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盧本源《園遊會》
金谷豪遊韻事存1,雲屏花木粲黃昏2。
松陰假設珈琲店3,竹巷裝鋪麥酒軒4。
屐印莓苔探鳥道5,杯浮桃李聽鶯喧6。
何當萃會詩星朗7,盡與風騷喚醒園8。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載於《詩報》第67 期,1933 年9 月24 日。詩題的意涵與今人所理解的那種設置眾多攤位以供人吃喝玩樂之「園遊會」不同,而是如同字面上所示的:眾人在園林中遊樂之聚會。全篇刻畫詩人們在黃昏時節於某個雅致的園林之中歡聚,既有松陰竹巷,又有桃李鶯啼,在此飲酒唱和,何等快活。頷聯以當時流行的「珈琲店」與「麥酒軒」來形容園林景觀,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作者】
盧本源(1906- ?),號懋清。原籍臺北,昭和9 年(1934)攜眷往臺南經營蕃產物商,戰後返鄉。為人沈穩,交友重然諾。擅長詩作,為天籟吟社社員,住處曾為該社擊缽吟或開會議事之場所。13年(1938)參加臺灣石粉會社第二、三期徵詩,詩題為〈石粉〉與〈石灰〉,分別獲得第十四名與第十名。詩作散見於諸多報刊,如〈荊軻入秦〉、〈秋閨怨〉、〈關壯繆〉等刊於《詩報》,〈元旦尋梅〉、〈血花〉、〈賀友人新婚〉等刊於《臺灣日日新報》,〈林邊興亞吟社長林又春詞兄榮任日滿華三國書道教授賦此致祝〉等刊於《風月報》,〈敬和君山先生書懷瑤韻〉等刊於《南方》,〈美人傘〉、〈僧嫖〉、〈題讀書燈〉等刊於《南瀛新報》,〈月桂〉、〈探巢燕〉等刊於《臺南新報》。
【注釋】
1. 金谷豪遊韻事存:中國晉朝的石崇在金谷園宴請賓客之韻事至今猶存。金谷,指金谷園,由石崇(249-300)所建的園林,位於河南洛陽西側。
2. 雲屏花木粲黃昏:遠處的山峰與園裡的花木都在黃昏晚霞的映照之下顯得更為鮮明美麗。雲屏,層疊的山峰。粲,音ㄘㄢ ˋ,鮮明美麗的樣子。
3. 松陰假設珈琲店:在松樹的樹蔭之下休息,感覺好像就在咖啡店一樣。陰,樹蔭。珈琲,日式漢字,讀為コーヒー。
4. 竹巷裝鋪麥酒軒:在竹林中漫步,全身清涼,宛如身處啤酒屋。竹巷,生長茂密的竹林,讓人感覺好像身處於小巷之中。裝,假裝。鋪,設置。麥酒,啤酒。軒,小屋子。
5. 屐印莓苔探鳥道:鞋子踏在青苔上,尋訪幽深的小徑。屐,木屐,此泛稱鞋子。莓苔,青苔。鳥道,只有飛鳥能經過的道路,形容非常狹窄的小徑。
6. 杯浮桃李聽鶯喧:斟滿一杯酒,在桃李樹林間,聽著悅耳的黃鶯叫聲。杯浮,指浮杯,滿飲之意,潘岳〈閒居賦〉:「浮杯樂飲,絲竹駢羅。」喧,叫鬧。
7. 何當萃會詩星朗:什麼時候還能像這樣子與眾多詩友相聚在一起?何當,何時。萃會,聚會。詩星,形容詩人才高八斗,宛如天上星宿下凡一般。朗,明亮閃耀。
8. 盡與風騷喚醒園:盡情吟詩唱和的熱絡氣氛,好像把整個園林都喚醒了一般。風騷,《詩經• 國風》與《楚辭• 離騷》,泛指詩文之事。
續讀 》
入田霞山人·南遊雜詩二:臺南魚菜市場
結構整然書不如1,魚商菜買各離居。
杖頭2挂3上錢三五,購得銀鱗4長尺餘。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60 年2 月18 日,第一版。詩中記述作者到臺南魚菜市場買魚所見場景與經過。前半兩句,記詩人所見魚菜市場的大概樣貌,一個個排列整齊的攤位,遠遠望去,比結構井然的字書還要整齊,仔細一看,魚商菜販,各有區位,不相混雜,呈現了魚菜市場的分類秩序;後半兩句,寫詩人買魚的經過,詩人帶了三五錢,買得一尾尺餘長的大魚。全詩從靜態景觀到動態描寫,一方面表現了詩人日常生活的悠閒情調,一方面也勾勒了當時台南魚菜市場的風貌特色與買賣情況,乃至魚的價格等。
