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光:中國為何要布局“一帶一路”大戰略?(1)

一、開場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如何理解一帶一路。我準備了三個小時的課件,我要壓縮一下,我盡量把只有企業感興趣的內容壓縮,留下更多文化方面的內容。

剛才在會客室裏,王玲書記還有其他的經貿大學教授介紹了經貿大學牽頭全國100個高校自2011年開始做絲綢之路的調研和周邊國家的研究,做得非常出色,變成了團中央的一個項目。幾位老師也特別強調,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下面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可能是來自文化甚至是文明的沖突,所以我今天更多是圍繞一帶一路的文化和文明的建設這個方面重點給大家討論一下。


我主要講這幾方面:

一是,絲綢之路與中國的前四次崛起。習近平同志十八大上任之後,首先提出了中國夢,大家對中國夢的解釋是中華民族的復興。既然是復興,那就說明中國歷史上有過崛起,或者有過中華民族的復興。這樣的一個中國夢和歷史上的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復興,跟絲綢之路是什麼關系?我給大家簡單回顧一下。

二是,“一帶一路”這樣一條新絲綢之路路在何方?現在有關一帶一路的會議很多,但是無論從官方到學界到媒體,發了很多文章,但是,具體的路線圖並沒有描繪清楚,今天我給大家繪一個。

三是,跟大家談一下一帶一路,或者是新絲綢之路的現實含義和價值在哪裏。

四是,跟大家談一下一帶一路面臨的兩大挑戰:來自美國的挑戰和來自伊斯蘭世界的挑戰。

五是,面對挑戰,我們經濟上的對策。這方面的內容我略微提一下。

六是,面對挑戰,我們文化上的對策。這是我要重點講的內容我提出的文化上的對策是建立一帶一路文明圈。上個月在中信基金會的一帶一路論壇上,我做了一個發言《建設一帶一路上的文化強國》,這篇文章後來發表在《人民日報》主辦的《人民論壇》上了。

七是,在我的上述分析和描述後,我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通過一帶一路,重新定位中國與一帶一路文明圈國家的關系。我把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畫了一個橢圓形圈,稱其為“一帶一路文明圈”,而不是亨廷頓所預言的這個地區必然會發生儒家文化、伊斯蘭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之間的文明沖突。

最後我要給大家分享中巴經濟走廊考察案例。中巴經濟走廊是習近平同志親臨伊斯蘭堡見證簽署的,投資高達460億美元。是一帶一路最大的項目。如果加上未來的電力走廊投資,可能會超過1000億美元。亞投行工作組的一個副組長有一次在清華演講說,目前看,亞投行實際上只有兩個成員國,就是中國和巴基斯坦。


二、什麼是絲綢之路?

我為什麼對絲綢之路有濃厚興趣?大家在投影屏幕上看到的這篇報道是《中國日報》頭版1990年7月20日我自己寫的專稿,報道我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青年學者從這一天開始,離開西安的西門,在絲路古道上跋涉,一直走到今天,一邊走,一邊寫絲綢之路日記。先後一共走了五條絲綢之路路線,其中包括佛教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阿爾泰遊牧路線、佛教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坐的船是阿曼蘇丹提供的,從威尼斯出發,經過雅典、伊茲梅爾、亞歷山大、馬斯喀特、卡拉奇、果阿、科倫坡、馬德拉斯、普吉、馬六甲、泗水、文萊達魯薩蘭、馬尼拉、廣州、泉州、佛山、福岡和大阪等海上絲綢之路古港口。


我在清華教書16年,每年帶著學生沿著上述路線上課,前後共帶了500名學生跟我在絲綢之路上課。絲綢之路上怎麼上課呢,帶著學生一邊走、一邊讀書,一邊采訪,一邊上課。我們在烏茲別克斯坦、蒙古、西伯利亞、唐努烏梁海上課,有時候一天要坐十幾個小時的大巴車。我就安排在車上做講座、學生上一堂課、做讀書報告,或者學生輪流朗讀自己寫的絲綢之路考察日記。車停了之後做采訪,采訪對象多是草根階層的,我們常常隨時停車,直接進入路邊村子裏調研,也到一些當地的學者家裏采訪和座談。這張照片是我帶著學生在俾路支沿著早已經停運的巴基斯坦-伊朗鐵路采訪,走到了巴基斯坦-伊朗邊境,這裏是一帶一路上最危險的地方,也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這張照片是帶著學生去蒙古和西伯利亞采訪北方絲綢之路上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我們發現這條北京-莫斯科鐵路大動脈每年貨運能力只實現2%,而客運列車的乘客也就幾十個人,有的時候還沒有車上的列車員多。大家都在嚷嚷一帶一路要修鐵路,我們是否先有考慮如何改造和利用這些現成的鐵路幹線呢?

