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食之後

 
   出發點,粒食。粒食泛指一切穀類食物。
   粒食目前養活了大半以上的人類,而能以粒食為主食的民族,料理文化的進化更是强於其它民族。就如大中華民族有著引以為傲的中華料理。因為解決莊稼的培植耕作過程同時,其他民族獵捕宰殺烹煮到骨頭回歸土地,才等到穀類的幼禾發芽。
   說回,塊食。塊食從粒食再次進化,列如麵包、飯糰、壽司、粽子乃至於米漿糕等。
   鑒以作者-高成鳶的觀點,粒食為主由饑餓而來。而塊食之窘,也還是從饑餓而來。
   中華文明繁華衰敗,不得讓我們從以筷子扒飯的優雅中,墮回饑荒之困。
   麵包,最初貌是饅頭,饅頭在傳說中是孔明祭餓鬼所產之物。再說粽子,乃害怕詩人屈原被“餓魚”所參之物。而壽司,在原先也是在旅途中陪跑防餓的角色。往近點說,飯糰以我們的海南雞飯粒來說,一說為南洋礦工方便而設,二說為節省碗筷使用而設。如在那個困苦的二戰前後,還執與碗筷之用,怕也餓死了。
   回來現在,生活中可不以粒食為主而活,也沒有塊食之窘。那麼下來的粒食建立在什麽位置上。
   一可說是,流行并精緻。猶如上一段的繁華中,廣府點心中有了糯米雞。現今的富貴可使我們把塊食豐富,像是那豐滿多元的粽子、葉子楣大包。而精緻猶如工藝品的小龍包和壽司。還有日本米果和泰國炸米餅,都是零食等級的食品。都不再從自古的主題-餓出發。
   下來,我們再說,只能假設。在分子料理的風行,科幻朝代的預告。粒食恐怕從塊食大微縮,轉化成還沒有名字的分子食品。
  在我們瞎猜的同時,我們只能盡力記得壽司的味覺、糯米雞的油香、米餅的口感。
  在老外把粒食碎做分子前,我們最好讓他們知道,一口米飯一口菜肴是怎樣的滋味。
Facebook Facebook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徐徐庶馐 to add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