【作者】
入田霞山人(? - ?),日人,生平事蹟不詳,曾與日治初期來臺文人「玉山吟社」社員中瀨秀次郎等人交遊。
【注釋】
1. 結構整然書不如:形容魚攤上的魚,排列得比字還整齊。
2. 杖頭:又稱杖頭錢,本指買酒錢,典出《晉書• 阮脩傳》:「常步行,以百錢掛杖頭,至酒店,便獨酣暢。」此指買魚錢。
3. 挂:掛,懸掛。
4. 銀鱗:魚的代稱。
(陳素貞)
張李德和·製茶廠
品出烏龍1世界誇,宏模巨廠2利邦家。
匯流何日能疏暢3,重振鯤洋4載物華。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琳瑯山閣吟草》。烏龍茶於雍正3年(1725)由福建安溪人創製,咸豐5年(1855)再傳入臺灣南投鹿谷栽種,為臺灣最早製造的茶葉,也是臺灣在世界上最出名的茶葉。臺灣烏龍茶的製法雖是由福建傳來,但經臺灣茶業專家精心研究,改良技術,變成具有獨特香氣與高尚風味的世界知名茶種之一。自同治5年(1866),外商洋行在大稻埕設立製茶廠,8年(1869)首次外銷紐約、歐美,大獲好評,全盛時期光緒11-20年(1885-1894)間年平均外銷量13000噸,佔出口總值的一半以上,為臺灣重要的創匯產業之一。由於烏龍茶長期被外商洋行控制住銷售權,供需狀況不穩定,清末到日治,烏龍茶的外銷市場進入萎縮期,日本人在臺灣改種紅茶,如日東紅茶、阿薩姆紅茶,以取代烏龍茶的地位,烏龍茶的榮景不復存在。本詩即在緬懷烏龍茶在世界外銷市場上曾經風光一時,臺灣烏龍茶產業因此蓬勃興盛,並期盼烏龍茶的銷售通路能重新開通,再創另一波臺灣茶業經濟奇蹟。
【作者】
張李德和(1892-1972),見〈樟腦局〉。
【注釋】
1. 烏龍:臺灣烏龍茶以輕、中度發酵、輕焙火、揉捻成半球狀的品種,其中最重要的步驟是在茶業萎凋後即進行炒青,是一道促進發酵與停止發酵兼具的細緻手工,使烏龍茶既有綠茶的鮮香,又有紅茶的甘醇。
2. 宏模巨廠:咸豐10年(1860)天津條約後,淡水開港,英國德記洋行在大稻埕設茶廠,同治11年(1872)大稻埕已有寶順、德記、怡記、水陸和愛利士五洋行從事臺茶貿易。
3. 匯流何日能疏暢:匯流,原指水流或人潮的會合。此謂臺灣茶外銷控制權一直被外商洋行把持,銷量不穩,大起大落,若能由臺商自行經銷,穩定供需,不僅外銷,也擴大內需,臺灣茶業就能維持在穩定生產發展的狀態。
4. 鯤洋:指臺灣,傳說臺南沿岸有七鯤鯓之故。
【延伸閱讀】
1. 仝卜年〈蘭陽即事〉八首之七,《噶瑪蘭廳志》。
2. 徐宗幹〈春茶七律〉,《全臺詩》第肆冊。
3. 梁維嵩〈品茶限先韻〉,《詩畸》。
(王惠鈴)
黃登彩·豆腐
轉乾磨出瓊漿1 煮,驀地2 包來雪塊觀。
今日暢銷供食料,幾人曾憶及劉安3 ?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詩報》第292 期,1943 年3 月23 日。
格律為平起式,首句不用韻,押平聲寒韻,韻腳有二個:觀、安。臺灣在清領時期便有關於豆腐之記載,如《恆春縣志》所云:「豆腐:烏豆、白豆,皆可磨,惟風大多飛塵,肆中恐污,不常有焉,以包裹成方塊者,稍堅實,曰豆腐干」。
日治時期則帶入近代化之製造技術,各地也出現許多較為乾淨整潔之「豆腐屋」。作者在這首詩作之中,藉由詠物以懷古——將黃豆浸泡瀝乾之後,研磨煮成豆漿,一下子就做出豆腐,包在布裡,白白嫩嫩,看起來很像雪塊。現今豆腐已經是非常暢銷的食材,不過有幾個人記得它的發明者劉安呢?
