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芳《印尼西加里曼丹華人史》(17)

第五章、探討有關“戴燕國”(戴燕即現今大院)

 

戴燕(大院)具特色的萬隆船和欄登 中華學校舊址 大院市鎮 作者攝於 2011 年婆羅洲華人史(James R.  Hipkins) 撰,張清江譯闡述有關戴燕國的問題時寫道:“除了蘭芳大總制以外,尚有戴燕國之成立。這個王國純粹是為了羅芳伯手下最能幹的副官吳元盛將軍而建立的。吳元盛統治下的戴燕,有如一個封建國家。”

《海錄》中又載:

“戴燕國在崑甸東南,由崑甸南河向東南溯回而上,約七八日至雙文肚,即戴燕所轄地,又行數日至國都。乾隆末,國王暴亂,粵人吳元盛因民之不悅,刺而殺之。國人奉以為主,華夷皆取決焉。元盛死,子幼妻襲其位,至今猶存”

根據上文敘述,戴燕是一個封建國?

作者的祖父梅縣人,19 世紀也因黃金夢離開家鄉來到南洋,在卡江 Sungai Kapuas 的戴燕(以下稱大院)現印尼文名稱 Tayan 附近森林,開荒種植甘密園,獲得非常可觀的利潤,三兩年回國一次,看望家鄉的親人。

大院僅是一平方公里多的小島,市中心大多是梅縣客家人,華人人口約 300 人,四周靠河邊有少數馬來由人和馬都拉人。1965 年前大院很繁榮,有大院中華小學,青年組織籃球隊,非常活躍。九卅事件後因遭受到排華反華的影響,華文和一切活動被禁止,生活坎坷,不少人遷往雅加達。

記得大約二十世紀 50 多年代,大院還保存村社制度形式,在羅芳伯時期,大院是他的管轄區,羅芳伯委任一位客家華人封作老大,他是大院地方代理人。大院人都非常尊敬這位以後接任的老大,老大娘是作者家常客。各地區直到上侯等地還保留羅芳伯當年一手制定的村社自治領導,領導人都是客家人,直到 1965 年後不再有老大之稱。

根據高延(J. J. M. de Groot)《婆羅洲華人公司制度》書中記載:“沙壩港口一帶唐人不敢在此來往,為了打通此港路,羅芳伯派吳元盛和張阿才前往高坪開仗,羅太哥引兵接仗。後來不安分子的頭班芝蘭使打退至萬那,萬那又不安分了。羅太哥又攻打新港,築寨六處,把班芝蘭使打圍困在核心,相持九個月。吳元盛軍挖地洞直到大寨地下,搖動了寨柱,驚嚇了寨里的使打連夜逃跑,後來使打特請坤甸士丹向羅芳伯要求願立和約,以三八為地界,士丹用竹劈開刻字,插為地界,以後就不再有擾亂了。”他這里指的是通往大院的路,過往客常受到侵擾,羅芳伯便下令派兵以恢復自安。

作者記得小時候,大約 1957 年代,作者之兄長和一些年輕人,因聽說附近有羅芳伯軍隊的作戰地洞,非常好奇,便結隊去探索,回來後滿身是泥土,他對作者說確實見證了在大院郊外幾公里處有個地洞,地洞的很多地方已經倒塌,但是還有一段還完好,他們爬進洞里面,看見羅芳伯兵遺留下來的破盤殘刀等,好的盤碗都被人拿走了。

1779 年間大院出現過暴亂,寨主挑撥當地人發起種族事件,華人在這一帶居住和路上很不安全,為了平定騷亂事件,鎮壓壞寨主的胡作非為,讓大家安居樂業,羅芳伯派軍師吳元盛率領軍隊到大院,不便在陸上行動,於是準備進行地道戰, 因此挖掘地道,在這寨主沒防備的情況下來個突擊。地洞很長,地洞直接挖到寨主王宮下。後來即將完成之際,不料卻挖到王宮底下搖撼了王宮的柱子,嚇跑了寨主,後來向羅芳伯求和,從此不敢再擾亂華人了。

高延書中記載也是大院人的口頭傳說相吻合,但是不曾聽說吳元盛建戴燕國的故事。15

據吳元盛後代提供的手抄本族譜中,並沒有提到吳元盛在婆羅洲建國一事,更遑論王位世襲了。事實上,吳元盛只是羅芳伯的一員大將,成功平息大院之亂後,受命長期駐紮該地,保證地方綏靖。吳元盛後人仍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坤甸三興公司擔任家長(主管)的吳欽樓,就是吳元盛的嫡傳苗裔。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