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8年之後,別期待你的面子書賬號還會塞滿交友邀請。
至少,專家是這麼說。
專家預言,用戶人數突破9億人口的社交一哥面子書(Facebook),在8年內就會沒落。
智治基金創辦人傑克森在國家廣播有線電視公司(CNBC)節目Squawk on the Street接受電話訪問,他說:“面書5到8年內就會消失,就像雅虎(Yahoo!)一樣。”
他解釋,雅虎現在雖然還在賺錢,仍有獲利,還有1萬3千名員工,但市值只剩下2000年鼎盛時期的10%,“不管怎麼看,雅虎實際上已經消失”。
(Photo Appreciation: Bear Necessities by Mike Wizowski)
傑克森提出網絡企業有三個世代。第一代由雅虎這樣的大型入口網站主導,此類網站囊括了所有使用者想要的資訊;然後第二代出現了像面書這樣的社交網 站;接著進入了現在的第三代,網絡公司聚焦於如何透過行動設備平台獲利。
面書在跨代銜接上出了問題,以致於該公司發展已出現窒礙難行的情況。
傑克森引谷歌(Google)為例,指Google主導了第一世代,卻苦無方法打入第二社交網絡世代,雖然該公司的Google+會員數量突破1億,但與面書的9億多用戶比起仍是天差地別。
他說,無論這些網絡公司花多少錢,延攬多少人才,似乎就是無法把成功延續至下一代。
面書是社交網站
不是行動設備公司
傑克森分析,面書的確可以砸重金買下許多行動應用程式,就像之前以10億美元買下照相程式Instagram那樣,但光憑這點還是無法創造一個賺錢的行動設備平台。
說到底,面書的核心企業模式是社交網站,不是行動設備公司。
總結傑克森所說,面書可能永遠無法成功跨足至行動設備世代,競爭者將接踵而至。
“面書不會倒閉,但我們過去從未見過的新東西會不斷出現”,而且“大家一定會迷上這些新事物,並受其吸引”。
對於面書將在未來5至8年內消失的說去,面書則跨出發展行動廣告的重要腳步,以行動回應外界的質疑。
為消除外界對臉書在行動市場前景的質疑,面書5日開始讓廣告商設計行動裝置專用的廣告,並開放使用者的最新動態頁面出現廣告,一改過去廣告僅限在特定部位的做法,提昇對廣告商的吸引力,跨出發展行動廣告的重大一步。
Pivotal研究集團的維瑟說,行動版本的面書降低廣告門檻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但面書對行動廣告應持續採取漸進策略,以免引起使用者反感。
目前面書的行動廣告服務已採自助式,廣告商不需透過業務就能和面書合作。
Ignite Social Media社群媒體行銷公司總裁托賓表示,菜單式的服務有助面書吸引廣告預算大至數千美元的大企業、小至數美元的本地商家。
(轉載自2012-06-07蕃薯藤 )
Tags:
何俐萍‧惜團圓
對一些人,農曆新年未必是歡樂的。那紅彤彤的燈籠,喜氣洋洋的歌曲,映入某些人的眼簾,當音符飄進某些人的心坎,卻有莫名的恐懼和傷感。
至少,我是如此。7年前,也即是自2008年之後,每當農曆新年臨近,那一年奔馳在四百多公里的路上,趕回家奔喪的悲傷畫面像似自動按下了重播鍵,在腦海里重複又重複。
當年,父親安葬的翌日是大年除夕,想起從此老家的團圓飯桌上不再有團圓,父親離逝前一個月,用被癌細胞啃蝕得沙啞、柔弱的聲音幽幽對即將離家的我說道:“這或許是我們父女最後一次再見……”,那番話再度回蕩在耳際,縱然努力壓抑,淚水依然奪眶。
傷感,不僅是失去父親的悲與慟。也在同一年,家鄉詩巫發生了一起頗為轟動的母殺子再自殺的悲劇。事發約莫在農曆新年的前一個多星期,審閱著採訪記者描述案發現場的情況,也不由自主地想像那令人驚悚的血腥畫面。母親掐死稚兒,再割腕……那是一種甚麼樣的痛和絕望,讓為人母的帶著既自私又難以割捨的複雜情感,非得讓稚兒隨他而去?