【作者】
黃登彩(1914- ?),別名道彰,字色五,號白面書生,臺南上鯤身(今屬安平區)人,公學校畢業後,持續研習傳統詩文,對醫卜命相亦有研究,先後任職於臺南第一高女以及高雄豐國鐵公所,後於高雄市內擔任家庭教師。積極參加徵詩活動,多有斬獲,諸如1934年參加崁南吟社徵詩獲第四名,1937 年參加臺東韻媚室徵詩獲第九名、臺北天籟吟社徵詩獲第十二名、臺北鷺洲吟社徵詩獲第廿名,1941 年參加屏東興亞吟社長林又春徵詩獲右花、新港鄉勵吟社徵詩獲右十四、高雄瀨南吟社徵詩獲左九。此外,在《臺灣日日新報》舉辦的徵詩活動中,於1938 至1940 年間也屢獲佳績。詩作刊於《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臺灣日日新報》、《瀛海詩集》等,約有二百餘首。
【注釋】
1. 瓊漿:美酒,此指豆漿。
2. 驀地:忽然。驀,音ㄇㄛ ˋ,忽然。
3. 劉安:生於西元前179 年,漢高祖之孫,襲封淮南王。善文辭,曾與賓客合著《淮南子》,西元前122 年因預謀叛變,事發自殺。民間相傳為豆腐的發明者。
【延伸閱讀】
1. 齊體物〈臺灣雜詠〉十首之八,《全臺詩》第壹冊。
2. 張湄〈北巡紀行〉四首之一,《全臺詩》第貳冊。
3. 周長庚〈社農謠〉二首,《全臺詩》第拾冊。
(顧敏耀)
吳醉蓮·冬至搓丸
陽生子夜1 氣融通2,燈下搓3 丸萬戶同4。
欲把懷胎5 男女卜6,潛7 拋一顆爇爐中8。
冬至日,各家搓丸。孕婦親拈一顆,付之爐火,可占生男、生女之驗。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風月報》第五十五期(1938-01-01)。
冬至,節氣名,在陽曆12 月22 日前後,又稱「冬節」,當日白天最短,與夏至相對。冬至日的前夜則稱為「冬至夜」。中國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某些地方有冬至日吃湯圓、粉糍粑等甜食的習俗。冬至日會食用以米麵製成的圓形食品,即「湯圓」、「團子」、「團圓子」(在中國北方稱為「丸子」),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湯圓有餡料者用作祭祖,無餡料者用作祀神。沿海地區人民更往往把湯圓造成紅色與白色以寓意陰陽交泰。冬至吃過湯圓也象徵著年長一歲。本詩所反映的正是冬至時節民間的飲食,也提到地方運用湯圓問卜的特殊的風俗。
【作者】
吳醉蓮(?-?),據其發表詩作〈己卯中秋四十初度書懷〉在
昭和14 年(1939),其出生約在明治 33 年(1900)前後。日治時期創作活躍,其作品多發表在報紙漢詩欄、擊缽詩集,鹿江施梅樵(1870-1949)有詩〈贈吳醉蓮〉:「詩派差同蘇玉局,風流瀟灑豈尋常。平生悲憤填胸臆,未肯逢人道短長。」其詩可記者超過百首。與張達修、林承郁、許文奎、吳醉如等皆為詩友。戰後,吳醉蓮亦活躍參與詩社活動與古典詩文的創作。民國42 年(1953)古典詩文月刊《詩文之友》在彰化創刊,吳醉蓮以《洗硯齋雜摭》撰寫古典散文專欄。並為南投縣「南陔詩社」的會員、藍田詩學研究社顧問、臺中中州詩社詩友。無個人詩集出版。曾今可《臺灣詩選》有收錄吳醉蓮部份作品。
【注釋】
1. 子夜:即半夜子時十一點到一點。冬至太陽在黃經零度,過此則陽氣初動,故有「冬至一陽生」之說。
2. 融通:融洽通達。
