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東南亞的中國新移民潮
中國與印尼建交後 ,印尼政府嚴防大陸人進入印尼的限制逐漸放鬆。蘇哈托統治後期 ,來自福建的中國移民在其富裕的印尼親友的幫助下 ,開始成批前往印尼。 前往印尼的福建人主要來自福州地區 ,少部分人來自泉州地區。根據福建省調查資料 ,到 2005 年 ,在印尼的福州籍新移民達 51311 人。在東南亞的臺商也高度集中在印尼。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夕 ,在印尼居住的臺商及其眷屬達 3 萬人左右。
第三波(編註:指新移民第三波 : 属于華裔歴史上第四次移民浪潮 [20 世紀 80 年代迄今] ) 到東南亞的新移民潮啟動於 21 世紀初年 ,主要前往緬甸北部、柬埔寨、老撾和泰國北部等東南亞大陸地區 ,其數量之大遠非前兩波移民可比。其中 ,在緬甸的數量最多。第三波移民的主動力 ,是中國與中南半島的大規模經濟合作突飛猛進。2000 年以來 ,中國與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和越南的雙邊貿易飛速增長 ,中國商品鋪天蓋地湧入這些地區 ,隨之而來的是大量中國商販。在中國政府鼓勵對外投資政策促動下 ,這些地區也成為中國企業家對外投資的熱點之地。
中國政府對這些國家的援建項目直接推動了中國移民前往這些地區。在緬甸、老撾和柬埔寨 , 中國援建的項目遍及全國各地。這些地區的華資企業也吸引了大批中國移民。據駐柬埔寨中國使館 2003 年資料 ,在柬埔寨的大陸、臺灣和香港投資的紡織行業 ,雇傭 7000 多名來自大陸的技術工人 ,只有 2000 多人是有合法工作準證的。
據柬埔寨中國商會 2005 年資料 ,在柬埔寨投資的中國企業已有 400 多家。每家企業所需中國技術和管理員工應有數十人。在越南 ,自 2000 年至 2006年 ,大陸在越南投資的較大企業有 400 多家。 僅 TCL 集團在越南的投資廠家 ,年產彩電 50 萬臺 ,所須中國技術和管理人員 ,當數以千計。迄 2007 年初 ,在越南的臺商企業已達 3000 家 ,分佈於南北越各地。長住越南的臺商及其眷屬約 2 萬人。中越邊貿的繁榮和中國近年來大量投資越南 ,是中國人移居越南的主要動力。更多的中國移民應當是從事邊貿的商販。(莊國土,2008,論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四次大潮,《南洋問題研究》,2008年第1期【總第133期】作者單位: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東南亞的中國新移民潮
在中國第三波(編註:指新移民第三波 : 属于華裔歴史上第四次移民浪潮 [20 世紀 80 年代迄今] ) 前往東南亞的新移民潮中 ,較為引人矚目的 ,是中國人集體前往緬甸北部、老撾和柬埔寨從事種植行業。
根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 ,中國對東南亞農產品進口減稅直至免稅。同時 ,中國政府承諾幫助金三角地區發展種植業和加工業 ,以便取代鴉片種植。雲南邊境地區的市縣政府 ,均鼓勵企業家過境投資。因此 ,很多中國企業家在緬甸和老撾的邊境地區投資種植業 ,建立一批水果、橡膠、甘蔗園和加工廠。
中國投資者通常大量招募中國工人和技術人員前往其農場。在緬北的調研資料表明 ,較大的一個甘蔗種植園所雇傭的中國工人達 5 000 人。① 這些中國移民投資和經營的種植園的產品和加工品 ,再免稅或以極低稅率出口到中國。
在老撾山區 ,成千上萬的中國移民忙於生產用於出口的農產品。在柬埔寨 ,中國移民也開始進入邊遠地區從事農業開發。 2006 年 ,一位關注移民的西方觀察家認為 ,近年來湧入柬埔寨的中國移民在 5 - 30 萬人之 [ 55 ]間 ,散佈在柬埔寨各地 ,包括那些最難到達的偏遠地方 ,也可發現中國新移民的蹤跡。
①據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瞿建文副教授提供的緬甸調研資料 ,2006 年 12 月。
緬甸的中國新移民最多 ,但數量最難推估。長達 3 000 公里的中緬邊境 ,並非設幾處口岸所能完全控制。中緬兩國跨境民族常年幾乎自如出入邊境線 ,雙方邊民貿易管制也不嚴格。而且到達緬甸的中國新移民流動性大 ,相當比例再流向柬埔寨、老撾和泰國。2005 年 ,一位長駐印度孟加拉邦的獨立研究者 Sudha Ramachandran 提出: 在過去 10 年中 ,至少有 100 萬名以上的中國移民進入緬甸。數量龐大的中國移民已經改變了緬北地區的族群結構。
由於東南亞各國都未發佈有關中國人出入境和中國移民的數據 ,中國方面也無公開此項數據 , 因此 ,無法利用公開數據推估中國新移民數量。而且進入東南亞的中國新移民中 ,相當比例為無正式出入境手續者 ,更使相關各國也無法準確推估。由於研究所需 ,筆者據所掌握的資訊 ,仍試圖對東南亞的中國新移民規模作大體評估。(莊國土,2008,論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四次大潮,《南洋問題研究》,2008年第1期【總第133期】作者單位: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到 20 世紀 20 年代 ,東南亞華人估計有 510 萬人。若以國別分野 ,泰國最多 ,達 250 萬人,幾近東南亞華人總數的一半。其次為新馬華人,再次為印尼華人。但泰國華人多為當地土生 ,混血兒居多。若以籍貫劃分 ,仍以集中居住在泰國的潮州籍移民及其後裔居多 ,其數量高達 180 萬人,約三分之二以上居住在泰國。其次為福建人(主要為閩南人) ,約 120 萬人 ,主要集中在印尼和新馬。20 世紀 20 年代東南亞華僑數量、分佈與籍貫[22]