我最近完成的絲綢之路之旅是今年下半年開始的長達半年的犍陀羅佛教藝術之旅。今年8月帶學生從花剌子模的腹地希瓦古城出發,沿著阿姆河,經布哈拉、撒馬爾罕,到達阿富汗邊境上的玄奘取經的佛學院,在那裏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尊觀音菩薩彩塑,那是一座以古希臘太陽神阿波羅為原型塑造的。9月份,帶學生從喀什出發,沿著玄奘西天取經的古驛道,經過公格爾雪山、慕士塔格雪山、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幹、瓦罕走廊,過紅其拉甫山口,沿著印度河,經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山、喜馬拉雅山、吉爾吉特,到了犍陀羅佛像藝術的中心白沙瓦和塔克西拉。

今年11月到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敦煌參加了莫高窟舉行的犍陀羅文化研究班,實地考察了犍陀羅藝術的東傳之路。中國和意大利學者通過比較巴基斯坦北部發現的犍陀羅佛像,發現莫高窟石窟的佛像傳承了犍陀羅技術。例如,莫高窟裏的馬拉日神、裸體像等多受希臘化的犍陀羅藝術影響。有學者猜測,也許當時有來自犍陀羅的希臘匠人參與了莫高窟佛像雕塑繪畫工作。上星期,去韓國考察了隱匿在光州海邊一座山裏的距離絲綢之路核心區——犍陀羅地區(巴基斯坦塔克西拉)最遠的一處犍陀羅風格的佛教寺廟。犍陀羅佛像是最早的佛像,是中國、韓國和日本佛像藝術的源泉。最後我們沿著這條路線一直走到了韓國東海岸的靈光郡法聖浦寺。上個星期,我帶著學生,翻過一座小山,穿過草叢,找到了法聖浦寺。法聖浦寺是東晉時代,一個名叫摩羅難陀的來自塔克西拉的胡僧修建的。上個世紀90年代,韓國人重修法聖浦寺。山腳下的平房裏收藏了幾十件來自塔克西拉的佛像,這是高麗大學一個年逾八旬的閔姓教授創意覆建的。韓國人很會利用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為自己服務。韓國人還出資保護撒馬爾罕發現的古粟特王宮壁畫。

今年年初清華大學出版社把我指導學生寫的絲綢之路筆記《寫在亞洲邊地——改變清華學子一生的大篷車課堂》出版了,1600頁,分上下兩冊。我自己寫的25年絲綢之路考察日記準備在明年年初出版。

絲綢之路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叫絲綢之路?從張騫、安世高、法顯、宋雲、玄奘、慧超,這些絲綢之路的先行者和記錄者,他們並不知道這條路叫“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一百多年前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命名的。據《史記》記載,張騫及其使團出西域時,不僅到了今阿富汗的大夏,還到了位於大夏西南的今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張騫及其使團在大夏和信德看到絲綢在這個地方非常昂貴,跟黃金一樣,按斤按兩來賣。張騫回到中原報告皇上,中原皇帝發現絲綢不僅很值錢,而且是非常方便運輸攜帶的貴重禮品。今年夏天,我帶著學生在撒馬爾罕的古粟特王宮的壁畫上看到了唐代使團手捧蠶絲錦緞給粟特國王送禮的場面。

