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在創意生活這一塊土壤大展身手?聽臺灣文教基金會創建人朱學恒的建議吧:“在基金會任職,其實需要相當的社會歷練,因為要豐富的社會經驗,才能用少資源做好大事情。” (Magic story by Dongyup Shim)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2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September 4, 2024 at 9:53pm

高阶创造力挑战机械人系列 2:“神经语言学”
(Neuro-Lingusitic Programming NLP)2

神经语言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与意念科学(Noetic Science)及直观创造力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在意识、直觉和创造力方面。

1. 神经语言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是一种沟通、个人发展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基于神经学(Neuro)、语言(Linguistic)和行为模式(Programming)三者之间的交融关系,神经语言学强调通过改变语言和思维模式来影响个人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个人和职业表现。


神经语言学通过使用特定的技术(如模型化和锚定)帮助个体进入更高效的心理状态,这些状态往往与直觉和创造力密切相关。例如,神经语言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除心理阻碍,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潜能。

2. 意念科学(Noetic Science)

心智科学专注于意识的研究,探索意识如何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它涉及直觉、超感知、集体意识等领域,试图通过科学手段理解这些超越传统科学的现象。


它与意念科学与神经语言学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关注意识和心智的潜力。虽然意念科学更关注意识的本质和它的超常现象(如心灵感应、直觉等),但两者都认同意识在个人成长和潜能开发中的重要性。


文化創意人的出路(9)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September 4, 2024 at 9:48pm

3. 直观创造力

直观创造力指的是通过直觉和非线性思维模式激发的创造力,而非通过逻辑和分析推导出的想法。这种创造力往往依赖于深层次的意识状态,如冥想、放松或“心流”状态。


与神经语言学和意念科学的关系: 神经语言学的许多技术,如“建模”成功模式和“内在状态”管理,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进入直觉思维状态,激发创造力。而心智科学则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解释这些直觉和创造力现象,可能如何通过更深层次的意识机制起作用。


神经语言学(包括陈明发博士的版本“心灵素质学”)、“意念思维” (Noetic Thinking)和直观创造力之间存在交叉点,主要体现在它们如何利用和解释意识、直觉和心智潜能。这三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关注通过调整意识和心理状态,来增强个体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虽然它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和理论基础有所不同,但都为理解和应用直觉创造力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而这创造力正是地方文创工作所需要的。

对这些主题交叉点感兴趣的垦友,可以深入探讨相关的心理学和意识研究文献,如 Dean Radin 的研究和 神经语言学 相关的经典著作。

以上这些学问和维柯的“詩性思維”如何互补?

维柯的“诗性思维”(Poetic Thinking)是爱垦網多年来关注、研究与传播的焦点之一。它神经语言学、Noetic Thinking、直观创造力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尽管它们来自不同的历史和理论背景。分析如下:

1. 诗性思维与直观创造力

维柯 强调“诗性智慧”,即通过象征、隐喻和感性想像的方式来理解世界。他认为,早期人类通过诗意的表达和象征性思维理解世界,这种思维方式既是创造性的,也是直觉性的。


诗性思维与直观创造力在强调非线性、非理性和直觉理解方面有着相似之处。直观创造力依赖于内在的灵感和直觉,而这些正是诗性思维的核心要素。维柯 的观念可以为现代直观创造力提供一种历史性和哲学性的视角,进一步丰富对创造性过程的理解。

2. 诗性思维与意念思维

“意念科学”研究意识、直觉以及人类认知的非物质层面。它探讨了直觉和创造力等现象,并试图理解这些现象在意识中的运作机制。


维柯的诗性思维可以为意念科学提供一种解读人类早期意识的框架。这种框架认为,诗性思维是人类最原初的认知方式,它涉及情感、隐喻、想象力和象征性表达,这些都是意念科学研究的关键领域。通过结合这两者,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直觉和意识的起源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 诗性思维与神经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强调通过语言和认知模式来影响行为和心理状态。神经语言学中的许多技术,如语言模式分析、情境重构等,实际上与诗性思维中的象征和隐喻思维有着深刻的联系。

诗性思维可以为神经语言学 的应用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论背景。诗性思维中的象征和隐喻与神经语言学中的“语言模型”技术相互补充。通过这种结合,神经语言学 的实践者可以更好地利用隐喻和象征来塑造认知和行为,从而增强心理干预的效果。

