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兵·創意寫作、虛構與敘事 (1)

美蘇冷戰以蘇聯瓦解美國的勝利告終。

多數人認為美國是靠科技創新戰勝了蘇聯,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在我看來,美國之戰勝蘇聯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創新。

沒有文化創新的國家其國力不可能真正強大。

事實是,今天的美國,廣義文化產業占其GDP比重超過了20%,是美國國內第一大產業,也是美國第一大出口產業。我們可以結論性地說,今天美國的國力主要體現在文化產業的發達和全球出口上。

這跟美國大學體系中“創意寫作”機制的創建和發展有關,美國高校在美國的發展中不僅僅承擔了技術創新的功能,同樣承擔了文化創新的功能,為美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高速引擎。

但是,中國高校卻不是如此,中國高校沒有“創意寫作”學科,中國高校文學教育走的是文學史知識和語言學知識教育路線,明白宣稱不培養作家。

中國高校在過去的一百年現代化史上承擔的功能是非常尷尬的,它承擔科技創新功能,也曾經試圖承擔社會改造技術的提供者角色,但是,它始終是文化傳承者的形象,一直沒有真正承擔文化創新者的義務。

它支離破碎、附庸風雅地追隨西方科學主義、技術主義路線,但是實際上在科學主義的思潮中始終沒有占據先機,當然也沒有後來居上,只是在技術創新上少有作為,把文化創新的任務排斥在自己的體制之外。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大學的其他可能?

也許校園現在應該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科學技術專家的大學,一部分是文學藝術家的大學。

大學應該建立一種系統,更高等級的系統訴求,在科學技術創新之外,還有另一種推進全社會文化創新的力量,為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提供動力。

2004年我去劍橋大學任訪問學者一年,回來去拜訪錢偉長校長,見面沒寒暄,他劈頭就來句:你覺得我們上大中文系現在怎麽樣?我當然說好話,他老人家關心的事兒我們真是盡力了,再說,我們的確也有很大進步。

但是,他反問:是這樣嗎?我們跟復旦比,怎麽樣?我們趕上了復旦沒有?我就噎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當時,大不列顛學術基金會資助我到英國訪問一年,加上之前我在新加坡工作、法國講學的經歷,我有很多想法,包括對中文學科改革的想法,我感覺,未來的高校文學教育,應該以“創造性寫作”(我們翻譯成“創意寫作”)為主要方向,這是中國文學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而我們現在的大學文學教育是明確告知“不教寫作”、“不培養作家”的,這個體系教語言、教文學史、教文學理論,但是,就是不教文學創作本身,不教創造性思維和寫作,這是和當代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文化產業的國際化競爭環境不適應的。當時,我感覺到我們的中文系學生找不到工作是因為跟文化創意產業不銜接。

我認為整個中國的高校文學教育都要改革,中國的高等教育中的文學學科應該有一個大檢討。後來,錢校長讓我寫個報告,要我把對中文系教育教學的想法整理成文字寫給他。寫報告的時候,發現自己對問題的思考還只是皮毛,很多問題沒有想透,這讓我不得不馬上提起精神,進一步收集海外資料,翻譯學習,此後好幾年,創意寫作研究成了我常態教學科研之外的一個“私密”任務。

三年前,我終於向周哲瑋校長寫信,建議創建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學科,在周校長的關心和文學院陶飛亞院長的推動以及董乃斌、王曉明、王光東、曾軍、張寅彭等領導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三年前我們創建了全國第一所高校創意寫作中心,創建了全國第一個本科“中國文學創意寫作平臺”,去年又在中文系創建了創意寫作創新學科。

在我看來,中國高校文學教育同語言教育混融為“語言文學學科”,已嚴重滯後於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需要,中國式“語言文學”模式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嚴重脫鉤,中國高校文學教育必須改革,以適應新的文化產業化發展形勢。

比較西方現代高校文學教育發展,同西方文學教育接軌,走“創意寫作”教育教學之路,是中國文學教育未來獨立發展的重要方向。當代高校文學教育一直和語言教育混融,形成了“談文學就是談語言”、“談語言就是談文學”的混融觀念,進而造成了文學學科屬性認識上的偏差,含混地強調其“基礎類”、“研究性”學科屬性,忽略其“藝術性”學科本質,否認甚至反對其應用性。

事實上,文學和語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文學教育不僅僅應該教語言修養、文體格式,更應該教個體表達和創造性思維(“自我詩化”),文學是語言藝術。但是,從創造性這點上說,文學卻恰恰存在於語言之外,文學的本質是“創造”,不是“語言”。文學教育應回歸其創造性藝術教育的學科本性。

目前所謂的“文學教育”完全不適應當代中國文化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已成為冗余學科。據麥可思(MyCOS)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中國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報告,漢語言文學專業數年位列最難就業專業排名前十。

高考網2009年9月22日的一篇文章將漢語言文學專業排在最難就業專業第七位,因為該專業“看起來什麽都能幹,其實什麽都幹不了”。按照目前體制培養出來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失去了“文學哨兵”的就業需求,有知識卻不能創造,能鑒賞卻不會創作,他們還有什麽就業前景呢?