但是,從法顯《佛國記》、玄奘《大唐西域記》等古絲綢之路古文獻看,絲綢之路不僅是物質和經貿往來,對中國而言,是來自西方的佛教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包括佛像、雕塑、彩繪等等。中國最偉大的文化寶庫是敦煌莫高窟。敦煌的文化源頭就來自哪裏?來自犍陀羅地區的佛教文化,就是在今天巴基斯坦北部的斯瓦特、塔克西拉、白沙瓦和阿富汗。沒有犍陀羅文化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佛像,沒有佛像就不可能有中國的佛教藝術和文化的傳播,中華文化三大元素的佛教文化就會失去起燦爛的光輝。

2016年寒假,清華校友主持的世紀明德邀請我帶學生去海上絲綢之路上課一周。去斯裏蘭卡,讀《佛國記》,走法顯路,住法顯村。法顯是中國第一個海歸,第一個出國留學,在斯裏蘭卡學佛兩年。


三、 絲綢之路與中國的崛起

 下面談一下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崛起與中華民族的覆興。我剛才談到了張騫通西域,打通了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域都護府,張騫使團最遠到了大夏和今天的巴基斯坦信德省。這是中國第一次把戰略觸角伸進中亞,並通過河西四郡和西域都護府控制了新疆,影響了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這一帶的中亞。通過實現對中亞的治理,帶來了大漢王朝的穩定和繁榮。

 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第二次崛起是唐朝。中國在唐朝,在絲綢之路上走得更遠,治理和影響的範圍更大。唐朝勢力範圍超越天山、帕米爾高原、興都庫什山和喀喇昆侖山,以庫車為中心,設立了安西四鎮,最西邊的是在今天吉爾吉斯坦境內的碎葉城。郭沫若考證,那裏是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唐朝大將軍高仙芝率領遠征隊穿越帕米爾高原,走過河西走廊,征服了今天的克什米爾、阿富汗和烏茲別克斯坦這些地區。高仙芝的故事很有意義。2000年前,亞歷山大大帝受興都庫什山和喀喇昆侖山阻遏,雖然占領了阿富汗,但沒能打進中國。近代,人們總是說阿富汗歷來都是帝國的墳場,從沙俄到維多利亞的英國、到蘇聯紅軍,到911後的美國,帝國主義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葬身阿富汗的。

 蒙古國政府幾年前在杭愛山上用大石頭修築了大蒙古地圖,把從烏克蘭、東俄羅斯、波斯、中亞到中國都劃進了大蒙古國版圖。元朝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崛起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如果把蒙古人當成中華民族的一員,成吉思汗當成元朝的太祖,而成吉思汗的子孫征服或遠征了幾乎整個亞歐大陸。按照這個邏輯,成吉思汗子孫統治的大盤就很模糊地成了中國人治理的地方。但是至少外蒙古的學者是不同意這個觀點的。但是,至少不能否定的是,蒙古的崛起是在絲綢之路上的崛起,通過驛站、驛道和軍事征服,覆興了絲綢之路。


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第四次崛起是清朝。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華夏”這句話可能讓中國人不快,但是,如果不是清朝把中原王朝帶回新疆,重新獲得中亞治理權,中國的版圖也就是明朝大小。美國學界和日本學界常說南宋和明朝是中國最好的朝代,但是南宋和明朝多是被界定為單純的漢族國家。明朝把中國西部邊界定在嘉峪關,把敦煌劃在了關外。到了清朝,乾隆收復新疆,並以“舊土新歸”把西域命名為新疆。通往喀什通往阿富汗、印度和克什米爾的、喀喇昆侖山口、墓士塔格山口和通往安集延的烏魯克恰口岸一直到20世紀初都是開放的,如果不是清朝收復新疆,重新治理中亞,不僅新疆,連敦煌都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內。

從前四次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崛起看,大家會發現,中華民族的四次復興與中國的四次崛起都是圍繞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國的新疆、烏茲別克斯坦、中亞和中東展開的。美國前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以這個地區為中心,劃了一個“橢圓形”,這個橢圓形內的國家正是歐亞大陸上石油及各種礦產資源豐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興盛、地緣戰略位置重要,而政治宗教問題卻極度覆雜的地區。而這個橢圓形的核心區正是中國前四次崛起征服或治理的核心地帶。按照布熱津斯基的觀點,誰征服了這個地區,誰就將統治和主宰這個世界。

Views: 9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