父逝世後七日,我們按他生前的遺願在佛堂安置靈位。巧合的是,父親和這對用悲劇劃上生命句號的母子成了“鄰居”。自此,每一次祭祀父親,也很自然地為這對母子禱告,祈望他們得到真正的安息。
x x x
對新年,你的期待是甚麼?
是一桌子的豐盛佳餚?三五友好的舉杯歡暢?還是挨家逐戶的上門道賀?
也就在父親飄然而去後,我豁然明白,那些年雀躍等待回家的心情是因為明白在距離的另一端,有人心繫著你,見你平安抵達家門咧嘴而笑是無價的珍寶。有一本書《陪伴父母、不留下遺憾的55個方法》,大意是提醒為人兒女,如果你的父母已經60歲,別以為還有20年的光景,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以每兩周回家和父母吃個飯,除夕和年初一回家來計,其實只有55天。還沒讀過這本書的你,也許該找來讀一讀,給自己來個徹底的心靈震撼。
科技帶來的無限便利,臉書的誕生,倒讓我有似近卻又感覺遙遠的感嘆。前些天在茶室用餐,隔壁桌坐著一家子的人,沒有言語的溝通,沒有眼神的交流,大伙兒低著頭對著手機屏幕,時而噗嗤笑,時而手指飛快在鍵盤上按鍵。
想起最近讀到對教養頗有心得的蔡穎卿在一篇文章中就提到“現在的網絡就像一個舞台,人們為了展現畫面或研究心得,而不顧能力地經營片刻生活。但網絡影響的絕對不只是衣食住行的炫耀行為,也剝奪掉很多父母應該用來照顧孩子的時間。”
今天是大年初三,從年初夕到今天,臉書上看到海量的團圓飯照和親子照,蔡穎卿在文章中提到的“曬親情”的字眼頓時又浮現在腦海。當低頭族拍下美食或孩子的照片後,忙著滑手機“分享”歡樂的時刻時,實際上他們已沒有好好享受這一餐,沉溺在科技中已錯過了和孩子相處的最親密時光。
此刻的你,若還如蔡穎卿形容般,沉醉在虛擬世界的分享狀態中,你該抬起頭看看你日漸蒼老的父母,一天天在長大的孩子,比起網絡世界中的朋友,他們更需要你的關注。
惜團圓,錯過了,就不再有重來的機會。(收藏自21.2.2015 星洲日報/綿里藏心‧作者:何俐萍‧《星洲日報》砂州高級新聞編輯)
曹兆康‧網民眼中的“神裙"
2015年2月27日,這一天的網絡世界被一件事所覆蓋與侵佔――它是一件又是黑藍色,又是金白色的“神奇晚裝”(下稱“神裙”)。
沒錯,“標準”網民一定還記得這件裙子。它風頭一時無兩,不僅在網上掀起巨大浪潮,還鬧得滿城風雨,更連帶地讓這晚裝的出產商銷量大增,造就了一種網路現象。
這次要談的,不是“神裙”的“顏色論”剖析,而是網民在這次現象中的應對模式和態度。在此可分為4個階段,敘述事件的進展。
第一,網民第一次看見“神裙”,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即顏色),這是提出意見。第二,該網民驚見其他網民竟有不同顏色的看法,這時就出現了爭論和立場對立。說到這,泰萊史薇芙、小賈斯汀甚至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等名人,都捲入這場黑藍VS金白色的派別鬥爭之中,好不熱鬧。
第三就來到了研究與分析的階段。這時就出現許多“網路仙家”和“鍵盤高手”等,紛紛迫不及待地給出自己的偉論和犀利見解,當然也有頗具權威與可信度的專家發表準確與可靠的論據。
第四,就是“神裙”現象在當時的不到兩個星期後就消聲匿跡、無影無蹤了。當初可是高談闊論爭論不休、一人一句反應踴躍,但如果今天你再問身邊朋友“這裙子甚麼顏色”時,搞不好還會被白了一眼。
