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野心的牢籠

人被物欲所牽,就等於被羅網所系,

執迷於名利和野心,就無異入自己於牢籠。

欲望和野心,會催促著自己想要占有更多名利。人一旦陷入野心的溝壑,就爬不出來,成為物欲的囚徒,失去開放自由的心情,即使你擁有許多名望,也一樣快樂不起來。但是人們只要想到擁有,無論是名是利,總是多多益善。事實上,野心愈大,失去的自由也愈多。

不久以前,我到南投的玉佛寺為教師學佛營的學員講課。當晚,見如老和尚也在那兒。夜裏,我們同住寮房,兩人就閑聊起來。老和尚不但解行好,更是精研梵唄,多年前我在凈空法師門下學華嚴時,也曾向見如法師學習華嚴字母唱頌,受益良多。從梵唄到咒語,從內修到靈驗,我多所請教。老和尚也一一為我解說開示。從放下到清凈,從簡樸到自由,從空到智慧的開展。他說,“這些般若的法門,也離不開秘密意。”於是,他為我解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他說,孔雀明王法會,進行至精誠處,會現孔雀開屏的靈驗。

我對這類靈驗,聞所未聞;對於《孔雀明王經》也未曾讀過。見如法師於是送我這部經,我順著翻閱下去,發現大部分是咒語。我看不懂,自然不了解經義。於是我問,“此經宗旨如何?”他說了一個故事:

佛陀在無量劫前,曾經是孔雀王:有一天,他連同其子民,被國王布下的大網所捕,送進牢籠,等著被宰食。國王要把它們養肥,每天餵養豐富的食物。每一只孔雀都毫無警覺,拚命的吃,大享口腹之福。孔雀王對它們說:

“你們不該貪婪於口腹之欲,國王養肥了你們就是要予以宰烹。給這麽多好的東西,就是要吃你們的肉。要少吃,要節食,不可貪婪享福。”

孔雀王苦口婆心的勸導,肯聽從的孔雀寥寥無幾。但佛和幾只孔雀堅持節食,它們吃的極少,僅夠維持生命而已。有一天,孔雀王知道自己和幾只節食的孔雀,已經瘦到一定程度了,便從牢籠的柵欄空間擠身出來,得到自由,飛回去自己的老家。臨行前還叮嚀其余的孔雀:

“記得!簡單節食就可以從牢籠中解脫出來。要不被物欲所迷、不被物欲所牽,要簡單才能解脫。”

見如法師接著說,這部經的宗旨就是解脫之道。人被物欲所牽,就等於被羅網所系,執迷於名利和野心,就無異入自己於牢籠。人們以貪多務得,逞強鬥勝,表示自己有成就,有能耐。事實上,貪執之心是痛苦和墮落的根源。

我聽完他的講述,即有所悟。於是又問,“如果大家都如此恬淡,社會怎麽能進步呢?”他說:

“恬淡不是不精進,恬淡是自奉簡約,而心胸寬敞。大乘佛教是精進而布施,並非精進於自恃。恬淡寡欲,心智自由清朗,能為更多人做事,這是悲智雙運。”

佛法能啟發人生者不可盡言,從心理衛生的觀點看,欲望多者,快樂減少:野心大者,必陷入牢籠而不得解脫。我從事心理咨商和教育工作多年,所見陷入煩惱痛苦的個案甚多,就像困在牢籠裏一樣,他們的心靈被物欲填鴨得臃腫不堪,飛不出來,當然也解脫不了痛苦。


老實學做自己



佛與眾生是不二的;

當眾生醒覺到自己,回到他自己的自性時,

他自在了,他是覺者,他是佛。

有一天我正要踏進華藏講堂講《華嚴經》,一位居士很誠懇地在門口向我行個禮。他問道:“老師!我怎樣做才能像你一樣?”我被他那誠摯的表情所感動,及時佇足很誠懇地回答他,“你怎麽樣做都不會像我,更不會成為我。因為你的人生使命就是要成為你自己,這才是如所從來,才叫如來。”我接著說:

“也許你很希望學習像我這樣講經;當然,你必須努力讀經修行,必須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體驗印證,打開自己的慧門。但你將來講經說法,不會跟我一樣,因為講經是契機應緣的事,必須依經法大義,隨緣開示解說,一切要從心中流露出來。唐朝巖頭禪師答覆雪臯說:‘假如你要宣揚大教,必須一切言行都從自己胸襟中流出,去頂天立地而行。’你有你的職業,有你特有的因緣,就像有的人出家為法師,有人在家為居士,有人當老師把學生教好而證道,有人在工商企業中現菩薩身度人。要依自己的根性因緣、職業、興趣、能力去實現人生。切忌把自己變成別人,不必跟別人比,也不必模仿別人,而要活出自己的如來。”

如果你是一位工人,你就好好做一位快樂的工人,因為你不是總經理;如果你是總經理,那就當一個稱職快樂的總經理吧,因為你不是董事長。你活在你現在的角色之中,必須清楚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角色功能。依自己的特質去修行、去實現、去開悟證入。唐朝的洞山禪師說得好:

“眾生諸佛不相侵,

山自高兮水自清,

萬別千差明底事,

鷓鴣啼處百花新。”

佛與眾生是不二的;當眾生醒覺到自己,回到他自己的自性時,他自在了,他是覺者,他是佛。山高水清,各自表現了自己的特質:萬別千差,卻都如如平等。馬祖大師說:

“即心即佛。”

那是指依醒覺的心去實現自己的因緣,這就是成佛之道。因緣可以不同,覺性則無二致。每一個人都應該依自己的因緣如是自在的生活,這是佛的教誡。後來,馬祖的弟子又問道,“什麽才是修行的要訣”時,他卻倒過來說:

“非心非佛。”

人若不能了解自己,不肯接納自己,而一味追求讓自己變成別人的模樣時,就會削足適履,貶抑否定自己,將會產生自己跟自己疏離,變得寂寞和不安,造成焦慮和無明煩惱,這就是馬祖所謂的“非心”。非心當然就“非佛”。因為他不是覺者,而是虛妄與迷失。

人註定要活出自己的如來,如果有人跛了一只腿,他老抱怨不健康的一只腿,便會飲恨終身;如果他活個現成,看看自己還有一只腿可用,有一雙健壯的手,還有能正常思考的頭,那麽他會振作起來,覺得自己大有可為,而快樂起來。這個能讓自己省察到自己,如實開心的生活,就是禪的根本教誡之一。

Views: 1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