3. 搓:兩手反覆相揉、磨擦。
4. 萬戶同:風俗同一。
5. 懷胎:女子受孕腹中的胎兒。
6. 卜:預料、事先推斷。
7. 潛:音ㄑㄧㄢ ˊ,祕密的、暗地裡。
8. 爇:焚燒。
(邵玉明)
林炳煌·月餅
鏤廓瓊肌1 製作鮮,冰輪 2 如掛九霄邊。
畫來不為充饑設3,聊4 補情場缺陷天。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松月書室吟草》。格律為仄起式,首句用韻,押平聲先韻,韻腳有:鮮、邊、天,共三個。乾隆12 年(1747)刊行的《重修臺灣府志》記載當時臺灣中秋風俗為:「士子遞為讌飲賞月,製大月餅,名為『中秋餅』,硃書『元』字,擲四紅奪之,取『秋闈奪元』之兆。」日治時期則演變成「賭餅」之習俗,明治40年(1907)9 月21 日的《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記載:「時維八月,節屆中秋。稻艋諸餅商,終日拮据,製造月餅,疊積成堆,幾於恒河沙數。而都人士藉賭餅為遊興者,到處皆是,擲骰之聲,晝夜不絕。」作者在這首詩作中則認為,面對著無法圓滿的人世情愛,吃下如同滿月般的的月餅,可以在內心稍微獲得彌補。
【作者】
林炳煌(1868-1936),又名聯輝,字耀亭,以字行,號守拙,別號樹德居士。臺中廳藍興堡樹仔腳庄(今臺中南區)人。幼於家塾松月書室從江登階與賴石村研讀漢文。光緒19 年(1893)以第十一名考入臺灣縣學生員。日治之後,歷任臺中辦務署參事、臺中公學校學務委員、樹仔腳區庄長、臺中地方法院囑託、臺中農會地方委員、樹仔腳保正及保甲聯合會長、臺中區長、臺中市協議會員等公職,也同時兼任其他民間組織之要職,包括臺中米穀中買商組合長、興業信用組合理事、禎祥拓殖株式會社監查役、厚生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長、臺中興農倡和會評議員等,先後獲頒紳章以及帝國義勇艦隊建設義金特別徽章等。閒暇以吟詠自娛,大正9 年(1920)加入櫟社,著有《松月書室吟草》。
【注釋】
1. 鏤廓瓊肌:輪廓仔細雕刻,外皮也十分精美。鏤,音ㄌㄡ ˋ,雕刻。瓊,美好、精美。肌,指月餅的外皮。
2. 冰輪:明月。這裡是說月餅的形狀就像圓圓的滿月一般。
3. 畫來句:暗用「畫餅充飢」之典故,出自《三國志• 魏志• 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4. 聊:姑且、暫且。
(顧敏耀)
曾晁機·紅豆冰
解渴調成雪滿巵1,朱苞凍破子離離2。
瓊漿我憶雲英3 乞,一樣相思味沁脾4。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詩報》第114 期(1935 年10 月1 日)。詩中主要描述紅豆冰的形色滋味。首二句寫如雪之冰,適宜解渴,又以花苞凍裂、種子灑落,形容撒落冰上的眾多紅豆;末二句寫詩人食紅豆冰,讓人憶起心中的女子,相思滋味,沁入心脾,令人回味無窮。蓋紅豆產於南方,其子鮮紅而圓,傳說古代有一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後化為紅豆,故紅豆又被稱為「相思豆」,唐詩中經常用紅豆來比喻、關合相思之情,如王維〈相思〉:「紅豆生南
