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羚羊寺占地面積30畝。該寺階下昔有一松,為衛邑所僅見。相傳,林木與寺松之聲相和,殊動人瀟然出塵之想。大雄寶殿、玉皇閣、配殿、齋房、戲臺以及僧塔等,組成一個錯落有致、雄偉壯觀的古代佛教、道教建築群。玉皇閣拔地而起,高入云端,雕梁畫棟,飛檐勾角,為整個建築群最高點。此閣沿山勢拾級而上,凡三層,氣概不凡。大雄寶殿,為該寺的中心建築。中國佛教建築審美特點在該寺有充分體現。該殿氣勢宏偉,殿堂軒昂,兩側陪襯著回廊配殿,加之對面高大的天王殿與之遙相呼應,使之雖高大而不離群,居其中仍極顯赫。寺門北向而開,出寺門便是一座高大寬敞的戲臺,每逢農歷四月二十日、七月十五日盛大廟會,民間藝人爭相登臺獻藝。山門外兩株挺拔的新疆古楊,恰似衛士一般日夜守護,使羚羊寺極顯肅穆莊嚴。出寺門向北200步之外,是該寺歷代僧人的葬塔。塔身呈圓錐形,雖不高大但有氣勢,至新中國成立時保存完好者仍有3座。塔旁有深井一口,井水清涼甘洌。寺內各殿以及玉皇閣均有雕塑。無論是天王、羅漢、菩薩,還是佛陀、玉皇,均各具特色,生動逼真。群塑中尤以大雄寶殿釋迦牟尼坐像突出,丈八金身,偉岸慈祥。各殿堂繪有彩色壁畫,內容取自三國、西遊,而更多則是佛教本生故事,畫面生動,人物鮮活。這些雕塑壁畫,雖出自民間無名氏之手,卻也深得中國傳統雕塑繪畫的要領。
羚羊寺依山傍水,羚羊壽渠、羚羊角渠與之相距不遠。黃河離寺約2.5公里,奔騰呼嘯,東流而去。羚羊寺所在的月牙形大灣,恰似前伸彎曲的巨大雙臂,梨楊棗杏園林相望。清尹光宗詩云:“春郊選勝過羚羊,謖謖松濤疊韻長。滿目園林皆畫景,綠陰閑憩傲羲皇。”住在這幾百畝綠色大園里的羚羊人,家家門前飛蝶,戶戶中堂飄香。明人有詩曰:“羚羊山勢壯邊州,每到斜陽翠欲流。偏使幽人頻注目,拋書攜酒獨登樓。”的確,羚羊寺的景色著實迷人。農歷四月二十日廟會,恰是棗花盛開之時,十里花香,人不醉山醉;兩條大渠,水不流人流。羚羊抵角的美麗傳說,浸透在古剎勝境的夕照松風之中。
羚羊古寺,毀於明代萬歷年間,後為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重建。現在寺內的一口大鐵鐘鑄文:羚羊寺住持僧明月及徒真聖、真江、真成、如江、如海、性空,管堡百戶馮進、生監萬秉全等,請涇陽縣金火匠陳加奎,於明朝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鑄鐘兩口。這樣看來,羚羊寺鑄鐘之前僧眾已不少,寺院已有相當規模。爾後,幾經修復擴建,至20世紀60年代初,形成上述景況。
400年來,羚羊寺的佛會香火延綿不斷,羚羊古洞的傳說、羚羊夕照、羚羊松風的勝景,聞名遐邇。以此命名的渠有:羚羊壽渠、羚羊角渠、羚羊夾渠;以此命名的學校有:羚羊學校;以此命名的地方有羚羊村。然而,新中國成立前,由於戰亂,民生雕敝,羚羊寺一度瀕於倒塌。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極為重視民族宗教,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有關部門先後選派大禪、法定、乘慧、湛元等沙門,常住羚羊寺,保護古跡,延伸佛理。因而,羚羊寺的晨鐘暮鼓一直鳴響不斷。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實。經有關部門批準,羚羊寺確定為佛教活動場所。1986年春開始,在包福等人主持下,用4年多時間,募集資金20多萬元,在舊址擴建起一座嶄新的羚羊寺。