一戰結束以後的 10 多年間 ,中國向東南亞移民達到高峰。1922 - 1939 年間 ,從廈門、汕頭、香[ 23 ]港出洋的移民就約 550 萬人,絕大部分前往東南亞。這些中國移民主要集中在 20 年代移出 ,在1918 - 1931 年間 ,僅從汕頭、香港兩地出境的移民 ,就達 380 萬人。[ 24 ] 據統計 ,1931 年時 ,新馬華僑中第一代者占 68. 8 %,1932 年 ,泰國第一代華僑占 45. 73 %。[ 26 ] 1930 年以後 ,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 ,東南亞經濟蕭條 ,華人企業景氣不再 ,華人謀生不易 ,甚至歸國者多於出國者。據廈門、汕頭、海口 3 口岸的華僑出入境顯示 ,1931 - 1934 年華僑歸國者多於出國者 35. 4 萬人。 1935 年後 ,東南亞經濟復蘇 ,中國人移民東南亞浪潮復起。1937 年 ,新馬入境中國人 402 563 人 ,泰國入境中國人60 000 人 ,為歷年最高中國人入境數字。[ 28 ] 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 ,東南亞華人至少在 700 萬人以上 , 分佈在數以千計的東南亞華人社區。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日軍入侵東南亞 ,多方打擊華人社會 ,大量華人逃回中國 ,中國人移民東南亞過程中斷。二戰結束初期 ,除免於戰禍的泰國外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內亂頻繁 ,百業蕭條 ,華人企業受創尤甚。中國人移民東南亞過程雖然再續 ,但不復二戰前盛況。除入境泰國的中國移民較多外 ,一些國家的離境華人甚至多於入境華人。1947 - 1949 年 3 年間 ,離開新加坡的華人為 294 805 [ 29 ]人 ,入境華人為 248 617 人。 二戰以後 ,東南亞華人人口增長主要是自然增長率。
①“再中國化”的觀點為廖建裕教授(Leo Suryadinata) 提出 ,指那些已經同化或半同化於當地民族的華裔再度恢復華人的族群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現象。參見 : Leo Suryadinata ,“Ethnic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 Overseas Chinese , Chi2 nese Overseas or Southeast Asians ? ”In Leo Suryadinata ed. , Ethnic Chinese as Southeast Asians . Singapore :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 1997 ,p.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 70 年代後期 ,大規模的中國人海外移民活動基本停止 ,持續 300 餘年的中國人移民東南亞大潮中斷。一方面 ,中國政府嚴厲限制人民向海外遷徙 ,海外關係成為“汙點”,大部分華僑被視為需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向東南亞移民在動機和實踐上均不可行。從 1955 年始 ,中國政府正式宣佈放棄雙重國籍法 ,承自清末的根據血統主義原則制定的國籍法不再施行。中國政府從號召華僑在政治上認同、經濟上協助新中國,轉變為鼓勵華僑加入當地國籍 ,文化上認同於當地 ,政治上效忠於當地政府(加入當地國籍者) 或不介入當地政治活動(保持中國國籍者) 。中國政府對華僑工作的方針“, 是為僑胞的長遠利益著想 ,鼓勵更多的華僑參加當地國籍 ,在當地生根。” ①
另一方面 ,獨立後的東南亞國家出於對“共產主義”國家的防範 ,也非常忌諱本國存在的大規模“外僑社會”,嚴厲禁止中國移民入境 ,並相繼對本國華僑社會采取或激進或和緩的同化政策。東南亞各國華僑或被動或主動融入當地社會 ,加入當地國籍 ,效忠於當地政府 ,成為當地國家民族的組成部分 ,絕大部分華僑完成了從“僑民”到當地華人的身份轉變 , 不復為中華民族的海外分支。從 20 世紀 50 年代到 80 年代 ,東南亞各國華人社會的“華人意識” (Chineseness) 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②在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柬埔寨和老撾 ,相當部分華人同化於當地社會。