4. 整体性理解

维柯的诗性思维为理解和应用直觉、象征性思维和创造力,提供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作为桥梁,将神经语言学和意念科学中的技术和理论,与人类更为原始和本能的认知方式联系起来,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和哲学理解。

“诗性思维”通过强调象征性、隐喻和感性的思维方式,与神经语言学、意念科学以及直观创造力形成了互补、相唤(mutual evocative)或同步(synchronicity,荣格)关系。这些学科和理论可以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更为深刻和多维的视角来理解人类认知、意识和创造力的复杂性。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3, 2024 at 8:57am

溫明麗·維科的詩性智慧

Poetic sentences are formed by feeling of passion and emotion, whereas philosophic sentences are formed by reflection and reasoning. ~ Vico, 《New Science》§219 激情和情感孕育出诗意的句子,而反思和推理则形成哲理的句子。 ~ 维柯,《新科学》219

維科(Giambartista Vico, 1668-1744)是義大利啟蒙時期的思想家,也是政治哲學家和歷史學家,出生於拿波里(那不勒斯)(Naples),為書商之子,家境並不富裕,但是自小即喜愛閱讀,博覽群書,尤其對羅馬的法律和歷史學,以及希臘哲學更深入鑽研,博大精深的知識,造就維科成為西方近代社會科學的先驅,其思想不僅影響德國和法國,也影響英美國家(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014)

《新科學》(New science) 一書即展現維科對人類社會科學研究的批判性和創新性,尤其書中分析的詩性智慧(poetic wisdom),除包括詩性形上學、詩性空間、詩性道德、詩性經濟、詩性政治、詩性地理等外,並歸納人類社會的起源與發展為神話、英雄與俗人三個時代,每個時代均有其要務,而此要務指時空和想像所創造出來的「當下」(Vico, 1999)。總之,詩性智慧本身就是創造的智慧。創造的功能不是以詩性智慧為基礎發展出来的抽象推理或玄學智慧,而是最早人類對宇宙生命最原始的思考與感悟,並通過自由想像與創造,形成生命本真美的智慧。

維科的《新科學》包含自然科學、歷史科學及社會科學,此與其論證人類及社會制度發展的三個循環階段相類,人類發展的三個不同階段分別對應三大時代發展的要項(引自蔣賢萍,2013)。第一個要項是天啟(divine providence),天啟指全體人類的存在猶如神話般,死去的人會對生的人有所啟示或提出警惕;第二要項則為威權觀念(philosophy of authority),維科認為,無論哪個民族的形成和其社會組成的歷史,均基於威權,此威權指人類社會的共感(the common sense of the human race),此共感無需理性,也非神權,而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積累的共通性「偏見」;至於第三要項,則為異教徒的自然法則,此法則視人類為萬物之首,且懂得尊重自然的天威(Vico, 1999)

這三個時代各有相應的心理、性格、宗教、語言、詩句、政
治和法律,所以維科也說:詩的語句和哲學的語句並不相同,前者是情緒與激情的感覺產物,後者則由理性而構成,且前者比後者更具有想像力(Vico, 1999, §219);由此可推,想像力愈豐富,理性推理能力就愈低(Vico, 1999: 138),此等論述值得困在工具理性牢籠的教育工作者深思。

就此言之,人類若欲找回創意,可以透過想像力,而發揮想像力的重要方法就是找回原初社會人類對真實事物的感覺,這就是詩的智慧。可見,維科對「詩」的定義,乃採最廣義和鬆散者,故舉凡可以透過想像而創造出來者,均屬之(朱光潛,1989)

簡言之,詩性智慧就是透過詩意的想像,充分發揮個人的理性,賦予原本沒有感覺的事物情慾或情感(Vico, 1999)。維科的理性觀點不但翻轉了理性主義的理性推理功能與主張,更將人的心靈能力回歸到人的感覺上,所以,他主張人類的理性包括感覺、想像、回憶、理解與創造(引自蔣賢萍,2013)。維科的詩性智慧是認識世界的方式,其本身就是以感覺直觀方式去關照生命的思維(朱光潛,1989)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3, 2024 at 8:56am

析言之,如同對語言的分類般,維科區分了共感的普遍法則為二:

一為知性的普遍(intelligible universal),指透過語言抽象的文字構築而成的權威;另外一種屬於想像的普遍(imaginative universal),雖然也是由語言構築而成,但卻是運用語言的符號表象功能,透過語言的隱喻方式而形成(Verene, 1987: 73),詩性智慧和創造力主要也是想像的普遍方能發揮效用。此两種語言構築的普遍法則與詩性智慧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彼此亦相互呼應。

維科也提出,形象思維形成的詩性智慧有两大規律:一是以己度物,即運用若干使世界人格化的方法,使那些原本沒有生命的事物,具有感覺和情欲,此乃隱喻的詩性創造方式,即把自己變成衡量萬事萬物的尺度;另一則為以物度物的類比法,即將個別事物的形象,透過想像的類比方法,將事物抽象化(Vico, 1990, 42;蔣賢萍,2013)。《新科學》的內容即生動地述說著此等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及其和藝術創造的關係。維科提出的透過想像或憑藉感官和直覺的方法,幾乎顛覆了笛卡爾的理性主義觀點。

笛卡爾(R. Descartes, 1596-1650)生於法國,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是第一位現代理性主義哲學家。維科的理性觀點,雖受到笛卡爾的影響,但他在認識論的觀點上加入了人的情感、慾望和想像的因素,以詩性智慧取代推理理性(引自朱光潛,1989)

舉例言之,維科曾言:詩性真理屬於形而上的真理;經驗的、自然的、物理的客觀性真理欠缺想像力,也無法連結歷史、現在與未来,故並非真實的真理(Vico, 1999);再者,維科強調,最早的歷史就是神話思維與神話故事,但神話並非虛構,而是嚴肅地敘述的真實經驗。
(下續)

(原題:溫明麗:維科的詩性智慧 Vico’s Poetic Wisdom,  * 溫明麗,台灣首府大學講座教授,  295—299頁《教育資料與研究》第 114 期)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1, 2024 at 6:36pm

其實,人的經驗與神話,無論是否虛構,都不是理性主義者所能接受的論點,也因為如此,維科提出之《新科學》理念方更具有其「新」的意義。

試想:當我們把天空比喻為人的身體,身體各部位的整合又呼應天空的各種變化,則人類就是連結想像和經驗,以認識自然或自己的經驗,去構思或創造客體世界,此等認識論不同於笛卡爾等理性主義哲學家指出的,透過嚴謹的推理去認識外在的客體世界。維科就是運用此等方法,反擊笛卡爾的理性主義的認識論和形上學(百度百科,2014)。

由此可見,「新科學」宣稱的「新」,乃肯認人類原始直觀的思維方式,而非將神話理性化,反而是讓神話回歸其原初透過想像而建構之神話故事的真實經驗中。此乃人類認知方法的翻轉,就認識論觀點言之,維科的新科學將被理性主義視為神秘的宗教和形上學,再度拉回人間,也重拾被理性主義排除於科學認知範疇之外的人類感
覺、情感和慾望等。一言以蔽之,就維科的觀點,人的感覺才是最原始、最能真實地理解世界的鑰匙。

企業在其進行商業運作的過程中,既從利害相關人處獲得利益,也應對企業的永續發展及其利害相關人負起若干責任,此即企業的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李明機,nd.)

相對於維科詩性智慧忠於人類原初的感覺,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應忠於其原初的想法,即企業本身和其利害相關人之間是一體共存的關係。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 於 1995 年成立,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為保護環境、促進經濟成長與永續發展而努力。如前所述,企業之社會責任主要由利害關係人相互關係、自願性、社會與環境利益等三個核心所組成(李明機,nd.),而期企業能因為追求專業、服務、效率與創意而永續發展。可見,永續發展才是確保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充要條件。從維科的社會組成與文化演變的三個時代觀之,企業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乃建立社會發展制度,並確保其發展的具體行為和結果。

簡言之,企業之社會責任的理念和制度,是人類理性的產物,亦透過實現企業、伙伴、社會、環境與生態等和諧共生之法理或合理性權威,實現企業的核心價值,此核心價值也成為該企業的文化,可見,企業的經營以理性思維的哲學語句,追求績效,卻透過感覺與直觀之詩性語言,實現其對利益相關人的社會責任。

考文獻

朱光潛(譯)(1989)。。(原作者:G.Vico北京市:商務印書館。[Vico, G. (1725). New science. (K. T. Chu, Trans.) (1989). Beijing: Commercial.

