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漫談人工智能(上)

我們年輕時候讀歐洲思想史、觀念史,讀到巴黎的沙龍文化,歐洲各國的沙龍,好生羨慕,人家文化發達,都說跟這些沙龍有關。後來,我們自己也試著辦沙龍,可一群五大三粗的男人,怎麽辦都像吵架會,不像沙龍。翁菱女士風雅寬容,她主辦的玉河夜話是名副其實的沙龍。

今天的主題是人工智能。這個題目,我沒做過研究,但翁菱指定我發言,我就說說我的零零星星的思考,拋磚引玉吧。

最近這些年,最火熱的技術好像是兩種:生物工程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這兩大門類的技術都很了得,不僅將大規模改變世界的面貌,而且將改變人自身。我常說,這是兩面夾擊,人工智能要把機器變得越來越像人,生物工程要把人變得越來越像機器。

生物工程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兩廂相比,我估計,生物工程技術帶來的變化會更根本。據說,生物工程技術不用多久就能夠讓人長生不老。在很多人看來,長生不老是所有願望裏最大的願望——無論什麽願望,都得人活著才能實現。但推開一步想,人終有一死,才會去努力實現願望,真若永無死日,那還急什麽?今天、明天或任何一天,所有的日子都一樣。人想多活幾天,人有這個願望大概是事實。不過,長壽作為一種可欲的東西,在各種文化裏地位不同,好像在咱們中國擺的位置最高,在古希臘,極流行的觀念是人過完了青壯年就該去死了。我其實挺懷疑人是不是真的都願意長生不老。看著一群活蹦亂跳的孩子,大家都開心,看著年輕人旺盛生長,大家都開心,我們老年人要是都不讓出地方,孩子和青年往哪兒長呢?


不過,今天的主題是人工智能,還是回到這個題目上來。我們街上的老百姓,說到人工智能,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科幻電影裏的電腦人。電腦真能變成人嗎?


人工智能進步飛快,在很多特定方面已遠遠強於人類。但我以為,電腦不會成為人。人工智能跟人的智能有根本的區別。人類智能是有機體的智能,所以,人類智能連著意識,連著欲望和感覺等等。我們需要有智能才能制做衣裳,才能生火,而這智能是跟感知連在一起的。我們知冷知熱,感知到降溫了,於是要添加衣服或生火。我們之所以感知到降溫了,那因為我們是恒溫動物。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但它不感知冷熱。我們感知這個世界,因為我們是有機體,有血有肉,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所謂智能,並不只在腦力裏,智能體現在手和腳上,體現在人的方方面面,比如,體現在說話的聲調裏。

總之,計算能力這種「智能」跟人類智能不是一回事。人的智能跟感知連在一起,感知跟欲望連在一起,欲望跟血肉連在一起。智能在人身上很突出,但它仍然是人這個有機體的一個方面。

所以,我倒不像有些人那樣擔心電腦人有朝一日會統治人類。他們說,人工智能的威脅與原子彈的威脅不同類,原子彈的危險是毀滅人類,電腦人的危險是另一種,它們將超過人類,成為一個「更高」的群體,成為人類的統治者。可機器為什麽要控制人類呢?人要控制別人,因為他要利用別人,人對人工智能毫無用處,他幹嗎要控制人類呢?人要控制別人,因為他害怕,人工智能沒有fear,他幹嗎要控制人類呢?電腦人控制人類,那只是科幻電影的遐想。

但機器人能不能發展出感覺、欲望、感情呢?就說自保這種欲望吧。就我們人類之為動物而言,自保是一種基本的欲望,有了這種欲望,就會生出其他多種多樣的欲望,例如,口渴了要喝水,肚子餓了要吃飯,受到侵害要奮起反抗。


也許,有朝一日,我們會為電腦也設置自保的程序。有了這個基本的程序,它也許會自己生成其他程序,電池缺電了它就設法充電,受到侵害就奮起反抗,等等。這的確是可能的。但我們仍然不可能為電腦設置總體的自保程序。或這麽說,總體上的自保根本不是設置出來的,對有機體來說,自保是構成性的,是有機體的定義的一部分,不需要設置。而對電腦來說就不是這樣,自保不是它的一部分,所謂給電腦設置自保的程序,指的本來就是設置一系列缺電了就設法充電之類的程序。

(愛思想 2021-07-30 / 原載:2017年6月為玉河夜話「人工智能」研討會準備的發言稿)

Views: 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