因此 ,從 50 年代初到 80 年代中期 ,除了 70 年代初期數千來自雲南的知青越境進入緬甸,和 70年代中期數千福建人潛入菲律賓外 ,東南亞華人社會基本上沒有來自中國的移民加入。由於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作用 ,東南亞華人人口仍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據估計 ,到 1990 年前後 ,東南亞華人約 2 000 萬人 ,其中 ,印度尼西亞約 546 萬人 ,馬來西亞約 525 萬人 ,泰國約 481 萬人 ,新加坡約 252 萬人 ,越南近 100 萬人 ,菲律賓約 85 萬人 ,柬埔寨和緬甸各約 50 萬人。③
(莊國土,2008,論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四次大潮,《南洋問題研究》,2008年第1期【總第133期】作者單位: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廖承志在1957 年中僑委第二屆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上的講話。見《僑務政策匯編》第3 輯,南洋研究院院存資料。
在此使用的“華人意識”(Chineseness) , 指認為自己是華人的意識。構成華人意識的基礎, 一是華人血緣, 二是一定程度上認同和保持華人文化。王賡武教授則認為“, 華人意識”指“那些認為自己是華人的即是華人”。參見Wang Gungwu“, The Study of Chinese Identities in Southeast Asia”, in J . Cushman &Wang Gungwu , Changing Identit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Chinese Since World War Two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88 , p. 16217.
此估計來自:Leo Suryadinata , Chinese and Nation·Building in Southeast Asia , Singapore : Singapore Society of Asian Studies , 1997 , p. 7. 雖然廖建裕教授說明, 其所列華人數量大部分是推估, 並非來自正式人口統計數據, 但筆者仍認為,所列印度尼西亞的華人人口數量顯然低估。
郁達夫·離亂雜詩十一首
9
飄零琴劍下巴東,未必蓬山有路通。
亂世桃源非樂土,炎荒草澤盡英雄。
牽情兒女風前燭,草檄書生夢裏功。
便欲揚帆從此去,長天渺渺一征鴻。
10
千里馳驅自覺癡,苦無靈藥慰相思。
歸來海角求凰日,卻似隆中抱膝時。
一死何難仇未復,百身可贖我奚辭。
會當立馬扶桑頂,掃穴犁庭再誓師。
11
草木風聲勢未安,孤舟惶恐再經灘。
地名末旦埋蹤易,楫指中流轉道難。
天意似將頒大任,微軀何厭忍饑寒。
長歌正氣重來讀,我比前賢路已寬。
郁達夫·離亂雜詩十一首
阿修羅箋註:
1:是詩作於一九四二年春。郁達夫被害後,這十一首詩是由胡愈之保存並帶回國來的,一九四六年隨<郁達夫的流亡和失蹤>一文同時發表。詩後,愈之先生附有說明,抄錄如下:”按:一九四二年春間,達夫避難保東村,日成一詩以自遣今豐者僅十一首。右詩一至七首為懷遠憶舊之作。達夫有女友,於新加坡陷前,撤退至爪哇,任聯軍廣播電臺廣播員;達夫在保東村,隔二三日必赴附近市鎮,聽巴城廣播,故有’卻喜長空播玉音’之句。第八,第九首留別保東居停主人陳君陳為閩金門人。第十首成於彭鶴嶺,則以言志。第十一首系去卜干魯途中口佔,末量為中途停舟處。達夫後居巴爺公務時,亦間有所作,作風復有不同,似意氣較豪放,惟已盡散佚,惜哉。”
2:名城,這裏指新加坡城。
3:潰南疆,指英軍在馬來亞的節節敗退。
4:王謝,這裏指當地政要。飛燕,這裏指老百姓。劉禹錫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5:石壕村與長生殿,杜甫的《石壕吏》,寫老嫗從吏夜應河陽役,和老翁分離的事。洪昇的《長生殿》,寫唐明皇思念楊貴妃事。故曰,一例釵分惹恨長
6:巴城,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部的巴東。當時郁達夫,胡愈之、王任叔是分批次撤退的。5月初,到達蘇門答臘西部高原小市鎮巴爺公務,以富商身份出現,先住廣東華僑開設的海天旅館,後租住一座小洋房。5月底,在巴爺公務僑長處,被日本憲後發現精通日語。6月初,被迫去武吉丁宜日本憲兵分隊任通譯。
7:亂離魚雁雙藏影:時郁達夫有女友李筱英,任英軍情報部門的廣播員。1941年12月底,李筱英隨英國情報人員撤退到爪哇。李筱英撤退到爪哇前,曾力說郁達夫也盡快撤退,並叫郁達夫托人把兒子郁飛送回國內。
7:河梁,橋梁。《列子·說符》:“孔子自衛反魯,息駕乎河梁而觀焉。” 晉陸雲《答兄平原》詩:“南津有絶濟,北渚無河梁。”
