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以英國為基地的工藝美術運動發生了從大批量生產到歡迎慢速的、注重細節的手工藝產品的轉向。在工業世界的城市里,精疲力竭的都市人在農村的田園式生活中找到了慰藉。理查德·傑弗里斯以寫作小說和有關英國令人愉悅的牧場回憶錄為職業,而德國的卡斯帕·大衛、法國的簡·弗朗索瓦·米勒和英格蘭的約翰·康斯特布爾等浪漫主義畫家,其畫布里充滿了令人寬慰的田園風光的主題。都市人渴望有時間到世外桃源休憩、充電,這有助於現代旅遊業的興起。到1845年,英國湖泊區的外來旅遊者超過了當地的羊的數目。

19世紀晚期,物理學家和心理學家開始提醒人們注意快節奏的害處。1881年,喬治·比爾德以其《美國的神經》一書使這一話題的討論延續至今。該書批評快節奏生活引發神經痛、牙痛、掉頭髮等疾病。喬治·比爾德辯解說,現代對守時的困擾,分秒必爭,使每個人都感到"幾分鐘的拖延或許能毀滅終身的希望"。

 

三年後,詹姆士·克賴頓·布朗爵士將英格蘭的腎病、心臟病和癌症所致死亡人數的急劇攀升歸咎於現代生活的快節奏。1901年,約翰·戈登創造"急躁症"這一新詞,用於描述包括急躁、行動快速、衝動等症狀的疾病。一年後,法國人加百利·奧古斯特預見現代環境主義即將出現,並提醒人們,人類對速度的盲目追求必將加快世界原煤儲量的損耗,他指出:"在我們生存的時代,為了提高旅行的速度,我們甚至不惜燒掉自己的後路。" 

早期的速度批評家提出的一些恐懼顯然是荒謬的。醫生們曾宣稱,如果乘坐蒸汽火車,就會被氣壓碾碎;瞥見快速跑動的火車頭,人就會發瘋。19世紀90年代自行車普及時,有人擔心騎車在風中疾馳將導致永久毀容,或催生"自行車臉"。倫理學者警告說,自行車將使年輕人墮落,因為他們遠離監護人刨根問底的眼光,去享受浪漫的幽會。然而,不管這些擔憂多麼滑稽,但很顯然,在19世紀末,速度確實造成了死亡。每年數千人死於自行車、汽車、巴士、電車、火車、汽船等與速度新記錄相關的事故。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大膽抗議摧殘人性的速度所帶來的影響。1908年,法國作家米拉波注意到:"我們的思想、感覺和愛情就像旋風一般……我們同身邊的一切不加協調,而只顧自身不停地跳躍、舞蹈和飛奔。"在整個20世紀,人們對速度崇拜的抵抗有所增長,並開始匯入更廣泛的社會運動。20世紀60年代的反文化運動激勵著數百萬人放緩速度,尋求更為簡樸的生活。類似的價值觀促成了志願儉樸運動的誕生。20世紀80年代,以紐約為總部的潮流研究所認定一種名為減低速度的現象,這一現象意味著以更為鬆弛的、抵制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替代高收入、快節奏、令人高度緊張的生活方式。與嬉皮時代的減速者不同,放慢節奏的人與其說是受政治、環境因素所驅使,不如說是為有價值的生活欲望所驅動。他們甘願放棄金錢,以換取時間和節奏舒緩的生活。據總部設在倫敦的一家市場調研公司數據監控公司的預測,放慢生活節奏的歐洲人將從2002年的1200萬上升到2007年的6000萬。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