國, 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由此詩亦可略見台灣庶民飲食生活。
【作者】
曾晁機(? - ?),筆名笑雲,生平不詳,日治時期臺灣詩人
【注釋】
1. 巵:音,ㄓ,同「卮」,古代酒器,此指裝冰的杯子。
2. 離離:盛多、濃密的樣子。
3. 雲英:唐〈裴鉶傳奇• 裴航〉中的仙女名,傳說裴航過藍橋驛,以玉杵臼為聘禮,娶雲英為妻,夫婦俱入玉峰成仙,後借指佳偶。又,雲英亦唐代鍾陵著名歌姬,後亦泛指歌女或成年未嫁的女子。
4. 一樣相思味沁脾:紅豆俗稱相思豆;沁,音ㄑㄧㄣ ˋ,滲入、浸潤。此形容紅豆滋味浸入心脾,猶如相思一般。
(陳素貞)
延伸閱讀 》
黃水沛·綠豆粥
一飽何曾要萬錢1,故人杯水抵瓊筵2。
自甘藜藿 3 時恒啜 4,間食膏粱 5 味益鮮。
金谷咄嗟為客辦 6,曹家烹煮併萁然 7。
莫教黑白同成腐 8,爛熟方將口腹填。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黃樓詩》。格律為仄起式,首句用韻,押平聲先韻,韻腳有:錢、筵、鮮、然、填,共五個。清領時期的《恆春縣志》當中便有記載:「綠豆,或以製糕,或以熬粥」,作者在這首詩作中便表達了對於綠豆粥的喜愛之情——只是要吃飽而已,何需花那麼多錢?老朋友請我吃一晚粥,情意抵得上豐盛的宴席。像綠豆這種一般的食物就能讓我滿足,時常都會煮來吃,吃了肥美的大餐之後再吃點綠豆粥更讓人覺得味道鮮美。石崇煮豆粥有獨家秘訣可以立刻煮好,曹植曾以「煮豆燃豆箕」來譬喻兄弟相殘。不要像黑豆與白豆那般,都被磨成豆腐,綠豆熬成的粥也可以讓人填飽肚子。
【作者】
黃水沛(1884-1959),字春潮,號桂舟、覆瓿,又號老蒼、春星,大龍峒(今臺北市大同區)人。少從宿儒黃覺民攻讀傳統詩文,後就讀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1903 年畢業,擔任臺北郵便局事務員,1912 年任新聞社記者,翌年轉任三井物產會社社員,1918 至1919 年間前往臺中經營土壟間(碾米廠)、1920 年返回臺北擔任興殖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常務董事),並於臺北兼營土壟間業,1925年任臺北州米榖商同業組合專務理事,積極任事,獲大日本米穀會表彰。戰後改任該會理事長,並任臺灣米穀同業聯合會常務理事。1945年獲聘為臺灣省通志館顧問、臺灣省文獻會編纂。喜好吟詠,曾與林湘沅、張漢、李騰嶽等組織星社,又與張漢創刊《臺灣詩報》,著有《黃樓詩》。
【注釋】
1. 一飽句:只是要吃飽而已,不需要像何曾那樣每天飲食都花費上萬的金錢。典故出自《晉書• 何曾列傳》:「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2. 故人:老朋友。
3. 瓊筵:豐盛美味的宴席。瓊,美玉,此指精美的、美好的。筵,音ㄧㄢ ˊ,宴席。
4. 藜藿:音ㄌㄧ ˊ ㄏㄨㄛ ˋ,一般百姓所吃的野菜。
5. 啜:音ㄔㄨㄛ ˋ,吃、喝。
6. 膏粱:肥肉與美穀,指精美的食物。
7. 金谷句:豆粥必需慢慢熬煮,但是中國晉代石崇在金谷園裡面宴客的時候,卻可以在片刻之間就端出煮好的豆粥。典出《世說新語• 汰侈》:「石崇為客作豆粥,咄嗟便辦。……豆至難煮,唯豫作熟末,客至,作白粥以投之。」辦,原刊本誤作「辨」,今改。
