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保護才能~寫作界口耳相傳的“寫作聖經”(15)

卡夫卡與觀念藝術

“想象”這個概念,一度曾被許多作家認為是“最重要的”。經由拉美“爆炸文學”、“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以及“幻想美學”的代表博爾赫斯的作品在中國的盛行,“想象力”則被尤以“先鋒派”為主的一代作家視作“第一素質”。一時間,“神奇”、“好玩”、“有意思”成為評判作品的重要標準。於是,作為二十世紀世界文學的標志性主題,“荒誕”總是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哪怕這些讀者由於他們的生存文化背景的“殖民化”而只是盲目跟從。

一個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只大甲蟲;土地測量員千方百計想進入城堡,但他繞來繞去,始終就是不能如願;號稱“饑餓藝術家”的人坐在籠子裏,讓觀眾參觀他的“饑餓表演”……這些離奇的事情看來的確是夠好玩的。然而卡夫卡的作品未免簡單得只剩下“象征”了。說到象征,我們立即可以想到美國藝術史家伯納得·貝瑞孫為海明威《老人與海》裏的象征問題的辯護:“……真正的藝術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藝術品都散發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貝瑞孫這段論象征的話事實上說明了“觀念”與“藝術”的本質性區別。觀念藝術家,他們的主題再大,都不可能超出其觀念的指涉範疇;而真正的藝術家,無論他們在作品中寫不寫到觀念,它們撞擊的是我們的整個心靈,當我們具備概括觀念的能力而又無法將其“中心思想”概括出來的時候,這就是藝術。

事實上,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性質:觀念藝術家的目的是觀念,而藝術家的目的是美。然而更容易令世人接受的正是觀念藝術,因為人們更容易懂得具體的、指向性明確的、針尖般清晰的道理,而美,太“淩空蹈虛”了。正如顧城所說:“你可以采來玫瑰,但采不來玫瑰的香氣,只有跟春天在一起,你的手上才永遠有花朵。”而觀念藝術家關心的正是他們要去采摘的花朵而已。他們的作品將隨著花朵的枯萎而失去光澤;只是這光澤常常並不在人們概念中的“短時間”內消失,我們才不能將它們真正辨別。

卡夫卡的時尚性在於:二十世紀文學是“荒誕”的文學;而卡夫卡正是後人“突然”挖掘出的“荒誕鼻祖”。由於物質和經濟的重要、權力鬥爭的激化、人口數量致使人類生存的相互傾軋等矛盾仍將長時間存在,人類感到自身的卑微、渺小、委瑣以及感到身處的世界是如此荒誕的處境也將長時間延續;與“荒誕”這一主題相關的文學藝術也許也將長時間地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人們擁護它們的重要辯護詞也主要是“它們對資本主義社會下人的處境的揭露”。然而,“荒誕”作為一個特定時代的主題和觀念,它必將要過去,到那時,凸現“荒誕”的文學也將成為歷史長河中微微的一頁。

1999年10月13日

Views: 7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