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說,同人不同命,同遮不同柄。

對古老建築物來說,亦是境遇好壞,各有天命。

砂拉越詩巫有80年歷史的劉欽侯醫院紀念館,不久前在1993年砂拉越文化遺產條例下,被列為受保護的“歷史建筑物”,不得擅自修改、拆除或破壞。

換言之,這座由劉欽侯在1931年籌建,從1936年至1994年,為詩巫人民提供醫療服務近60年的醫院紀念館,將永久矗立原址,讓人民紀念緬懷劉欽侯當年對社會的義舉和愛心。

這座歷史性建築物,其實也是華人在這塊土地開荒闢土的歷史見證之一,它獲得保留,反映砂拉越當局對華人歷史地位的肯定和尊重。

劉欽侯醫院紀念館的境遇,讓人想起檳城紅毛路Runnymede酒店舊址旁超過200年歷史,卻在華人歡慶新年的氣氛中,在年初二被人偷偷拆毀的建築物。

被拆除的建築物,實際上是1808年由新加坡開埠者史丹福萊佛士所興建,屬於萊佛士故居的古蹟,曾被地方政府在1988年及1993年的遺產名錄中列為古蹟建築物。

檳州政府受到千夫所指,立即故技重施,指發展商是根據1999年“前朝政府”所批准的規劃准證行事,拆除行動並沒有違例。

環境的變化一日千里,1999年批准的規劃准證在17年後居然還能適用和生效?州政府一遇紕漏就抬出“前朝政府”當擋箭牌,不是逃避責任便是在展現官僚的疏散態度。
檳州政府一直以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名堂向外國人推銷檳州,若真心要保護萊佛士故居,仍可與發展商協調,如此輕率地允許推土機將200年歷史的古建築物夷為平地,州政府的信用讓人質疑。

時代發展固然如洶湧的洪流,但州政府若繼續從經濟角度來看待古建築物,忽略維護及保存古蹟和文化遺產的意義,這對一個曾經申請列入《世界遺產》的州政府來說,是極大諷刺。

古蹟建築物外型儘管破舊,但其建築結構、文化及歷史的價值卻須受到正視,因為它不只是一幢古老的建築物,而是代表一個城市在某個時期的歷史風貌和文化遺產,它見證一個城市的發展,承戴一個城市人民的歷史記憶,拆毀古蹟,便是要磨滅歷史的記憶。

萊佛士或劉欽侯,都是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奮鬥和服務民眾的歷史人物,他們留下的建築物,是聯繫現代人和過去歲月的一道橋梁,是見證歷史的痕跡。

古蹟建築物拆毀了,歷史見證就完全消滅了。

對一個城市或國家而言,沒有歷史和文化遺產,等於沒有了人文素養的靈魂,只剩下冷漠的鋼骨水泥。(收藏自2016-03-09 星洲日報/游走邊緣‧作者:陳寶卿‧《星洲日報》主筆)

Views: 422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