8. 曹家句:指魏文帝曹丕與胞弟曹植(封東阿王)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 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9. 腐:豆腐。
延續閱讀 》
陳金波·落花生
長生佳果出扶桑1,移向中原有幾鄉。
遍地如茵披葉綠,滿園若蝶吐花黃2。
成油且待添霳盞3,作膳猶堪佐酒觴。
我愛秋深收莢日,喫來齒頰永留香。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12 年12 月6 日,第3 版。落花生 ,因其開花後,子房柄伸入土中發育成莢果,故一般又稱「土豆」。因多子的特性,又稱「長生果」。臺地種花生,康熙年間黃叔璥《臺灣使槎錄》即已記載:「田中藝稻之外,間種落花生(俗名土豆),冬月收實,充衢陳列。居人非口嚼檳榔,即啖落花生;童將炒熟者用紙包裹,鬻於街頭,名落花生包。」可見落花生已是臺人喜愛的零食,佐酒飲茗的最佳良伴。除了可食用,因富含油脂,還能榨油,古時常用做點燈的油料。清代臺地花生盛產甚至可銷往大陸,今日則以雲林為最大產區,各式花生製品琳琅滿目,依然能夠享受齒頰留香的好滋味。
【作者】
陳金波(1889-1961),別號鏡秋。宜蘭郡員山庄人。陳金波自幼聰穎,早先入受益軒私塾,隨秀才蔡伯煥研讀儒家經典,明治39年(1906),進入宜蘭公學校就讀,編入四年級。大正2 年(1913)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後,任職總督府宜蘭醫院6 年。大正8 年(1919)9 月在宜蘭街開設太平醫院,是第三位在宜蘭街開業的臺籍西醫,大正11 年(1922)起擔任「臺灣文化協會」理事。昭和元年(1926),受命為宜蘭街助役(副街長),昭和2 年(1927)1 月,擔任「臺灣民眾黨」中央執行委員,及宜蘭支部常務委員,昭和19年(1935)年11 月,以最高票當選首屆民選宜蘭街協議會員。昭和20 年(1936)11 月,以最高票當臺北州會民選議員。陳金波喜吟誦,大正三年(1914)與宜蘭林星樞、李琮璜、莊贊勳、吳蔭培、連成青等人共組仰山吟社,並擔任社長。參與宜蘭地方詩社聯吟活動。有作品發表於《南方》、《詩報》、《風月報》、《臺灣日日新報》漢詩欄。民國34 年(1945)10 月,國民政府指派陳金波為第一任宜蘭市市長,民國50 年(1961)9 月5 日,陳金波因急性心肌梗塞而過逝,享年73 歲。
【注釋】
1. 長生佳果出扶桑:扶桑,日本之舊稱。據《福清縣志》記載閩地原無花生,康熙年間由應元和尚從日本引進。
2. 滿園若蝶吐花黃:滿園的落花生正開著好似蝴蝶的小黃花。
3. 成油且待添霳盞:榨成油後可以用來點燈。
延續閱讀 》
馬清樞·臺陽雜興三十首之十
怪狀爭看大耳兒1番俗好大耳,幼年以竹圈張之,龍涎香2好貨居奇3龍涎香,傳為鰍魚精浮水面者;價十倍,不可多得。見《風土記》。
卓猴山4樹猶藏劍5荷蘭人插劍於樹,樹生皮。合,劍藏其中,沙馬磯6 苔孰賭棋7磯上有石楸枰,苔紋如畫。
貙戶織皮完鹿稅8,蜑民9輸幣買魚旗10捕烏魚者,必買官旗。