“神裙現象”情況就像此前的“冰桶挑戰”一樣,一熱起來時,全民響應,掀起巨大風潮。同樣的,今天你再邀請朋友進行“冰桶挑戰”?不好意思,又要被白眼了。
“神裙”的顏色不令筆者驚奇,更嘖嘖稱奇的是網民對此掀起的現象。網民文化在此事件中一覽無遺,網民的思緒、想法和邏輯比“神裙”更大大的高深莫測和變幻多端。
網絡世界的根基在於每一位網民的力量。只要廣大網民的力量一凝聚,達到一呼百應的效果,一個話題和現象就會應運而生。“神裙”效應亦是如此,如果當初大家看見的是同一個顏色,這現象就不會誕生。
世界太苦悶,生活太沉重,人人想要一些有趣和刺激的事物來豐富一下自己。“震驚了!”“這怎可能?”、“給個說法!”沒錯,第一次領教“神裙”的厲害時,這就是網民的反應。網民的思緒,永遠離不開問號和感嘆號。(18.3.2015 星洲日報/知網鑒今‧作者:曹兆康‧星洲網編輯)
虛擬世界 (網路) 的身心與言論自由
「怎麼會這麼嚴重,老師真的教得很爛,我只是在網路上說出自己的心聲,也會成為被告,真的很倒楣耶!」強制輔導學生自述。
隨著網際網路日益普及,網路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部份。人們可以透過網路,跨越遙遠的空間迅速傳遞訊息,因其便利性使應用層面也跟著擴大。但也衍生出不 少負面的影響,如網路犯罪、網路色情、網路情愛症候群-一夜情、援交…等。依據謝龍卿老師「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現象之相關研究」中提出「上過色情網 站的青少年約有三分之一,而約五分之一曾有網路情愛症候群」。
除了以上等問題,青少年也因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力在網路上而忽略了課業,也較少顧及日常人際互動,因此延伸相關心理、身體、甚至法律的問題。
(Feature Photo:Who am I? by Luke W, https://500px.com/milo_boy)
因 長期熬夜、日夜顛倒、生活不正常,坐在電腦螢幕前上網沉迷於網路,生理上可能有失眠、深層靜脈栓塞、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腕隧道症候群、眼睛痠痛、 肩膀痠痛等生理失常現象,這些都是網路成癮產生的身體疾患。而心理也因網路沉迷可能產生憂鬱、躁動、焦慮不安、衝動、易怒、缺乏現實感等狀況。
關 於使用網路而延伸之法律問題,有妨害電腦(如:入侵電腦罪、製作電腦犯罪程式罪等)、網路人際(如:公然侮辱罪、誹謗罪等)、網路色情(如:公然猥褻罪、 散佈猥褻物品罪等)、網路交易(如:詐欺罪、贓物罪、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著作權(如:著作人格權、著作財產權)、網路隱私(如: 隱私權)等狀況,而在大專院校最常發生的狀況就屬網路人際與著作權的問題,而其中最常發生的就分屬在「網路上公開辱罵他人」與「違法複製影音、文章」等。
許多學生輕忽了在網路上留言罵人是犯法的,早在2006年即有一起因賣家上網拍賣衣服,買家得標後因匯款操作錯誤,賣家等不到匯款,因此於網路留言罵買家「白痴」。買家因此提告,經地檢署偵結後,將賣家依公然侮辱罪起訴。