目前的文學教育是“把文學當作意識形態”時代教育體制的遺存,是為培養“文學哨兵”服務的,以文學研究、文學批評為主,教授語言知識、語言修養,教授文學史知識和文學鑒賞批評能力,卻不教授文學創造能力。以前我們“把文學當作意識形態”強調作家身份及其創作的獨特控制管道,自然我們也不需要面對大眾的以“獨創”為指歸、以個體表達為核心的“創意寫作”能力的培養。

1980年代興起的“先鋒小說潮”及其後的啟蒙主義文論,讓我們誤以為文學的個體性和創作性是不可習得的、文學創作與創作成規的可繼承性是對立的,我們不承認文學創作能力可以培養、教育,因而我們沒有指向“創業排名前十。

高考網2009年9月22日的一篇文章將漢語言文學專業排在最難就業專業第七位,因為該專業“看起來什麽都能幹,其實什麽都幹不了”。按照目前體制培養出來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失去了“文學哨兵”的就業需求,有知識卻不能創造,能鑒賞卻不會創作,他們還有什麽就業前景呢?

目前的文學教育是“把文學當作意識形態”時代教育體制的遺存,是為培養“文學哨兵”服務的,以文學研究、文學批評為主,教授語言知識、語言修養,教授文學史知識和文學鑒賞批評能力,卻不教授文學創造能力。

以前我們“把文學當作意識形態”強調作家身份及其創作的獨特控制管道,自然我們也不需要面對大眾的以“獨創”為指歸、以個體表達為核心的“創意寫作”能力的培養。1980年代興起的“先鋒小說潮”及其後的啟蒙主義文論讓我們誤以為文學的個體性和創作性是不可習得的、文學創作與創作成規的可繼承性是對立的,我們不承認文學創作能力可以培養、教育,因而我們沒有指向“創原創動力。但該學科在國內還處於空白。中國的文學教育歸屬於人文社科類,以文學研究為主。

傳統中文系一般開設基礎寫作和應用文寫作,但二者較少涉及創造性寫作的教育教學。傳統中文系在學生培育目標上明確宣布“不培養作家”。

因此,打破現有語言文學系框架,創建新型文學教育體系迫在眉睫,文學系不是新聞系、文秘系、語言系,不培養公文寫手、新聞記者,甚至不培養語文教師,文學系應該以創意寫作為專業,培養具有藝術創造思維和文學寫作才能的專業人才,他們未來將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從業人員。

西方文學教育經驗、與世界文學教育接軌要求我們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創生於美國,1936年愛荷華創意寫作工坊創建,之後創意寫作成為一門新興科目在美國大學內得以確立和推廣。

不同於一般大學課程由教授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思維方法,創意寫作的教學有其特殊規律和方法,在這裏不斷從個人的經歷、回憶、觀察、思考中深挖素材,寫出以往沒人寫過的原創作品成為教學目的。

在這裏,寫作從某種意義上變成了認識自我、發現自我、表達自我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寫作真正切近學生的個人體驗是創意寫作教學的根本原則,其授課形式多采用學生與老師組成合作團體,在課堂上大家平等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各抒己見,對別人的作品可以提出稱贊、批評、修改意見等。

目前,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以色列、墨西哥、韓國、菲律賓等國家也紛紛開始效仿美國,在大學設立創意寫作專業。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勢要求我們改革。

美國的強盛不僅僅因為他們的軍事能力和傳統工業技術,更是因為他們的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在美國GDP總值中約占20%,是美國第一大產業,同時也是美國第一出口產業,其出口額甚至超過軍工和一般制造業等。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占GDP總值約5%,極端落後於發達國家水平,按照美國水平,中國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至少可以有4倍的空間。目前,我們文化創意產業的落後最主要是高校文學藝術教育落後所致。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強大的文學藝術教育學科,但我們缺乏這個學科引擎。中國的未來要靠創新,要靠思想和藝術創造力,否則,中國沒有前途,我們永遠擺脫不了在世界分工中做沒有腦子的生產機器的角色,我們永遠只能是給別人打工的命運。

創造性人才需要天賦,但人的創造性並非不可以培養,創意大師賴聲川就說人的創意才能可以通過創意概念的培養和表現手法的訓練來提高。

歐美創意寫作教育經驗告訴我們,改革現有文學教育模式,創建以創造性寫作為方向的獨立文學教育學科,培養新型寫作人才和創意人才,承擔起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點和發動機角色,是完全必要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上海大學文學與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是中國首家致力於創意寫作理論研究並將之與創意寫作教學、創意產業實踐結合的科研單位,中心以創建中國化現代創意寫作學科為目標,致力於美歐現代創意寫作學科的引進和中國傳統寫作學的現代化改造,改革中國高校中文教育教學培養機制,培養具有現代意識的專業創作人才及具有原創寫作能力的創意產業核心從業人才。

產業實踐方面,中心已經成為華東地區重要創意文化產業研發、設計和策劃團隊,中心曾經承擔2010年世博會中國國家館陳展策劃等項目,已形成一定的產業影響力。

目前,中心已形成與“文學院中國文學創意寫作平臺”、“中文系創意寫作學科組”三位一體的合理架構,並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澳洲拉籌伯大學相關系所形成了穩定的合作研究和聯合培養關系。中心創立以來,進行了大量的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活動,去年在中文系開設了創意寫作實驗課程,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

在此基礎上,我們歸集數年來翻譯和編寫的資料,編撰了本叢書,作為中心近年工作的一個小小展示平臺,本叢書目前已經完成《創意寫作:虛構與敘事》、《創意寫作:美國戰後文學的系統時代》、《創意寫作:基礎理論與訓練》、《創意寫作概論》等4卷,但研究還在繼續,成果還會不斷推出。

因而,叢書保持開放,但願它未來能達到建構一個創新學科、開創一個創新課程體系並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規模的程度。我的同仁們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難以言說的困難和曲折,他們無私奉獻和無償勞動的精神,對創新的迷戀和對教育的執著,讓我感動。本叢書除了感謝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之外,還要特別感謝王光東教授的指導和幫助,沒有他的支持,就沒有這套叢書的出版。

Views: 1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