耳的基督教提倡否定現世關心來世,對人世間一切均無興趣,這樣一種價值取向也不利於科學技術的發展。這種取向在其誕生時代即羅馬帝國後期與中世紀千年黑暗時期流行可以理解,在中世紀後期新型城市文明興起市民經濟繁榮人們重新對塵世生活和探索自然充滿興趣之時,仍執著於此就可能成為障礙,如教會對伽利略與哥白尼的審判臭名昭著。所幸市民經濟的力量非常強大,後來新興的市民階級借助於覆興古代洋溢著理性主義精神的文化而使自己的精神得到伸張,這樣一種精神伴隨新型城市文明興起並通過文藝覆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得到進一步傳播,為科學家創造精神的成長和科技革命的到來準備了條件。

第三,經濟利益的推動與相關機制的形成 。科學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推動特別是資金方面的幫助,技術的發展更加如此,因其能帶來直接的實用價值,更與人的利益密切相關。這裏說的推動主要指政府和權貴、富商在政策與資金方面的支持,而利益驅動主要指技術的運用同市場運作聯系到一起,即技術的提升改進不僅要提高效率而且要通過此獲得更多的市場利益,即賺更多的錢。顯然這兩個現象在我國古代並不突出。因為精英階層對此不感興趣。西方基督教文化對金錢與技術也無興趣,但中世紀新型城市的市民經濟卻主要靠經商賺錢立市和發展,因此對科學技術功利方面的價值非常看重,給予大力支持實屬當然。培根曾這樣表述精英對科學的態度:“科學的真正的和正當的目的就是人類生活要用新發現和新動力豐富起來……在所有能給予人類的利益當中,我覺得沒有比得上發見新技藝、天賦和商品來改善人那樣重大的了。”笛卡爾也說,要找到一種洞察自然奧秘的哲學用於適合的目的,“如此我們就成為自然的主人翁和占有者了。這非但有利於發明無窮技巧,使我們能享受地球上的一切成果而無患,而且主要地有利於保持健康。”(【英】貝爾納著《歷史上的科學》第252-254頁,科學出版社1959)1627年培根建議成立一所科學院,來推行科學的應用於發展。1662年查理二世批準成立皇家學會,其任務和宗旨是“增進關於自然的知識,和一切有用的技藝、制造業、機械作業、引擎和實驗從事發明”(【英】梅森著《自然科學史》第240頁,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所有這些都有力推動科學革命時代的到來。

工業革命的出現更離不開經濟利益的驅動。如所周知,這樣一種利益驅動的機制就是資本主義制度,包括工人與資本家的雇傭關系,用馬克思的話說,貨幣資本出現與勞動力變為商品及生產目的是賺錢盈利的制度體系,還有種種技術與制度的變革,包括從手工作坊到現代工廠制度的演變,股份制、覆式簿記和現代會計制度的出現,及差不多與此同時先後出現的蒸汽機——動力的革命,紡織機——機械的革命,鐵與煤大規模運用——材料與能源的革命。所有這些變化匯聚到一起,構成了科學革命與工業革命的洪流,使現代化運動蔚為大觀,並不可逆轉。

總之,科學革命與工業革命在近代歐洲出現並非偶然,它絕不是經濟總量簡單疊加或單個技術成果堆積之結果,而是一系列因素經過長期累積和良性互動並在理論、技術、制度和觀念等重要方面產生突破的結果,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皆備的結果。審視我們的歷史與文化,在經驗層面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先人並不落後多少,某些方面也可以說領先,但若上升到理論層面和從更大的社會範圍來看我們科學技術發展的條件有明顯缺陷和短板,這些缺陷與短板制約和限制著我們的文化未能產生更大的跨越,成為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正因為此,我們似不能從整體角度輕言自己科學技術歷史上曾長期領先。


文明長期領先說似是而非

科學是文明的產物,也是文明的有機構成,考察科學發展離不開對文明整體的考察。如所周知,在許多人那裏科技長期領先說演變成文明長期領先說。這也說明科技與文明的關系非常密切。必須從更為宏觀的文明角度進行考察才能把問題說透。

何謂文明?文明是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的總和,包括物質的與精神的,舉凡與人之為人的活動有關的一切如社會形態、制度建構與生產關系、價值觀念、文化生活、精神與和物質財富的創造等,無不涵蓋其中。若分門別類則可把之更細地區分為經濟、政治、宗教、道德、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審美方式生活方式等諸方面。對人類說來每個方面都不可缺少和非常重要,都從各種角度和領域體現與印證文明的發展進步,當然,各方面之間也相互影響。一些人從科技領先推導到文明領先,邏輯上是有可能性的,問題在於內容與事實相差甚遠。關於科技領先說失之片面前面已經談及,這裏再談談文明領先說之不能成立。

先考察領先的含義。何謂“領先”?領先是個時間概念,前與後,前為先;對文明說來也是發展程度概念,高與低,高為先;進步與落後、發達與欠發達,進步與發達為先。但所有這些都是相對的或相比較而言的。比較要有一定的坐標與參照系,從此出發方可比較。否則,先與後無從談起。從此角度看文化多元說很有道理,即認為所有文明和文化都是各自時代與環境的產物,相對於其所處的特定歷史條件都有其存在理由,亦即都能從中找到存在的根據。而且既然各有各的特點且情況不一因此不同的東西無從比較。不同文明應相互尊重,每個文明都有其獨特之處,有其長,也有其短。不能離開這些具體條件對文明妄加比較,更不能隨便斷言誰先誰後孰優孰劣。因此較為穩妥的說法是東西文明各擅勝場。

這種觀點確有其道理。就本人而言,對中華文明所長除眾所周知的四大發明和文學藝術外還非常推重孔孟先儒的道德主體性學說,認為這樣一種主體性學說突出了人的自我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其理論價值似不在西方古代大哲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學說之下。至於他們的一些論述後來被歷代禦用文人改造成為專制帝王統治合法性論證的理論那不是他們的錯。的確,當東西方文明在各自地域獨立生長的時候相互間無從比較,但近代以來現代化浪潮風起雲湧且出現西學東漸東西方文化碰撞相互之間不比較也得比較了。西方列強用長槍大炮也用汽車輪船和機器大工業生產的廉價商品還有他們的文化觀念向世界各地進攻與輸出,比較就自然而然發生了。也就是說,當現代化浪潮席卷全球之時,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會出現比較,而且是從現代化角度進行的比較。這種比較肯定會發生,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意識到還是未意識到,比較時刻都在發生著。這是我們現在進行討論的前提與基礎。從此視角考量,我們的文明是否在世界上曾長期領先,直到16、17世紀西方科學革命興起才被追上乃至後來落後挨打?非也。從現代化角度看這樣一種長期領先的狀況並未出現,可以說這是一部分對西方歷史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的學者之主觀想象。領先不領先看比較的角度。若是人口角度我們現在也是領先的;若是某些技術如從四大發明角度看我們曾經領先,甚至從單純經濟總量或生產出來的物質財富角度看我們也許在某一時期也是領先的,如7世紀到10世紀的唐朝,正值西方中世紀千年黑暗,與我們的大唐比肯定不行。但在此之前和之後似不能輕言領先。因為之前的古希臘羅馬文明非常燦爛。

Views: 1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