由 此案例來看,賣家可能只是想在網路上抒發情緒,也試圖尋求網友的認同與安慰,但這樣的行為可能已涉及到公然侮辱罪或誹謗罪,雖然網路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但 這空間卻是大家都能看到訊息的平臺,也構成公開的條件,且買賣雙方均可以網路代號而辨識身分,故被起訴是不難理解的,所以千萬不要任意在網路上一吐晦氣而 不管其言論本身的真假,要知道,網路上的言論同樣是受到真實社會中的法律規範。
如 果你或身旁的親朋好友有上述的身、心理或法律疑問,除可尋求相關的專業醫師外,亦可親自或轉介至商管大樓408室諮商輔導組,尋求心理諮詢或法律諮詢之轉 介協助。總之不當與不法的言論行為,不但會有刑事責任,也可能有民事賠償責任,不可不慎。我們一般人很少會主動觸犯法律,但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更需要瞭解 言論與行為自由的規範與界線,也要多瞭解相關法律案例,否則因無知而觸法就太不值得了。(收藏自 《淡江時報》)
網載·臉書一直瞞著你的事
雖然臉書拉近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可是,當臉書不再是拿來「找」朋友的,而是拿來「看」朋友的時候,我必須誠實地說一句,失落在所難免。
有段時間,我最害怕的就是看到朋友們在臉書上不時更新的貼文和動態。有時候,臉書讓人感到孤獨和無助。
人總是把別人想像的比實際情況快樂得多。越努力追求快樂,就越不容易快樂。
你太落伍了,學點臉書好嗎?
每個人都會有「不滿足」的時候,那是因為我們常常將注意力放在關注外界的事物上,像是追逐臉書、LINE上五花八門的動態、像潮水般一湧而上的大量快速資訊;而造成我們不快樂的真正罪魁禍首並不是臉書或者其他社群網站,而是忽略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必須面對的問題。
有時候,臉書呈現的只是一種表相,大部分的人會選擇性地發布自己的生活動態,儘可能地展現出生活中最完美、最光鮮亮麗的那一面,當我們拿它來對照自己差強人意的生活時,往往就會出現「進度嚴重落後」的焦慮感。
臉書奇妙地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但同時也減少了我們和自己沉澱的時光。誰沒有被他人所牽累,被自己所負累的時候?所以不要把感情和快樂寄託全放在網路上,你既然不會傻到去把自己的生活跟偶像劇描繪的生活做比較,那也不用把朋友放在臉書的影像和貼文看得太重。
說到底,快樂其實是一種心靈感受,不是比較出來的。人生最難學習的一門課就是:「不求與人相比,但求認真做事、踏實做人。」我相信,只要用心去發掘周遭的人事物,好好地感受身旁的一草一木,就會發現,快樂其實近在身邊。
有時被現實壓的無法呼吸,只想找個地方一個人靜一靜,這個情況不會太常發生,只是我們需要一點時間來和自己相處,不想要任何人打擾…
賴祥蔚·台灣新媒體輿情對政治影響之分析
前言 號稱規模空前的「九合一大選」結束至今,各界仍然在持續研究何以這次選舉結果如此 讓人意外。儘管專家們的分析角度不一而足, 但是主要的論點不外乎:政治經濟大環境原已 不利於執政黨、網際網路等新媒體發揮宣傳與
動員效果、選前民意調查失準、以及年輕世代 期盼改變等等。最近行政院與總統府先後邀請網際網路高手開課演講,似乎認為網路新媒體的影響極大。其實深入來看, 不難查知以上各項因素,乃是一體的多面,這個一體,主要 就是兩岸關係下台灣年輕世代對於現狀與前途的不安及不 滿。以下試析論之:
