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檳城打銅仔街120號是一棟古舊的兩層樓房,對許多遊歷檳城的中國人,這裏是必訪之地。甚至中國領導人訪問馬來西亞,也會談及這裏或者到這裏參觀。

這棟戰前老屋現在是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當中國處於“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這裏曾作為中國同盟會南洋總機關部,孫中山在這裏召開著名的“庇能會議”,策劃1911年的廣州黃花崗起義,為辛亥革命拉開了序幕。

對孫中山來說,檳城是一座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九次革命,五過檳城”,這裏不但為他提供了庇護之地,更是其革命經費的重要來源。不止孫中山,也不止檳城。現在屬於馬來西亞的諸座島嶼、半島,都曾與中國那個動蕩變幻的年代發生過密切關聯。康有為曾到這裏,爭取華人對改良主義的支持;國學大師辜鴻銘由這裏出發,遊學歐陸,最終成為橫跨中西的一代大儒。

可以說,若非這裏,中國的歷史進程會大為不同。

孫中山的南洋基地

1911年4月27日,黃花崗起義在廣州爆發,這是同盟會歷年來組織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全國為之震動。

清廷在這場起義之後,不到一年即覆亡。民國肇建後,黃花崗起義成為孫中山最為懷念的一場起義,在為《黃花崗烈士事略》撰寫的序文中,他這樣說道:“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而這場起義的起點,就是檳城。當時的檳城和新加坡、馬來半島都屬英屬馬來亞。在辛亥革命前,遍及全球的華僑總數約為600萬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分布在東南亞各地,其中在英屬馬來亞的華僑約為116萬人。這一時期的檳城,既是同盟會在南洋的輿論中心,也是起義行動策劃中心。

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這裏召開秘密會議,討論未來的革命問題,史稱“庇能會議”。1911年4月27日下午5點30分,革命黨人在廣州起事,800多名革命黨人在黃興的率領下攻打兩廣總督衙門等地。但最終由於清兵人數眾多,起義隊伍得不到接應,革命軍傷亡慘重,起義失敗。86名烈士喋血廣州街頭(當時只找到72具遺體,故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其中有16人是馬來亞華僑。

中國革命在馬來

在檳城,處處都有中國革命者的遺跡。檳城下轄的喬治市打銅仔街120號,1909年至1911年間,孫中山曾多次住在這裏,並創辦了《光華日報》。這份原本為推翻清廷而創設的報紙,經過了100多年的風風雨雨後,至今仍在出版,乃全球最“長壽”的中文報紙。

在孫中山之外,同盟會元老黃興、胡漢民等人也多次來到檳城以及怡寶、芙蓉、吉隆坡等馬來亞各地。除了策劃起義,英屬馬來亞還為起義失敗後撤退的革命黨人提供了避難地。

武昌起義前後,馬來亞華僑為民國的創建又籌集了大批捐款。1911年8月,檳城同盟會分會接到黃興從上海發來的請求支援的電報,當即匯款數千元叻幣(英殖民地政府在當地所發行的貨幣);武昌起義後,上海、廣州等地相繼宣告光復,馬來亞華僑又多次輸送數十萬元款項幫助各地新成立的軍政府解決財政困難;同時,還有大批華僑組成敢死隊、炸彈隊回國參加光復義舉,僅在1911年11月初,英屬馬來亞一地,就有2000名華僑自備川資,歸國從戎。

如果沒有華僑的鼎力支持,中國革命的進程必會大幅改寫。也正是因為如此,民國肇建後,孫中山多次贊譽“華僑為革命之母”,其中一個重要力量,即是來自今天馬來西亞華僑的先輩。

100年後的2011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訪馬來西亞,會見曾幫助孫中山革命的馬來西亞華僑後裔時說道:“我今天來看望大家,就是沒有忘記中山先生,沒有忘記中山先生的戰友,沒有忘記為辛亥革命捐軀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 《看天下》第8期】

Views: 41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