新羚羊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天王殿、門樓、戲臺南北走向,沿一條中軸線漸次展開,既保持著原寺風貌、框架結構、總體布局,又有新的突破。它隨山勢而建,門樓殿堂步步登高,一座比一座軒昂。寺門北向而開,門外是一寬闊的廣場,廣場盡北頭是潺潺的羚羊渠。仿古大戲臺建在羚羊渠畔,坐北向南,與寺門樓相對而立。越廣場拾級而上,便是羚羊寺磚木結構的古式門樓,門樓左右護持著對稱的鐘鼓樓。走進門樓,是該寺的第一進大院,院內青磚鋪地,四角飛檐,南北敞通的天王殿,既是第一進院的後衛,也是第二進院的前導。穿天王殿而過,迎面便是氣勢宏闊的大雄寶殿。該殿前有卷棚,側有配殿、齋房,組成了寺的中心點。寺內各殿,塑像生動逼真,加上里外墻壁的繪畫,使得兩進殿院神聖而肅穆。
目睹新建羚羊寺,回顧它幾百年曲折坎坷的歷程,讓人百感交集。現輯錄本籍文化名流謝保國先生於新羚羊寺破土動工時所撰長聯一副,以紀勝略:
南青山北黃河,莽蒼蒼一川碧波,居中領勝,總攬風騷,月牙灣四季飄香美畫中,悠悠然,人心醉天地自醉,妙在自然界;
前四朝後百代,忽閃閃轉瞬即逝,興衰際遇,飽經滄桑,羚羊洞再現夕照真福地,壯壯哉,水長流樹木常綠,功成群眾手。
水車系古老提水灌溉工具。在本市沙坡頭區境內,自黑山峽至常樂鎮的黃河沿岸河灣,共建有10余架水車,其中尤以常樂鎮河灣水車規模最大且馳名。常樂鎮的張家營子以“水車”而得村名,臨黃河建有水車6架,其中4個車的叫張家水車,2個車的叫李家水車,均建於清代,距今約有300年的歷史。水車直徑12米,有碗口粗細的12對木撐,周邊等距裝有48個矩形水斗,憑借水流沖力而轉動,升高時舀水人斗,下降時水瀉人槽,接引渠道,灌溉稼穡。
水車是農耕文明的見證,黃河文化的符號。中衛民謠云車輪滾滾,車水淙淙……過去,你流出的是淚,飽含著莊稼人的艱辛;如今,你流出的是乳汁,哺育著美麗的新農村。”水車作為傳統生產工具,雖已失去了往日提水灌溉功用,但隨著旅遊產業興起,遂成黃河岸邊一道人文風景。目前,在中衛市區香山湖、沙坡頭旅遊景區新建水車數架,直徑為8米左右,河流車轉,輪動水瀉,美雅壯觀。
寺口子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宣和鎮南20公里處,南依香山,北臨衛寧平原,擁有面積10平方公里,經由農民企業家吳自升傾注十年之功創辦,現已建成集險、幽、奇、絕於一體的自然風景旅遊區。寺口子古稱“北海”,重嶂疊黛,山道奇險,為鎖扼固原、平涼、西安等地的咽喉要道。存有“蘇武牧羊”遺跡。歷史上,因其所處地理屏障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如今,得天獨厚的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皆備,加之人文典故、歷史傳說,致使寺口子成為中國3A級旅遊勝地、全民健身基地。
皮影戲中衛人把皮影戲稱作“牛皮燈影子”。關於皮影戲的起源,歷來說法不一。相傳春秋時,孔子率門下弟子周遊列國,欲通過講學布道傳播禮儀,怎奈時運不濟,不為重視,被困於陳國達七天七夜,食盡水竭,人困馬乏,瀕臨危境。當時有弟子勸以賣字謀生,孔子無奈只得依計而行之,然以讀書人身份行此事終感羞愧,便以紙遮面,令師徒脫困,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帳後燈下模仿此舉,逐漸演化成後來之皮影戲,且誕生了“隔紙賣文”典故。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