8:祖逖,祖逖,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人。西晉末年洛陽淪沒後,祖逖率領親族鄉黨數百家避亂南下,祖逖不甘故國傾覆,恒存振復之心,主動請纓。建興元年(313),祖逖帶領舊部數百人毅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9:專諸,吳國堂邑人。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光打算暗殺吳王僚,伍子胥推薦專諸作刺客。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吳內部空虛,與專諸密謀,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藏匕首於魚腹之中進獻,當場刺殺吳王僚,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殺死。公子光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乃以專諸之子為卿。春秋戰國人物補充。
10:夷光,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施夷光世居諸暨苧蘿山(亦名羅山)下苧蘿村(今諸暨市城南浣紗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
11:誓記釵環當日語,香余繡被隔年薰:這寫的是李筱英。“隔年”,郁達夫寫這詩,已是李筱英撤退到爪哇後的第二年春。
12:月正圓時傷破鏡,雨淋鈴夜憶歸秦:這句寫的也是李筱英。
13: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殷羨作豫章郡太守。臨去﹐都下人因寄百計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14:謝莊:《晉書》載,謝莊朝回,衣為雪所點,時人玩之,以為風韻。李商隱句“欲舞定隨曹植馬,有情應濕謝莊衣”
15:洛妃,傳說中的洛水女神宓妃。曹植的《洛神賦》:“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16:卻喜長空播玉音:見註1條。
17:陳蕃,見前註。
18:雲英,見前註。
19:兩戒,國家疆域的南北界限,借指兩戒之內的全境。這裏指國家一統。
19:金門,《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北齊書·文苑傳·樊遜》”人有譏其靖默不能趣時者,遜常服東方朔之言,陸沈世欲,避世金門,何必深山蒿蘆之下,遂借陸沈公子為主人,擬《客難》,製《客誨》以自廣。”
20:巴東,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部的巴東。
21:草檄,袁紹讓陳琳草檄,聲討曹操“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臺,專製朝政;爵賞由心,刑戮在口”;”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撓棟梁,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為梟雄”。
22:隆中,諸多隱居處。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躬耕壟畝,好為《梁父吟》”裴松之註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每晨夕從容,常抱膝長嘯。”唐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詩:”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23:扶桑,神話中的靈地之一,傳說在東方的大海上,扶桑樹是由兩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樹組成。多指日本。
24:掃穴犁庭,掃蕩其居處,犁平其庭院。比喻徹底摧毀敵方。清魏源《聖武記》卷七:“且謂蕞爾土司,即掃穴犁庭,不足示武。”
25:草木風,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晉書·苻堅載記》:淝水之戰,苻堅看到東晉軍隊陣容嚴整,又遠望八公山,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十分恐懼。後用以比喻非常慌張,到了自驚自擾的地步。
26:孤舟惶恐再經灘:惶恐,惶恐灘,在江西省萬安縣,急流非常險惡,是贛江十八灘中的一個。文天祥句”惶恐灘頭話說惶恐,零丁洋裏慨嘆零丁”惶恐,是擔心國家會滅亡而惶恐。
27:末旦,未彰顯。
28:楫指中流,見前註。
29:天意似將頒大任:《孟子》“天欲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慶祝中元例已然,善男信女貢金錢。
設齋獻果孤魂慰,爭钁饅頭各向前。
堪笑世人性蠢然,求靈庇佑費多錢。
不如堂上供活佛,裕厥後昆光厥前。
禱求餓鬼枉徒然,深勸人間莫使錢。
如果幽魂能降幅,自身何不保生前?
葷菜雜陳實侈然,中元才過苦無錢。
鬼雄一飽歸陰去,須待明秋再進前。
1918年9月3日《檳城新報》“文苑”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