一、政治經濟大環境的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台灣政壇頗多利空消息罩頂。
一方面,即便經濟成長已經開始展現成績,但是房地產的價格卻漲勢更快,大台北地區若干地段過去十年的房地產價格,竟 有漲幅達三倍者,當然會讓買不起房子的無殼年輕族群感到 強烈不滿,連帶引發包括苗栗大埔與台北士林文林苑等土地 徵收的衝突,因為社會運動人士認為政治有力人士往往假借 土地徵收之名而行土地炒作之實,於是積極投入抗爭,並且 使得社運成員與網路不滿意見得以逐步串聯;在此同時,其 他各種物價每有增長,往往也引來在野黨與輿論的批評,遂 使政府企圖藉此推動公平正義的初衷始終無法獲得民眾的諒解。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台灣的經濟成長相較於中國大陸, 不免相形失色。許多年輕世代出生於兩岸剛剛恢復交流之時, 從小的認知就是台灣在民主與經濟等方面都優於對岸,尤其 在經濟上,更是傲視對岸的同胞。然而,曾幾何時,台灣在 經濟上的相對優勢逐漸消失,這幾年中國大陸不僅總體經濟 持續成長,造成許多本土產業前進對岸,連帶影響台灣的就 業市場;在此同時,中國大陸來台的投資者與觀光客逐年增 加,有些人不免出現炫富行為,而對岸主要城市的生活水平 也迅速趕上台灣的都會地區,凡此種種現象,都使得台灣民 眾心理產生了巨大的競爭壓力。日前對岸網路巨擘馬雲來訪, 公開表示他願意幫助台灣青年創業,這也滋生不小的刺激。 再加上兩岸人口、資源、市場規模都相去懸殊,更使台灣民 眾在面對中國大陸時,有一些民眾不免產生了若干難以抗衡 的挫敗感覺,因而更不想去面對其崛起與衝擊。
在這樣的政治經濟大環境之下,區域經濟整合或是兩岸 經貿交流,固然都有其學理上的正確性,但是許多台灣的民 眾卻不願面對,更擔心現有的產業及工作機會都會被侵呑。 正因如此,兩岸服貿、貨貿等協議草案在立法院審查時,立 即觸動了意識形態原本就反統傾獨者、以及未必有統獨立場
但是憂心經濟遭到威脅者的敏感神經,終致激發了抗議群眾 佔領立法院事件。
儘管群眾佔領立法院的事件,後來因為兩岸服貿、兩岸 貨貿等協議的審議暫時擱置而落幕,但是前述政治經濟大環 境的問題卻沒有獲得根本解決,不滿情緒繼續在年輕世代的 心理積累,並且透過其平常熟悉的網路媒體繼續相互感染。
二、網際網路等新媒體發揮宣傳與動員效果
前述的政經大環境已經使得年輕人不滿現狀、並且將怒 火燒向政府,而網際網路等新媒體的到來,又使得輿論市場
發揮了前所未見的效果,這些效果包括了幾個面向:
第一,片面、簡化、甚至刻意扭曲事實的訊息,以懶人 包等形式在網路上流傳。網路時代資訊爆炸,一般民眾難以 快速掌握各種資訊,於是懶人包應運而生。一開始,懶人包 確實有助於化繁為簡,幫助網友了解事實,但是後來在有心 人士的刻意操弄之下,不少懶人包變成了帶有偏頗立場、內 容更是遭到扭曲的宣傳利器。早在反媒體壟斷與反對兩岸服 貿簽訂協議期間,這種惡意懶人包即已出現,誤導了許多民 眾,到了選舉期間,效果更加明顯。
第二,網路訊息的傳佈速度與影響力,隱隱然超過了傳 統的主流媒體,甚至反過頭來影響主流媒體的報導內容。科 技進步使得訊息傳遞無比快速,而且不只文字訊息傳遞快速, 連影像也可以隨時在網路上直播;過去主流媒體就經常從網 路上擷取照片或影片用以其填充時間與版面,後來一般民眾 自行發動的網路直播也漸漸發揮威力,甚至還影響了主流媒 體的報導走向,這一點在抗議群眾佔領立法院期間的表現最 讓人印象深刻。