百度百科(2014)。。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85583.htmBaidu Encyclopedia. (2014). New science. Retrieved from http://baike.baidu.com/view/85583.htm

李明機(nd.)。簡析企業社會責任(CSR)之發展趨勢。,14114-21。取自http://www.bcsd.org.tw/sites/default/files/node/ domain_case/124.upload.155.pdfLi, M.C. (nd). Analysi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of the trends. OTC Monthly Review, 141,14-21

蔣賢萍(2013)。。取自 http://lit.cssn.cn/wx/wx_ymwx/201310/t20131026_599762. shtmlJiang, X. P.(2013). Through the history of space hidden

book” Poetic Wisdom. Retrieved from http://lit.cssn.cn/wx/wx_ ymwx/201310/t20131026_599762.shtml

Verene, D. P. (1987). Vico’s science of imagination. New York,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The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81)

 Vico, G. (1990). On the study methods of our time. E. Gianturco (Tran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Vico, G. (1999). New science. D. Marsh (Trans.) with introduction by A. Gafton. London, UK: Penguin. (The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744, Italian edition published 1725)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014). Giambartista Vico. Retriev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Giambattista_Vic

(原題:溫明麗:維科的詩性智慧 Vico’s Poetic Wisdom  * 溫明麗,台灣首府大學講座教授,  295—299頁《教育資料與研究》第 114 )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October 8, 2022 at 6:53am


韵文化:风度 [修煉技藝]


《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 讓工匠精神回歸》一書探尋人們對工作的感情變化,例如逐漸對質量有了一種情感依戀,或者對虛有其表的工作產生了一種厭惡感。是什麼激勵了人們放慢腳步,全身心地深入鑽研自己手藝的細節?這是一種有悖於當代文化的行為,在這個有時只注重速度的社會裏,這一點是非常難以做到的。

每個國家有各自多種多樣的傳統在抗拒著超級資本主義的精神。德國人以注重細節質量聞名,意大利人以堅持精美的設計聞名。在中國的鄉下,我曾看到人們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利用手頭的東西即興進行創造。例如,農民使用車用蓄電池來提供動力,焊接摩托車的貨架,而貨架的原材料就是用作混凝土鋼筋的鋼管。如果我們可以懂得這位農民的智慧的話,就能從中領悟重要的道理。

人們總是傾向於認為,如果工作讓人變得比較髒,必定是在幹些不用動腦子的事情。在傳統上,我們在“知識工作”和手工勞動之間樹立了一條分界線。但任何真正幹過技術活的人都知道,這條分界線就是一個錯誤。在做手藝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進行一定的思考,而這種腦力勞動也是相當不平常的。如果我們能真正地認識到這點事實,就能深刻地懂得人類的心智,知道如何來教育孩子們。

(Shop Class as Soulcraft: An Inquiry Into the Value of Work,by Matthew Crawford,2010, Penguin Book NY,《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 讓工匠精神回歸》作者馬修·克勞福德,政治哲學博士、摩托車修理工。不到14歲就在社區擔任電工的助手,15歲成為保時捷汽車修理店的修理工,從高中到大學的7個暑假都在兼職做電工。大學畢業後繼續電工的生活。後來因為對哲學產生濃厚興趣,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政治哲學博士。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華盛頓的一家智庫工作,5個月後離職開辦了自己的摩托車修理店。)

學習技藝

福柯·‘自身的技術’重建的前夜

設計力創新技藝

《藝頻道》美食達人

藝頻道

策展技藝

文化内容創作技藝

土產文化技藝

文遺体验技藝

創造心理技藝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September 30, 2021 at 9:36am


玄玖爺· 維科:發源於詩性智慧的新科學
——
維科的理論,影響廣,名氣大,但我真的是不喜歡。他是人類學的鼻祖,自己有一套解讀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理論體系,這套體系以所謂的“詩性智慧”為中心。我討厭他的地方就在於所謂的詩性智慧,我最煩的就是這種把感性推得老高的說法了。

就簡單介紹吧。

維科(維柯)是意大利18世紀前葉哲學家,他沒有一本純粹的文學理論著作,但是他的《新科學》對文藝理論和美學有深刻的影響。他對文學的思考和對人類文化的思考混雜在一起,這使得他的文學觀有一種宏大的特色。