東鄰西舍多秦贅11,生女真為門上楣12。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捌冊。經歷清朝統治近兩百年,文人經歷臺灣的特殊山川氣候、風土民情,記錄並創作不少的作品,遺留下對臺灣原住民的文化與社會的記憶。其中的熟番社群,由於社會的發展變遷,已是非常衰弱甚至消失,或者同化在漢人社會中,過去舊有番社生活風俗習慣,是否得以親歷見證,光緒之時恐怕已難以親自體會。馬清樞的臺陽雜興光緒3 年(1877)作,一如詠史、憶昔,在引注說明時已是大量運用統治的文獻、文學與方志的記述,顯示原住民的風俗文化已成為過去的一環,而非能親歷的體驗。本選詩,從番俗、物產、地理、傳說、稅賦等地方風俗特色與特殊物產,也呈顯出清代臺灣社會的多樣性與特殊性面像。
【作者】
馬清樞(? - ?),字子翊,福建侯官人,以舉人任臺灣府學教諭。光緒3 年(1877),與何澂、汪序東、林鶴蓀等人在臺唱和,作〈臺陽雜興〉三十首。何澂返陸後,在光緒7 年(1881)將王凱泰舊作、馬清樞〈臺陽雜興〉及自作〈臺灣雜詠〉合刊出版,稱《臺灣雜詠合刻》。
【注釋】
1. 大耳兒:作者自注:「番俗好大耳,幼年以竹圈張之」。此出於《臺陽見聞錄卷下》/ 番部/ 番耳。
2. 龍涎香:為一種香料,凝結如蠟,今已知為抹香鯨腸道中結石狀態之分秘物。自古霳涎香被視珍貴春藥及霳同病症特效藥,價值霳菲,供霳應求,有時甚至與黃霳等值。作者注「龍涎香,傳為鰍魚精浮水面者;價十倍,不可多得。見」詩注提到「霳涎香」,乃引《風土記》的說法,誤認霳涎香為是鯨魚精液浮於水面產物。
3. 貨居奇:商人為圖厚利,故意囤積貨物,等價錢抬高時再賣。
4. 卓猴山:卓猴山,距臺灣縣東北30 里,木岡之分支也。
5. 樹猶藏劍:劍潭,在北淡水大浪泵社二里許。番划艋舺以入水,甚闊。有樹名茄冬,高聳障天,大可數抱;峙於潭岸。相傳荷蘭人插劍於樹,生皮合,劍在其內;因以為名。早出於《續修臺灣府志》中。
6. 沙馬磯:地名,在今屏東縣恆春鎮南灣。
7. 苔孰賭棋:沙馬磯頭山常帶雲霧,相傳有絳衣、縞衣人對奕其上,生成之棋盤石磴猶在焉。(東瀛紀事/ 卷下/ 叢談(下));錢元揚,鳳山人,乾隆初廩膳生,有游仙山引一篇。仙人山者,在鳳山極南之沙馬磯山上。相傳天氣清朗,見有紫白衣二仙人對奕。或登其頂,楸枰宛然,是亦荒唐之言也。然蓬萊弱水,供我詩料,又何必求其實而為爛柯之客耶。(臺灣詩乘卷二);仙人山在鳳山縣界沙馬磯頭。其巔,往往帶雲如仙人狀,傳聞有服絳衣、縞衣者,對奕其中,今有生成石棋盤及石磴在焉。
8. 貙戶織皮完鹿稅:貙,音ㄔㄨ,一種猛獸。形大如狗,毛紋似貍。貙戶,以扭曲形象的語言指稱原住民。鹿皮餉,歸化番所納之貢賦,以鹿皮張數為計。因此稱鹿稅,番社不下數百種,生熟番馴頑不一,南北番亦強弱各殊。然熟番與士庶雜處,輸賦、供役則亦民也;即生番歸化,亦各輸鹿皮餉。
9. 蜑民,ㄉㄢ ˋ ㄇㄧㄣ ˊ 指操舟為生,營漁業及水上運輸的人。或作「蛋民」、「蛋戶」、「蜑戶」、「水雞」;此指臺灣漁民。
10. 買魚旗:作者注「捕烏魚者,必買官旗。」。此指烏魚旗餉,亦漁課類;納餉領旗,方准採捕,故以名。
11. 東鄰西舍多秦贅:秦贅,春秋時秦地男子家富子壯即分戶,家貧則入贅女家,故稱為「秦贅」。臺地番俗,以女承家,家務悉以女主之。男為贅婿故云。
12. 生女真為門上楣:熟番初歸化時,不擇婚,不倩媒妁。男皆出,生女則喜,以男出贅女招夫也。故番生男不賀,生女則賀。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