第三,網路媒體的互動性與社群性,展現了可觀的組織 與動員威力。相較於主流媒體還只是單向報導,網路媒體不 只可以讓網友方便找到立場相同者並且互相感染情緒,甚至 可以助長組織串連,進而展現了強大的動員效果。
三、選前民意調查失準
傳統的民意調查方式,是透過撥打家戶室內電話來了解民意,這種方法一直存在幾個嚴重的限制,因此以往各家民調機構就已經必須透過各種加權或調整來修正原始數據,這 次選舉結果顯示,傳統的民調方式再度遭到強大挑戰,已經到了必須反省以下各項既有限制的時刻:
第一,目前民眾的主要通訊工具,已經從傳統的室內電 話變成了行動電話,一般家庭會接聽室內電話的成員,也是 以家中長輩為主,因為年輕人早已使用行動電話頻繁互動, 很少使用室內電話。但是民調業者卻無法獲得行動電話的母 體資料,再加上撥打行動電話的成本比較高昂,因而至今為 止,仍使用室內電話號碼來進行抽樣,這就使得抽樣的隨機 性受到限制。
第二,目前民調業者借助的家戶室內電話號碼簿,是以 中華電信的電話號碼簿為主,但是過去一、二十年以來,許 多民眾新申裝室內電話的民眾已經不願意公開號碼,因此即 使是家戶室內電話,新的實際裝機者多半未必會顯現在電話 號碼簿上,而早期的申裝戶則以老年者居多,這就又造成了 利用電話號碼簿隨機抽樣的限制。
第三,儘管這種傳統撥打室內電話的民調技術,比較無 法探知年輕族群的真正意見,但是許多民調機構都早已參照 以往民調數據與實際投票結果的經驗,發展出了修正與調整 的公式,這種方式在以往尚屬管用,甚至用來克服不表態的 潛在選民效應與民調機構效應,也稍能奏效。然而「九合一 大選」相較於先前選舉的一大獨特之處就在於,年輕族群帶 著對於現狀的強大不滿,在網際網路的推波助瀾與相互渲染之下,紛紛出來投票,在此同時,以往的主要投票族群,尤 其過去政治立場比較偏向執政黨的民眾,則是在網路媒體與 主流媒體的輿論之下,反而減低投票意願,一加一減,遂使 得傳統民調的選前預測數據嚴重失準。
四、年輕世代期盼改變
不容諱言,台灣的年輕族群對於目前的執政黨政府表現 頗有一些不滿之處,然而,在野黨的作為又是否就符合年輕 族群期望呢?其實也未必。有些人或許會舉民進黨執政時期 為例,來佐證當前政府的表現其實相較不壞。問題是,民進 黨執政已經過了七年,對於年輕族群來講不免為時已久,畢 竟這一次的首投族在當時也才十二、三歲,對於昔日的政治 表現未必有感。更何況,即便以往民進黨執政表現或有可供 批判之處,也未必就能據此為當前政府護航。從年輕世代的 觀點來看,手上的選票其實就是對於現狀感受的直接表達工 具,他們既然對於現狀不感到滿意,當然就會把選票投向其 他選項。
結語
選後至今,仍有許多人士誤以為新媒體輿情對於選情造 成極大的影響,因而言必稱網軍。事實上,如前所述,這一 次選舉結果之所以令許多專家跌破眼鏡,其實是一體的多面, 新媒體輿論與網路表現當然有其效果,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 與技術面的攻防,真正影響民意的關鍵本體,還在於身處全 球化架構下、兩岸經貿互動中的台灣年輕族群,對於現狀與 前途的高度不安與不滿。認清了這一點,來能夠從更完整的 角度,分析台灣新媒體輿情對政治的影響。
(賴祥蔚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本專欄文章作者意見不代表論壇立場)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