維科使用一個叫做"詩性智慧"的概念來解讀人類文明,這種智慧和哲學性的知性智慧理性智慧截然不同,其是人類文明最初的智慧,其基礎是懵懂無知,特點是強烈的感受力,生動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人類一切的文化、科學都源於此。

除了驚奇和想象之外,維科還把詩歌中常用的一些手法都解讀為詩性智慧展開的範疇,比如隱喻、誇張變形和象征。詩歌的起源則被歸於這種詩性智慧,源於這種與理性無關的,人類與生俱來的狂熱和粗糙,"源於感覺和情欲的物化"。

這樣,詩人就是這種詩性智慧的直接表現者,是"創作者"。維科甚至認為詩人能夠憑借直覺,就可以知道哲學家憑借理智了解的一切。


除此以外,維科對於古代文學的研究還有另一點值得說的,那就是他暗示了結構主義敘事學的某些方法。在談詩性人物性格中,維科認為神話和寓言中的人物性格是故事的本質所在,表達了人們對於一致性的喜愛。在古代神話中,人物不僅僅是一個個體的人,更具有類上的抽象性,而這表現了一個民族的共同意識。

另外,維科“人創造自己歷史”的觀點,被馬克思大加贊賞。

這種過分粗糙的人類學,我認為現在已經沒有了解的必要了,也就只有文藝學這種學術水平比較原始的學科可能還要學一下。(2018-09-03 知乎)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8, 2021 at 4:55pm


福柯·擺脫傳統主體性約束的困境

福柯在七十年代以前,集中探討知識考古學和權力系譜學,研究以精神病治療學為典範的現代各種知識論述及其宰制實踐,探索西方傳統的真理遊戲(jeu de vérité)及其策略。

所有這些研究,都是他試圖揭示‘我們自身’如何成為‘主體’的奧秘,為他後期所探索的生存美學做準備。換句話說,他在前期的首要研究目標,就是通過考古學和系譜學,揭示造成‘我們自身’的‘主體性’現狀的運作機制;而在七十年代中期之後,當福柯轉而研究‘性史’、‘自身的技術’和生存美學的時候,他更多地是為了還原‘我們自身’的原本的自然形態,探索自古希臘、經基督教至近代主體化的歷史過程以及尋求我們自身擺脫主體性規範的出路。

                                    (Source:https://www.pinterest.com/pin/525302744013443396/


確切地說,生存美學,就是引導我們自身擺脫傳統主體性約束的困境,創造自身真正充滿審美快感的幸福美好生活的實踐原則。

所以,只有全面閱讀和研究福柯的著作,特別是七十年代中期之後的著作,研讀他在世的最後十年期間於法蘭西學院的演講稿以及相應的對話錄,才能真正把握他的思想真蹄。(高宣揚:福柯的生存美學,2005)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27, 2021 at 2:50pm


福柯·解構權力

傅柯認為事實(truth)或知識根本不存在的,那只是權力運作罷了。事實或知識是由有權力者或機制產出(Zalewski,2000)。傅柯的權力觀是運用尼采「權力哲學(philosophy of power)」,以效果來看權力和差異(difference),認為差異是權力帶來的效果(唐力權,1993)。傅柯以「差異」概念陳述精神療養院的研究:「我們的文化不允許行為與其社會文化價值不同;如你與眾不同地表達出你的獨特性,社會視你如瘋子而加以排斥,關進瘋人院」(林春明,1993),這就是類別化(categorization)或階層化,將人們分成不同等級,而不同等級就擁有不同權力,不同權力就有不同機會分配社會資源。(黃秀香,2003,後現代思潮對現代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處遇的影響及反思,台灣《社區發展季刊》104 期,321頁至341頁)

Comment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31, 2021 at 4:35pm


《從物質消費到文化消費》

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布爾迪厄在他的《語言與符號權力》一書中,也進行了論述,他將符號消費的概念從物質消費,拓展到了精神領域的文化消費。他指出,文化實踐同樣為個人或者群體的利益所驅動,文化的生產、消費、傳播、積累、繼承等諸環節,與其他事物一樣,也可以依照一種實踐的符號經濟學來加以研究。布迪厄並不否認文化產品的獨立價值,但是他堅持認為,只有把文化產品置於特定的社會空間,特別是文化生產場中,其獨創性才能得到更為充分的解釋。
(見《符號消費(SYMBOL CONSUMPTION))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